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骆展胜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2222222222.jpg
 
  阳朔县委书记 谭 峰 


 
  “‘翻两番、跨两步、三提高’的奋斗目标,对阳朔未来5年乃至10年的发展很有指导意义。一个地区的发展依靠谁、为了谁?当然是人民群众。尤其是‘跨两步’,把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目标说得很清楚,关键是抓落实。”阳朔县委书记谭峰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阳朔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胜地的目标,积极推进旅游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视“百姓富起来”为最大的民生。

  让群众诚实劳动的价值“不打折”,农业也能富民

  谈到阳朔“十一五”的发展成就,谭峰说,2010年,阳朔财政收入4.5亿元,是2005年的3.39倍,年均增长27.7%;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234元,由过去排名中下水平跃居全区第3位,是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阳朔县“十一五”还3次荣获“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跻身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全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县”、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县”、“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文化十大休闲基地”等行列。

  对上述成绩与荣誉,谭峰最看重的还是“阳朔农民人均纯收入5年跃居广西第3位”。谭峰告诉记者,阳朔干部群众经过辛勤努力,不仅实现了“旅游富民”,更生动地诠释了“农业也能富民”的真谛。如今,阳朔群众“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干”,他们以勤劳与智慧打破了千百年来“农业只能饱民,却难富民”的悖论。

  谭峰举例说,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阳朔采取“问计于民、专家论证、领导点题”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确定以实施“打造千万游客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打造阳朔山区百里新村”、“加速实施新城区建设”等八大工程为载体,朝着“科学保护漓江,做强优势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打造世界级旅游胜地”的目标迈进。实践证明,打造“百里新村”让阳朔金桔、砂糖桔、淮山、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越做越长、越做越优。

  比如金桔产业。2005年全县种植面积仅3万亩,2010年发展到10万多亩,5年增长了3倍多。2006年,阳朔金桔获得了国家农业部首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阳朔农民人均纯收入“十一五”年均增长17%,金桔的增收贡献首立其功。古板、插花桥、蕉芭林、大竹山、大坪、凤楼、古乐等7个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凉水井、龙潭门、蕉巴林、米锥山等9个自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两万元,“农业富民”在阳朔已是不争的事实。

  “保护好农民依靠诚实劳动致富的积极性,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懂得致富技术,让农产品真正实现市场价值并得到理应得到的收入回报,这些都需要党委和政府为农民撑腰。”谭峰说得很实在,阳朔金桔之所以能卖到全国多数一线城市,并远销东盟和俄罗斯。县委、县政府在实施“农业富民”中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为农民发展生产创造好的环境,包括修好路、整治规范农产品交易市场秩序;二是为农民无偿提供发展生产的技术服务,比如金桔种植的“三避”技术、滴灌技术和防虫丰产技术等;三是为农民营造与市场对接的良好环境,比如,阳朔每年借“渔火节”召开金桔、苗木花卉等农产品交易会,把外地客商请到阳朔,让客商与农户“面对面”。据悉,在刚结束的“一节”(渔火节)“两会”(金桔交易会、苗木花卉交易会)上,来自深圳、黑龙江、上海等各路客商,与农户签订了超过1000万元的金桔购销合同。

  公务员理应为群众致富当“仆人”,甘当民众配角

  阳朔县委、县政府在过去5年围绕破解“加快发展与科学保护漓江”、“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难题,坚持“三个真”:即把农村工作搞上去才是真本事、把好事做实才是真功夫、把承诺兑现才是真党员,引导全县党员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阳朔新农村建设上,取得了令群众信服的业绩。

  谭峰认为,阳朔这几年的发展进步主要得益于坚持走群众路线,最大程度地激活了基层民众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公务员通常被称作“公仆”,所谓“仆人”就得为“主人”着想,主人是谁?就阳朔而言,当然是31万老百姓!说到此,谭峰说,现在我们还有部分党员干部缺乏群众意识,看不起老百姓,误认为“干革命靠群众,搞建设靠老板”,羞于与百姓为伍,不愿与群众打交道,热衷于找老板、傍大款,这种现象在阳朔不仅县委不答应,阳朔人民也不答应。

  “值得欣慰的是,阳朔党员干部为群众谋福祉,交出了基本合格的答卷。”谭峰介绍说,阳朔以打造“全国最美乡村”为目标,筹集资金近亿元,对桂梧高速公路、桂阳公路、漓江沿岸等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进行了风貌改造;投入2亿多元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兴起了农村交通建设大会战,5年来对全县46条280公里的通村公路进行新(改)建,完成20条150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全县有70个行政村通水泥(油)路,66%的自然村完成了村内居住区的道路硬化,实现了“乡乡通油路”,99个行政村通车的目标。

  “这些都是为富民而打基础的工作,为民办实事就要舍得投入。”谭峰还说,阳朔各级党组织以“争四型”、“创十村”为载体,深入开展“进百村、走千户、访万民”、“科技大篷车乡村行”等主题实践活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批特色优势产业相继在阳朔广大农村出现,全县涌现出了30多个具有规模优势的“一村一品”新村,阳朔百姓富得“有根有据”。

  旅游作为阳朔的传统主导产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产业晋档升级和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胜地的目标,对西街、世外桃源、遇龙河等景区景点进行了重新包装;与此同时,全面实施了科学保护漓江的“六大工程”,大力开展绿化造林活动,在漓江沿岸种植紫薇、黄槐、木芙蓉等树苗30万株,初步达到了“一江清水,两岸秀色,三时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

  “阳朔经验”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青山绿水依旧美,旅游富民又富县,农业稳县更富民。

  到201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

  面对“十二五”的机遇与挑战,谭峰借用孙中山先生“阳朔遍地是黄金”这句话来表达信心。他说,阳朔必须抓紧用好率先发展的各种要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克服艰难险阻,力争到2016年,全县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

  围绕上述目标,阳朔县委一要继续加强党的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二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三要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家园,让全县老百姓过上更富裕的生活。

  谭峰说,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围绕“品牌增效,农业富民”战略,阳朔“十二五”将深入实施“1541”工程,即建设15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重点培育发展粮食、水果、特色种养、苗木花卉四大主导产业。要进一步创新旅游发展理念,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力度,加快实现县域旅游经济转型升级,切实做好“山上”、“水上”、“岸上”、“晚上”四篇文章,力争到2015年全县旅游总收入翻一番。

  说到城乡统筹发展,谭峰认为,除了要强力推进新城区建设,努力实现“四个新突破”以及做好老城区改造提升之外,财力重点要向民生倾斜,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县城及交通干线、各乡镇集镇及重点村(屯)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沿漓江乡镇建好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

  百里漓江,精华多在阳朔。如何科学保护漓江?谭峰表示,必须坚持走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的道路,积极实施“富民工程”,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切实解决流域内群众为保护漓江而造成生产生活困难的实际问题,传承“百里新村”的成功经验,着力实施“产业调优、道路硬化、电网改造、环境整治”等四大富民工程,为老百姓的幸福铺好路。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南方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