2014年10月24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黄彦凝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IMG_9770.jpg

大化县县长蓝瑞轩在培训班上介绍大化县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经验

  10月9日-10日,全区扶贫生态移民业务培训班在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召开。大化县县长蓝瑞轩在培训班上介绍大化县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经验,他指出,多年来大化县得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支持,得到了自治区发改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重点呵护,使大化县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结合试点工程的有效推进。贫困农户的积极参与,使大化县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结合试点工程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多方探索 通盘谋划

  据统计,大化县尚有1318个自然屯未通屯级路,农村缺水4.5万人,人均耕地0.3亩以下为33771户139388人,全县石漠化面积土地面积138323.6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0.93%,是广西石漠化最严重的县区之一。目前全县共有18199户75537人强烈要求搬迁到条件相对较好地方安家落户。

  针对山多、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按“无土安置”的方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大化县对部分生存条件恶劣、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难以配套、扶贫成本大、不具备就地解决温饱能力和条件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将他们搬迁到基础设施条件好、发展空间大的县城区,使他们摆脱恶劣环境的束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实现在易地搬迁中扶贫、在扶贫中发展、在发展中脱贫的目标。既可让贫困群众直接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又可加快具有民族特色、风格迥异的城镇建设步伐,更是大化县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改善贫困民生活环境、促进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探索扶贫新模式、推进城镇跨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就是大化县易地扶贫搬迁选址在县城附近的主要因素。

  主动作为 以诚招商

  大化县是一个国家贫困县,每年的财政收入约为5亿元左右。整个项目投资大,仅靠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和大化县的财力是难以达到建设目标的。为此,大化县委、县人民政府经过多方论证研究,决定引进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思路确定后,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动作为,以诚招商。一是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招商方案。在制定招商方案时,大化县既要考虑全县易地扶贫搬迁现状、可承受的搬迁物质条件、全县财力情况,同时也要考虑开发商的合理利益。二是明确开发商的责任。为了引进有实力的开发公司参与项目开发,在招商时,明确开发商要交1亿元人民币的履约保证金,有20万㎡以上房地产开发经验的公司。三是以诚招商。招商公告发布后,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面,与比较有实力的公司主动对接,请他们到项目点实地考察,对他们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并成立专门工作组与开发商面对面进行洽谈。四是为配合好开发商的开发工作,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了项目指挥部,专门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定开发商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项目建设,解决开发商的后顾之忧。

  整合资金 合力推进

  整个项目投资49.87亿元,单靠一个县的财政是很难以达到建设目标。大化县目前易地扶贫搬迁的资金主要来源:一是积极申请国家易地扶贫搬迁中央专项补助资金。二是整合中央及自治区拨给大化县各部门并可用于本项目建设的财政扶持资金,同时利用政策为项目争取各类专项资金。三是个人自筹,即扶贫搬迁安置房和公职人员团购房个人自筹部分的资金。四是市场化运作资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五是县级财政支持。县委、县人民政府明确规定,本试点工程所产生的各种留县税费,全部用于本试点工程配套基础建设;既弥补了县级财政不足,又能保证渠道不变、用途不乱、捆绑使用、各负其责、各表其功的效果。

  产城融合 促进就业

  大化县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试点工程配置了“联排式”沿街商铺;一是设置集中商业(包括餐饮、商贸等传统商业)、建材交易市场、民族工艺品交工交易市场等为搬迁农户充分就业,确保入迁户有稳定收入。在试点工程的建材市场,为第一批960户入迁户配套安排每户20 平方米、每平方米售价3000元的商业面积,由购买农户自由组建经济实体,或由公司统一经营或统一对外出租,所得利益由组成的农户统一分配,保障入迁群众的收入。二是创建特色县城,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结合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结合试点工程建设,实施县城中心区“两纵五横”主要街道环境综合整治,将县城中心区建设与水电文化、奇石文化、长寿文化、民族文化及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构建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型“首府生态民族卫星城”,通过以城聚业、以业兴城,拉动旅游、娱乐、餐饮、购物、保安、保洁、物业管理等服务行业的发展,让入迁户增加就业、创业机会。三是创建工业集中区,聚集产业发展。通过工业集中区平台,吸纳东南沿海一带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培育县内扶贫产业园,吸收搬迁农户就业,拓宽搬迁农民就业渠道,实现易地安置与城镇化、工业化有机结合。为搬迁户提供能够从事产业生产、务工经商和就业的平台,提高搬迁户的收入水平,使搬迁户搬得进、住得下、能致富。

  坚持原则 尊重群众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的原则。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利益驱动,充分调动农户搬迁的积极性。对易地搬迁的农户,允许其保留原居住地的宅基地、林权、承包地,解决搬迁农户的后顾之忧。二是坚持量力而行、分批解决的原则。大化县贫困人口多、分布广,只能量力而行,分期分批逐步解决,让符合条件、有劳动致富能力的农户先搬迁。三是坚持“混居”迁入、共同致富的原则。在每个生态居住区建设若干楼盘,采用“插花建设”、“插花安置”等“混居”的办法安置入迁农户和团购的公职人员,消除入迁农户因家庭收入高低造成的心理落差,不让入迁农户“单独一边”或“自成一体”,成为“边缘化”人群,营造拉、帮、带氛围,让贫困户在邻居的影响和帮助下,走上发家致富之路,避免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成“城中村”。

  落实政策 让利于民

  一是框定开发商安置房售价。安置区设计120平方米和140平方米两种户型,第一批安置房售价每平方米1380元,选择120平方米户型的搬迁户,个人支付每平方米980元,政府补贴每平方米400元。选择140平方米户型的搬迁户,其中120平方米个人支付每平方米980元, 20平方米个人支付每平方米1900元。二是严格落实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对易地扶贫搬迁户,按照搬迁住房补助标准每人6000元进行补助。另外,大化县财政的补助为400元/平方米,按照120平米户型来算就是48000元。三是把危房改造指标向易地扶贫搬迁户倾斜。对易地扶贫搬迁户,属于危房改造户的,每户安排一个危房改造指标,补助19125元。大大的缓解了农户的资金筹措困难。四是创新管理新模式。在政策上不设关卡,安置农民可以自愿为原则,可保留原籍,也可随安置办理转户手续;生活困难的搬迁户可按程序申请低保;学生上学,如搬迁户户口尚未迁入县城的,可以由原所地公安机关和搬迁户所在的社区出具证明就近上学,享受与县城区户口同等待遇。按照属地原则,享受同等的待遇。

  大化县大胆创新,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举全县之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结合试点工程。试点工程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3158 亩,规划安置1.5万户6万人,其中扶贫搬迁5000户2.3万人。计划总投资49.87亿元。试点工程于2012年6月6日正式启动,2012年12月28日动工建设,2013年2月被列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目前,第一阶段工程完成投资8.5亿元,建成搬迁户安置公寓楼34栋,建材市场近3万平米。易地扶贫搬迁第一批960户(4804人)计划今年入住,第二批893户(4469人)计划明年入住。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