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日益丰富 侗乡群众获益
六十年前,“养猪为过年,养鸡为出钱,养牛为犁田”的家庭自给半自给小农经济现象,已定格在侗乡前辈的记忆深处。新中国成立后,侗乡的渔牧业经历了恢复和发展期、曲折和缓慢发展期、改革起步期、快速发展期、结构调整期等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侗乡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届届县委、县政府依靠资源优势,带领群众从点滴做起,精心图治,使渔牧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以市场为导向,走向了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商品化的模式,并明确了“重规划、调结构、建基地、保质量、抓大户、强龙头、打品牌”的思路。到今年上半年,该县肉类总产量8435吨,畜牧业总产值15846万元,渔牧业生产总值为17823万元,人均增收超过100元。2008年,全县肉类总产量25610吨,总产值为56020.8万元,比1958年分别提高了689.19%和659.21%。如今,侗乡市场上各种畜产品供应充足,花色品种丰富多彩,为改善侗乡群众的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规模不断扩大 打造特色精品
多年来,三江县养殖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精品模式也逐渐形成。该县相继出台了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如通过贴息贷款帮助解决养殖户资金缺口、推进能繁母猪补贴制度、创建良好的养殖融资环境、引进良种和进行技术指导等,使农民的养殖积极性大大提高,先后涌了年饲养母猪100头以上、年出栏肉猪2000头以上的几十家养殖户。目前正在投资1000万元建设的腾达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年底可望经营,预计年存栏母猪500头,出栏肉猪1万头,将成为侗乡最大的养殖企业大户。该县还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规模养禽,养鸡、养羊、养兔、庭院养鳖、养蜂等规模养禽已达几百家之多。
三江县还打造养殖精品,推介特色品牌。其中闻名全国的“梅林黑土猪”养殖历史悠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引来广西内外的众多客商。据悉,梅林乡每年仔猪收入达160万元以上,肉猪收入达300多万元以上,让梅林群众走向了养殖致富的道路。
用稻田进行生态养鱼是侗乡的又一大特色养殖业。农民充分利用稻田、冬闲时机,饲养禾花鲤鱼。近年来,该县水产局积极引导农民,先后在平流、平岩、弄团、高迈、晒江等村屯实施标准化的“鱼-稻-鱼”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目前,三江县有这样的养鱼稻田7万亩,收入相当可观。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何忠新:高山养鱼奔富路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满眼葱绿,在山道一个交叉路口,一座院落出现在眼前,那便是何忠新的种养基地。继续往里走,只见一位中年女子正在桃树下喂鸡,她就是何忠新的妻子黄秀兰。我们找到何忠新时,他一身泥土,正在鱼塘里拉网捞鱼。一网上来,只见各种各样的鱼在网里扑腾 【详细】
[三江县]把稻田养鱼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时下,正是冬修水利的大好时机,在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和里村田野上,村民有的在运水泥,有的在挑石沙,有的在钉模板,有的在捞泥浆,大家正忙着为养鱼的稻田硬化保水田埂。该县将稻田养鱼这一富民工程列入今年县 【详细】
[龙州县]发展特色养殖业助农增收
12月17日,龙州县武德乡三联村生态养殖合作社挂牌成立,在阵阵鞭炮声和乡亲们的热烈掌声中,三辆卡车把60多头黄牛运抵合作社。 【详细】
[田东县]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
为深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田东县克服今年年初生猪价格低迷、禽流感等动物疫情威胁等不利因素,加大对水产畜牧业扶持力度,提供优质服务,优化调整结构,全县水产畜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详细】
[三江县]推动实施种稻养鱼项目
时下 ,正是兴修水利、硬化田埂的好时机 ,农民对修水利、硬化田埂是否积极?项目建设资金是否落实到位?在实施过程碰到哪些困难?12月16日 ,三江侗族自治县主要领导率农业产业组成员深入八江、独峒、同乐等乡镇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