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1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黄 鹏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图片来源网络

 

 

  广西的孔庙,又称文庙,是古时广西各府、州、县官学与祭祀孔子的庙宇结合体,是供奉孔子灵位和祭祀孔子的圣地,又是传授儒家经典和文治教化的殿堂。有资料称,目前,广西现存21座孔庙,分别是桂林的恭城文庙、灌阳孔庙、平乐府文庙、修仁文庙,贺州的临贺文庙、富川文庙,来宾的武宣文庙,崇左的永康文庙、太平府文庙,防城港的上思文庙,北海的廉州府文庙、合浦县文庙、永安文庙,玉林的郁林孔庙、北流孔庙、石南孔庙,百色的镇安府孔庙、泗城文庙,河池文庙,柳州孔庙,以及南宁孔庙。

  据《广西通志》记载:广西最早设立的孔庙是灌阳文庙,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自此,北魏创建的在学校内祭祀孔子的礼制,即“庙学合一”制传到了广西。此后,孔庙逐渐成为广西各个州县中最常见的官学建筑殿堂。唐代时期,广西有孔庙11座,宋代时期有41座,而到了清代有84座,明清时期每个州、府、县治所在地都有孔庙或文庙,数量多,规制高,建筑技术与艺术堪称精美。明清为广西孔庙的鼎盛时期,为当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文献统计,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庆远、思恩、泗城、镇安、太平5府培养出了26名进士,这表明孔庙的文治教化在明清时期已经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至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孔庙遭受巨大打击,广西孔庙仅存20多座。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各级政府对孔庙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各地孔庙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和修缮。如今的广西孔庙正走向新的繁荣,各地文庙基本上都遵循比较固定的形制建造,即以曲阜孔庙的建筑组群结构为基本模式,又将八桂大地独特的地域文化、民族特色、风土人情融入建筑之中。

  南宁孔庙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初址位于仓西门外沙市(今水塔角南侧附近),南宋宝庆三年迁至南宁饭店处。清末以来逐渐倾圮,只剩大成殿。1982年,因扩建南宁饭店,终将旧孔庙拆除。拆下来的建筑材料保存于广西展览馆。2007年5月南宁孔庙迁建主体工程开始建设,至2011年1月迁建落成,历时3年多。南宁孔庙自初建至民国时期,共历经3次迁建和30多次修建,它见证了南宁这座古城近千年的历史沧桑和文化变迁,曾是南宁文脉延续的重要象征。新落成的孔庙在邕江之滨、青秀山麓,左揽凤凰塔,右擎龙象塔,遥对笔架山,依山傍水,大气巍峨,是现今广西乃至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孔庙之一,守护着古老的邕城文脉,成为南宁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标识。

  传统中国的城乡是民族文化的蓄水池,这种涵养之功主要通过4种方式实现:私塾学堂、宗族祠堂、民间道堂,还有就是孔庙。孔庙可谓传统儒家教化的灵魂所系,是儒家文化的根,使得传统文化在基层的传承获得现实的载体。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孔子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设立孔庙祭祀,是中国人礼敬孔子的重要传统,更是中华民族重视文教、传承道统的重要体现。有资料称,全国原有1740多座孔庙,现遗存500多座,保存比较完整的约60座。不少孔庙,尤其是未被纳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孔庙,或屋舍破败缺乏修缮,或有用于商业开发的现象。而保存比较完整的孔庙,大都改成了仅供展陈文物、旅游参观用的博物馆,少见传承经典、教化育人的传统文化功能。期待我们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上,能从圣贤、祖先那里汲取智慧和力量,以融入生活、寓教于乐等方式来对待孔庙,培育有正能量的精神信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薇璞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