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仙茶”美誉的石崖茶是平乐县特产之一。近年来,平乐县立足地理环境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将野生石崖茶引种下山,形成规模,做成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今年已40多岁的欧文轲是平乐县青龙乡大纲村委大冲村村民,是一个和石崖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他说他们这里的石崖茶品质优良所以每年都有茶商提前一年向他订货。
平乐县青龙乡大纲村委大冲村村民 欧文轲:“很多客商很多厂家都来我们这里收购生茶叶,干茶叶。”
欧文轲说,二十多年前上山采摘石崖茶,挣钱养家靠的是运气,如今种植四十多亩石崖茶,发家致富靠的就是规模化生产。
平乐县青龙乡大纲村委大冲村村民 欧文轲:“现在我头一批茶叶收入也将近在四万多块钱,(那整个采摘季下来大概是多少钱。)全部一年采摘都在八九万左右了。”
近年来,当地政府因势利导,鼓励农民种植培育石崖茶,把'仙茶'请下山来,形成规模,做成产业。目前,仅在青龙镇大纲村委,石崖茶种植面积就达1500多亩,产量超过1000万斤。
平乐县青龙乡大纲村委 贫困村第一支书 黄云云:“产量越来越多,我们大纲村也引进了其他的公司进来,采用这个公司科研还有合作社的方式和农民一起来做,也大大地把销量提了上去。”
目前,平乐正着力于从栽培、采摘、加工、包装,整个过程实现标准化和全程质量监控,今年底有望实现该县“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万亩石崖茶基地”目标,在发展壮大石崖茶产业链的同时,打响地方特产品牌,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李国 黄义武 秦翔 平乐台 钟国文 报道 )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平乐源头举办“官圩”民俗文化节
3月6日,元宵刚过,平乐县源头镇迎来第一个传统民俗会节——— 农历正月十六的“官圩”传统民俗文化节 【详细】
平乐县平乐镇马蹄井村开展“美丽桂林·生态乡村”活动调查
平乐县平乐镇马蹄井村村民在村里和县城办了一些工厂企业,全村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村民在企业和工厂上班。凭着不错的收入,村民开始建设自己的家园,是个典型的“工业反哺农业”的生态乡村。但是,富裕起来的村民在建设乡村时没有走“高大上”的路子,而是尽量保持原来的面 【详细】
平乐:小村不简单 路建内外环
时下的农村,有一条水泥路就不错了,而在平乐县同安镇平山村委寿星村,不但修好了通往外面的水泥路,这几年来还修了环山的石板路,接着还要修环村的内环路、外环路。一个只有200多人的小山村为何如此大手笔? 【详细】
平乐桥亭乡:突出群众主体 长保乡村洁美
群众是“清洁乡村”活动的主力军和受益者。在“清洁乡村”活动开展过程中,平乐县桥亭乡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探索长效机制,力促“清洁乡村”活动成常态、出实效。经过一年多的环境整治,全乡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详细】
平乐县:跨江拓展 新区雏形显现
继续漓江环保行的相关报道。近年来,平乐县按照“跨江拓展,建设新区”的县城扩张战略,连续几年开展城镇化建设大会战,强势推进新区开发建设,新区框架雏型基本显现。今天,我们的漓江环保行大型公益活动的志愿者们就走进了平乐县南洲新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