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15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作者:卢 嵩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党的十八大指出,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如何推动兴安乃至桂北地区的城镇化进程笔者认为,必须依靠城乡建设规划这个龙头,夯实城乡产业发展这个基础,抓住社会管理创新这个关键。

  一、统筹城乡建设规划,为城镇化指明方向

  加快城镇化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规划引领。因此,要通过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加快建立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实现城镇与农村的协调发展。

  首先,科学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应坚持因地制宜、准确定位、顺势而为,走差异化、生态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子,切忌搞一刀切的统一模式。比如:漓江上游“三大水库”移民及企业搬迁安置所带动的城镇化,规划建设时应把握其安置功能的需要;灵渠申遗及沿岸的规划开发建设所带动的城镇化,则需要突出旅游产业发展的定位。这当中,核心是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应当根据产业聚集和人口居住的需要,适度超前的预留可持续发展空间。在塑造和提升桂北地区的城镇风貌特色方面要分类指导、各取所需。对于旧城的整治改造不应是简单的拆旧建新、立面粉刷、“穿衣戴帽”,要突出完善设施、恢复功能、疏解提升。在特色城镇培育上,要立足特色,规划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历史人文、产业鲜明的新型小城镇。特别要在县城周边选择若干个基础条件较好的重点中心乡镇,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将其打造成为新的城镇组团。在美丽新村的建设规划上,要注意与县域城镇规划建设的衔接,注重将人居、现代农业和田园观光有机结合,把农村打造成山水秀丽、生态文明的茶庄、竹乡、果园、农庄式新村。

  其次,多渠道加大农村建设投入。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益事业纳入公共财政,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鼓励、引导各种投资主体参与农村建设。以推动产业发展为中心,以加强脏乱差的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重点,政府每年要集中安排相当数量的财政支出,实施完成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近几年来,兴安通过“一事一议”等形式实施村村通工程,完成了85%以上行政村通水泥路以及完善了水网、电网、通讯网、卫生服务网等公共配套设施,在让更多的农村居民分享发展成果的同时,由于路相连、村相接、人相近,一批中心村镇也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自然整合形成,为偏远山区农民逐步往城镇搬迁集聚创造了基础条件。

  第三,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应从投资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增加对农村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完成对农村常住人口(含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全覆盖。加大对农村教育、公共卫生、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的投入。加快建立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和劳动就业政策,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升农民和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质量,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要有效推进和落实保障性住房制度,便于新进城人员快速融入城镇生活和就业,使之成为城镇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兴安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5%,新农合参合率达98%,农村劳动力转移安置人数三年翻了一番,城乡二元结构得以改善,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二、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为城镇化提供支撑

  产业发展是加快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城镇化不是片面地拉大城镇框架或简单地让农民进城,而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特别是实现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因此,要加快建立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通过发展壮大三次产业规模使城镇化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

  首先,做好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按照全市“一轴两带”的发展格局,调整优化本地的产业发展规划。就兴安及桂北地区而言,要发挥自身的资源、生态、区位等优势,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协调发展。要坚持走“工业强县”路子,重点打造园区经济,形成具有桂北优势的新能源、建材、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带和产业集聚区。同时,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村工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能力和区域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形成产业链和辐射带并向农村延伸。

  其次,加快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要改变农村目前产权、产品和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化解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难的矛盾。积极探索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打造一批如葡萄、柑橘等桂北特色的效益农业、循环农业示范带。同时,依托供销社、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组织,为“三农”提供各种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增强开拓市场和抗风险能力,带领更大范围的农业和农民进入市场,带动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深入实施农村金融试点改革,为农村规模经营、集约开发、特色种养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通过发展民营经济,实施“壮小扶微”、“接二连三”工程,吸引和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兴办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提升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不断提高非农产业在农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形成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达到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目的。

  第三,主动融入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以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为契机,加快发展旅游业以及金融服务、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发挥旅游业在引领产业发展中的驱动作用。要充分利用兴安及桂北地区独有的山水风光、民族风情、人文历史,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挖掘文化元素,打造一批以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休闲文化为代表的旅游精品路线和产品,建设一批与全国、全区旅游目的地相配套衔接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基地,带动发展一批集休闲旅游、文化旅游、风光旅游为一体的覆盖面广、各具特色、差异互补的旅游村镇(景区)。以优势旅游资源引导城乡居民有序进入旅游服务领域就业,实现旅游富民,带动城镇发展。

  三、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为城镇化注入活力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要注重社会管理创新,建立管建并举的长效机制。当前尤其要以全市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城镇管理,为城镇化注入新动力。

  首先,深化县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来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组织体系,形成县城、重点镇、中心村 “三位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必须把管理权限和职责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把强化乡镇政府职能、推进村级管理科学化作为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要把加强村级管理与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深化农村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村镇一级管理的有效机制,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

  其次,着力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兴安是漓江、湘江源头,实施环境综合整治要求更严、标准更高、意义更大。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总体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具体部署,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功能、提升城镇发展品质为目标,全面实施城镇精细化管理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行动。在城镇重拳治堵、治乱、治脏,让城镇环境通畅、洁净、亮丽。重点规划、建设和改造一批停车场、断头路、集贸市场、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和污水管网等,不断完善城镇的公共服务功能,明显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在农村抓好环境连片整治,重点落实以清理垃圾、改水改厕以及硬化、净化、绿化为主要内容的“脏、乱、差”治理措施,努力创造整洁、舒适、文明的农村生态环境。

  第三,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问题的整治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平安城镇创建活动,着力完善警民结合、打防控一体化、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居民、游客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要借鉴去年兴安整治三轮车非法营运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建立完善矛盾纠纷调处联动工作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积极探索主动引导、主动服务、主动维权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民和流动人口进城后遇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同时,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广大进城农民增强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弘扬文明新风,努力实现进城农民的自身发展、自我价值认同与城镇管理发展、社会和谐氛围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作者系兴安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