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0日 来源: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靖西县地处桂西南边陲,南与越南接壤,总面积3322平方公里,辖8个镇11个乡,总人口62.97万人,居住着壮、汉、苗、瑶等11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99.4%,为壮族聚居的边境人口大县,沿边有152.5公里长的边境线,有龙邦一类口岸、岳圩二类口岸,4个边民互市点,36条出入境通道,是大西南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陆路通道之一,具有优越的沿边优势。   靖西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9.1℃,最热的7月份平均在25°C无,最冷1月份平均温度在15°C左右。素有气候“小昆明”之称。境内以溶蚀高原地貌为主,山明、水秀,以奇峰异洞、四季如春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又有山水“小桂林”之誉,是旅游、度假和避暑的理想胜地。

  靖西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已探明的矿产品有锰、硫铁、铝土、红锑、磷、重晶石等18个矿种,铝土矿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储量达25亿吨,是目前广西探明的特大型铝土矿床之一。锰矿藏量为2400万吨,硫铁矿546万吨,重晶石300万吨,锰和硫铁已开发并取得效益。水力资源总蕴藏量为1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为5.76万千瓦,现已开发2.9万千瓦。土特产资源种类繁多,名特优产品主要有大果山楂、大香糯、大肉姜、大麻鸭、五趾蛤蚧、灶番、茴油、茶叶、金银花、田七、矮巴等,靖西端午节药市历史悠久,是靖西及周边市(县、区)最大的中草药交易平台,其影响力逐步扩大到桂西南乃至越南等东盟各国。靖西壮族传统刺绣工艺精湛,壮锦、绣球等刺绣工艺品制作精美,产品远销海内外,素有“绣球之乡”的美称。

  靖西旅游景点众多,东有古龙山峡谷群、三叠岭瀑布、通灵大峡谷、同德岩画;西有照阳关、灵山、黑旗军遗址、侬智高南天国遗址;南有旧州风光、鹅泉景区、十二道门古炮台、抗美援越遗址、爱布瀑布群、大兴山水;北有渠洋湖、胡志明洞。县城周围有主山、宾山、大龙潭、鹅字碑、中山公园、排隆山风景区、太极洞、叫喊岩等等,还有许多尚未开发的旅游景点,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近几年来,全县投资开发了十几个各具特色旅游项目。边境跨国游、田园风光游、抗美援越遗址游、名胜古迹正日益受到各方游客青睐。

  靖西县历史悠久,据解放后在县城主山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的砍砸器,以及禄峒乡大金村等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锛、石斧、石铲等物推断,远在原始社会,靖西就有人类居住。地处归属和政区设置,最早见于《唐书》,建制已有1200多年历史。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派尉屠睢率五十万大军平定岭南,在岭南置桂林、南海、象三郡,今县境属象郡,郡治临尘(在今崇左县境)。秦末代理南海尉赵佗兼并三郡,建立南越国,县地属南越国。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将岭南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今县境属益州刺史部南部牂柯郡句町县地,牂柯郡治故且兰,句町县治在今云南省广南县境,古为句町国,汉武帝时灭,置句町县。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以建宁、牂柯郡为兴古郡,今县境属蜀汉益州南部兴古郡句町县地,郡治宛温(在今云南省砚山县)。

  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国末帝孙皓投降,统一南方,桂西部分属宁州,今县境西晋时属宁州兴古郡句町县地,郡治律高(在今云南省弥勒县)。东晋时废句町县,郡治宛暖(在今云南省砚山县境)。   南朝(420年至589年)宋今县境属宁州兴古郡,郡治漏卧(在今云南省罗平县);南朝齐复置句町县,今县境属兴古郡句町县地,郡治西中(在今云南省文山州);南朝梁大宝后废句町县,今县境属兴古郡,郡治西中;南朝陈时今县地属北朝后周南宁州,州治味县(在今云南省曲靖县)。

  隋大定元年(581)今县境属南宁州总管府地(郡级政区),治所昧县(在今云南省曲靖县)。

  唐开元二年(714年后)今县东境始置归淳州,隶邕州都督府,府治宣化(在今广西南宁市)。贞元十二年(796)西境始设安德州,隶安南都护府,府治宋平(在今越南河内)。元和初(806年后),归淳州更名归顺州。

  五代十国(907年至960年)广西地区先是北部属楚国,南部属南汉。后来南汉并吞了北部,于是全属南汉,今县境属南汉兴王府,治所番禺(在今广州市),县东部置温州,西部置安德州,均隶邕州建武节度使。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进兵广州,消灭南汉,统一岭南,在羁縻地区实行土司制度。至道三年(997)置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今县境属西路邕州,州治宣化(在今南宁市),县境东部置温弄州(一说温州、温闷峒、温润峒);中部置顺安州;西南部置归化州;西部置安德州均隶邕州。景炎二年(1277)江西广信府广丰县人张天宗起兵抗元失败,率众南来顺安州贡峒,更名顺安峒。

  元至元十三年(1276)进兵广西,十六年南宋灭亡。今县境属湖广行中书省,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从湖广南部地区分置广西行中书省。今县中部置归顺州,东境置温州(一说河润州);隶镇安路,路治感驮岩(在今那坡县境);西境置安德州,隶来安路,路治奉议州(在今田阳县境)。

  明洪武元年(1368)元朝灭亡,广西行中书省改为广西布政使司(洪武九年改承宣布政司),镇安路改为镇安府,府治从感驮岩移至冻州(在今德保县境)。明初废归顺州、安德州入顺安峒。弘治九年(1496)10月,岑氏土官率兵有功,升顺安峒为归顺土州,仍隶镇安府。嘉靖四年(1525)直隶广西布政司属思恩府(府治在今武鸣县)。四十年(1561)温州降为寨,更名湖润,改属南宁府。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南明永历十五年)明朝灭亡,统一全国,今县境置归顺土州,初隶思恩府,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因去思恩遥隔,复隶镇安府。十年湖润寨又隶镇安府。乾隆十一年(1746)湖润寨土巡检故绝,改土归流属归顺州。光绪十二年(1886)归顺州升为归顺直隶州,属太平思顺道,道治今龙州县,小镇安厅改为镇边县,与下雷土州原属镇安府,均属归顺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6月废归顺州,置归顺府。镇边县改隶省,湖润巡检裁销改为团,下雷土州改设弹压,均属归顺府。2年6月废归顺府置靖西县,以旧城名靖城与位广西西部而名,初隶镇南道(道治今龙州县),15年6月废道为区。16年下雷土州归并雷平县(今属大新县)。19年冬广西划为十二个区民团指挥部, 靖西为第十区,区治靖西县。21年6月又将十二个民团区并为民团六个区, 靖西隶龙州区。22年7月增设天保民团区,靖西改隶天保区,区治天保县。 26年天保区民团指挥部移驻靖西县城,29年6月民团指挥部改为广西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31年3月又改为广西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辖靖西、天保、向都、镇结、龙茗、镇边、敬德等7县。

  1949年12月13日, 靖西县和平解放。1950年1月18日,靖西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广西省龙州专区, 专署设在龙州县,后迁崇左县,1952年8月改隶百色专区。1952年,壮族聚居的广西中部和西部, 建立桂西僮族自治区,区治南宁市,辖邕宁、宜山、百色3个专区,靖西隶百色专区。1955年10月县人民政府改为县人民委员会。1956年桂西僮族自治区改为桂西僮族自治州, 专区改为地区,靖西隶百色地区。1958年1月地区改为专区。同年3月5日,广西僮族自治区成立,靖西隶百色专区,1971年专区改为地区,靖西县隶百色地区,2002年6月属百色市至今不变。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