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1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黄彦凝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IMG_9784.jpg

  10月9日-10日,全区扶贫生态移民业务培训班在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召开。都安县副县长刘春雨在培训班上介绍都安县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经验,他指出,2003年开始,都安在全区率先实施扶贫生态移民试点项目,对扶贫生态移民安置模式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创新了依托城镇、工业园区、乡镇集镇“无土安置”和山上搬山下等安置思路,截止目前已成功安置2301户11465人,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做好项目选址,发挥最大效益。

  都安实施扶贫生态移民项目,均以城区周围、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等级公路主干道、乡镇集镇接合点作为选址条件,充分利用这些区域已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和资源,减少投入,降低成本,把有限的扶贫资金投入到急需完善的其他设施上,使项目发挥最大效益,有效地推进城镇化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坚持因地适宜,先易后难原则,积极探索多种安置模式。

  一是依托城镇“无土安置”搬迁模式。结合都安土地匮乏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采用依托县城,以二、三产业为主、劳务输出和种养业为辅的“无土安置”模式。都安县农民进城创业园是一个成功的典范,项目位于澄江河东岸,距城区约三公里。项目规划安置7000户35000人,计划投资12.68亿元。项目于2005年12月开始实施,共调整土地3100亩,目前使用土地1200亩,项目分5期实施,已安置1-3期农户2191户10915人。累计完成投资6.9亿元。创业园安置农户搬迁前居住在深山弄场里,自然环境恶劣,大部分农户以种养为主,经济收入来源少,生活比较困难;搬迁后住进了钢混结构楼房,用上了电灯和清洁自来水,看病就医、子女上学十分方便,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思想观念更新,致富门路较多,利用靠近县城优势,从事经商、服务、加工、运输以及劳务输出等行业,经济收入来源多,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搬迁户迁出地的土地实现了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安置农户身份已由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基本达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社保,可发展”目标。据统计,2013年创业园的搬迁安置户人均纯收入5138元,比进城前收入提高了3000元以上,比全县人均纯收入4603元还多了535元。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和自治区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是依托乡镇集镇建设搬迁模式。根据菁盛、永安、地苏、百旺、龙湾、九渡等乡(镇)的特点,采用依托乡镇集镇建设的搬迁模式,计划安置1041户5217人。菁盛乡扶贫生态移民项目第一期从2010年开始实施,已成功安置了51户253人。2012年乡镇集镇扶贫生态移民项目扩大实施规模,项目拓展延伸至永安、地苏等乡(镇),2013年增加百旺、龙湾、九渡等乡(镇),2014年继续拓展到拉烈镇、三只羊等乡(镇)。困难群众集中搬迁到交通便利、资源相对较好的区域生活生产,安置点的水、电、路、学校、住房等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实现了通水、通电和宅区道路硬化,搬迁群众住上了砖混结构的房屋,住房难、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的“六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不断地探索安置新路子,在保持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的性质和方向不变的前提下,率先在地苏、永安、百旺等3个乡(镇)实施扶贫生态移民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市场化或进行招商引资建设,壮大城镇规模,共新增城镇人口1324户5890人,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风貌得到较大改变。

  三是山上搬山下搬迁模式。2010年,都安在大兴乡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依托二级公路干线采用山上搬山下的模式,成功安置了60户300人。整合了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资金,加大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并安排种植核桃和种草养羊为后续产业项目,还组织年轻劳动力外出劳务,以增加收入,大兴安置点成为都安扶贫生态移民“山上搬山下”一个成功的示范点。

  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切实解决就业难题。

  根据都安资源缺乏及不平衡的特点,我们创新招商工作思路,实现园区招商的新突破。一是调整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方式。把招商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培植主导产品、优势企业结合起来。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县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通过招商引资,更多地引进能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项目,为产业发展集聚优势。充分利用劳力富足的优势,引进低燥音、零污染、劳力密集型的加工企业,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二是着力抓好园区建设,打造招商引资的优良载体,搞好园区的功能定位的规划。园区规划有利于项目聚集,有利于生产力布局的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三是优化投资环境。要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必须全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克服重引轻扶的问题,主动为外来投资企业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保护外来投资者的积极性。四是优化政策环境。为了引进有质力企业,自治县党委、自治县人民政府在税收、土地使用、土地价格、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给予工业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的政策,将园区内的土地出让金和各项税费全额留于园区内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已引进都安凯莱编织工艺品厂等5家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园区安置群众提供就业岗位5500余个,有效解决安置农户就业难问题。

  与城镇化建设结合,有效解决移民生活难题。

  选址在城区、旅游景区、乡镇集镇接合点及交通主干道附近,实施扶贫生态移民项目,以市场供求杠杆作用,通过政府引导或组织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群众积极参与,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利用地缘、资源优势,发挥自身优势,从事二、三产业或利用住房一楼(商铺)自主经营、自我创业、自我发展来增加收入。如果没有创业或经商理念的移民,也可以通过出租自家的店铺获取收益,同时到城区、景区、工业园区劳务增加收入,实现自给自足。

  加强后续管理,巩固扶贫成果。

  项目竣工验收并不意味着该项目已完全成功,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分建设期和发展期,项目建设竣工验收只是完成建设期的任务,后续管理是发展期关键工作,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户籍管理。为了完善和健全移民的户籍管理问题,在过渡期由园区管委或乡镇人民政府暂时管理,稳定后移交当地社区或街道管理。二是继续完善配套基础建设,依托城镇实施无土安置的目的是要让农村人口真正市民化,享有和城镇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化共服务,拥有平等的权利、义务和发展机会。三是扩大产业扶持,提供就业岗位,拓宽增收渠道,提升城镇化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镇居民生活富裕。使扶贫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

 

  下一步,都安县将按照都安县扶贫生态移民规划实施方案,结合河池•都安临港工业园区和都安扶贫产业园“四个功能区”(即物流区、建材区、加工区、集镇区)总体规划布局,将都安县扶贫生态移民与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标准实施扶贫生态移民,该项目位于澄江乡的红渡村、兰堂村和安阳镇阳安社区,占地面积约7000亩。计划安置26946户107784人(其中扶贫生态移民安置13200户52800人,城镇从业人员安置13746户54984人),分七期实施。项目预计总投资948992万元,其中申请中央专项资金3168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560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538920万元,其他资金322392万元。其中第一期工程,调整土地645亩,计划安置1256户6280人,计划投资64958万元。

  预计到2020年项目建成后,城镇化人口规模达30万人,城市框架将扩展到3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0%以上,有效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3200户约60000人和其他农村人口40000人。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