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15日 来源:桂林日报 作者:记者文烨 通讯员付远芬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桃花江畔的“生态旅游天堂”

  ——— 秀峰区甲山街道办事处发展生态旅游乡村纪实 

  俯瞰“歌圩”鲁家村 通讯员唐顺生 摄  

  民俗婚礼展示。 记者文烨 摄 

  秀丽桃花江,水清桃花艳。记者文烨 摄

 

  

  “芦笛三村”前的芳莲池成了游客戏水听歌的乐园 通讯员唐顺生 摄  

  游客在鲁家村观赏戏曲表演 记者文烨 摄

  

  外宾参加桃花湾生态旅游活动。记者文烨 摄 

  ■核心提示

  “秀丽桃花江,美人曳长裙”。桂林市秀峰区甲山街道办事处近几年来勇于改革创新,利用辖区地域和自然资源优势,紧紧围绕自治区提出的“美丽乡村、生态乡村”建设部署,配合秀峰区党委、政府全力抓好生态旅游乡村建设,精心打造“桃花湾生态旅游度假区”,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做出了表率。目前,甲山街道桃花湾区域内的村庄已逐步建设成为生态、环保、富裕、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乡村。

  □本报记者文烨 通讯员付远芬

  新桃换旧符 旧貌换新颜

  “青砖黛瓦,古韵悠悠;水乡村落,拙朴天成。”这是改造后鲁家村的真实写照。加之村前独具一格的S形风雨桥、原生态的江岸古树、休闲绿道、峰林、现代化的船闸、橡胶坝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家园图画。

  6月9日,记者在“广西生态乡村建设示范点”鲁家村看到:村中游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有的参观民居,有的在农家餐馆用餐,有的乘游船在桃花江上休闲,有的体验豆腐制作的乐趣……无论置身于村庄的哪个角落,都能切身感受到乡村巨变带来的人气和兴隆。

  鲁家村,原村庄布局杂乱,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问题突出,产业水平低,村貌与周边优美的山水风光极不协调,被外来游客戏称为“身着破衣裳的美少女”。2010年春,整村风貌改造工程在甲山街道桥头村委鲁家村拉开了序幕。改造前鲁家村全村65户,村庄占地面积23亩,房屋130栋,建筑面积19835平米。为因地制宜地实施整村改造和环境整治,秀峰区委、区政府大胆尝试:整村“推倒重建”,按“统一规划、统一拆除、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的思路,秀峰区投入6000万元,用于全村拆旧建新、农民过渡安置、新村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全村绿化美化、景观建设等。改造后全村占地面积58亩,新建联排式桂北风格民居98栋,建筑面积25600平米,被自治区命名为2012年特色旅游名村。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鲁家村的示范效应不只是让“鲁家人”笑靥如花,也让桃花江沿岸其它村庄的群众看到了政府“还富于民”的坚定信心。其中,与著名“国宾洞”芦笛岩毗邻的“芦笛三村”(庙门前村、张家村、合家村)迅速成为秀峰区甲山街道生态乡村建设的“试验田”。按照自治区主要领导视察桃花湾旅游度假区项目时的指示,“芦笛三村”改造于2013年3月全面启动。“芦笛三村”房舍相连,共有205户人家,569栋(处)房屋,改造以“新型生态旅游村”规划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主动性,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生态互补,以期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旅游”共存共荣的发展目标。“芦笛三村”改造总投资约9000万元,按照前期准备、调查核对、协议签订、施工建设四个步骤推进。目前,村落的施工建设已初显成效,“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各有特色的生态乡村跃然景中。

  “生态乡村的标准是什么?不仅是干净,更是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在庙门前村采访时,村民老于说得很实在。记者在芦笛景区前的庙门前村、张家村、合家村看到,人们正在大兴土木,对村中原有房屋、土地、道路、绿化地带等进行“穿衣戴帽”,升级改造;村前的田野中,阡陌交通,一条条新挖的水道,一块块集农作物、花卉种植、观赏于一体的田地,一片片已成荫的桃林、杨梅林,一条条曲径通幽的休闲绿道,与环绕四周的峰林、碧水、蓝天、白云交相映辉,俨然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更是让游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生态乡村建设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盼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栽下梧桐树 引来金凤凰

  新村建成后,除了环境更为宜居、生活更为方便外,还将为村民们解决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就业和生活出路问题。桃花江和芦笛岩作为桂林核心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为桂林旅游收入贡献不小。但是,世代生活在桃花江边、芦笛景区周边的村庄群众,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客来客往”,无法分享旅游富民的成果。

  怎么办?秀峰区委、区政府果断决策:将鲁家新村的发展方向定位为“生态旅游乡村”,将鲁家新村民居分为家庭旅馆型、餐饮配套型、复合型3个功能区,面向外界举办招商会,招商引资,村民可以采用自主经营、租赁、合作等形式进行经营。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良好的投资环境、独特的地域优势、准确的市场定位,引来了不少商客的青睐。截至目前,鲁家村80%村民已将房屋出租,外来客商用于经营餐饮、住宿、休闲会所、咖啡厅、旅游产品销售等,村民租金收入随着游客的增多也水涨船高。

  “在秀峰区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在秀峰区甲山街道办事处的帮助下,我将自家别墅式房屋改建为旅游餐馆,生意兴隆,月纯收入有2万多元。万万没有想到,我一个农民竟然吃上了生态旅游饭!”鲁家村阳老板感慨地对记者说。在鲁家村,像阳老板这样自己经营的村民有十几户,传统的餐饮特色——— 鲁家村豆腐鱼让鲁家村扬名桂林,慕名来吃的游客络绎不绝。据初步统计,2014年到鲁家新村参观的游客已逾百万人次。鲁家村改造前,村民2011年的人均年纯收入为6100元;改造后第一年(即2012年)村民的人均收入就超万元,达到10692元;2014年人均纯收入已超过2万元,老百姓尝到了生态乡村建设的大甜头。原本环境脏乱差、经济不发达的鲁家村,如今已是“五星级乡村旅游景点”,成为桂林市郊“农家乐”旅游的绝佳去处之一。它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将农民从黄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让农民转型吃上生态旅游饭的典范。目前,仅鲁家村的生态旅游餐馆就安置当地村民就业200多人。

  秀峰区委书记赵子兑生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鲁家村作为沟通桃花江与桂湖水系的重要节点,秀峰区党委、政府抓住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历史契机,将其整村打造为生态旅游文化村,让全村农民集体‘洗脚上岸’转而‘吃旅游饭’,引导农民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这在桂林是第一个,在广西也是开先河之举!”

  文化助旅游 构建新精品

  说起桃花湾项目二期建设的亮点,秀峰区区长蒋育亮更是壮志在胸:以鲁家村的成功改造为“蓝本”,对桃花江畔11个村庄逐步实施改造。整体推进将遵循“四个原则”,即科技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业收入;生态塑造农田景观化,打下旅游基础;艺术提升区域个性化,升华内在品质;精品带动项目高端化,营造度假氛围。

  近几年来,秀峰区在加快推进桃花湾旅游度假区建设的同时,不断盘活和开发文化旅游资源,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子,使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互动发展。桃花湾旅游度假区的生态乡村建设,以鲁家村为龙头,在搞好生态环境规划建设的同时,重视挖掘当地历史和民俗文化,鲁家村以豆腐文化为主,庙门前村以人民艺术家阳太阳漓江画派山水画为代表,张家村以状元文化、傩文化等为基础,合家村以休闲生态农业为重点。目前,这些村庄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一村一品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并融入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大格局,促进村民就业渠道逐渐实现了多元化。

  2015年4月20日,地处秀峰区桃花湾旅游景区内的“阳太阳故居、阳太阳铜像、芦笛景区3D蜡像馆、刘三姐大观园那龙寨”四个文化旅游项目集体向公众“亮相”并正式对游客开放。这些文化旅游项目除了阳太阳故居和阳太阳铜像由当地政府出资兴建之外,其它两个项目都是由各景区自行投资打造和经营。据刘三姐大观园一名负责人介绍,仅刘三姐大观园那龙寨项目就投资了2000万元。

  这些文化旅游景点的热度如何呢?6月9日记者前往坐落于桂林市秀峰区桃花湾旅游景区内的阳太阳故居,只见游客一拨接着一拨,有些游客争相在故居门前合影留念,有些游客则驻足故居内的展区仔细观瞻阳太阳生前所创作的代表书画作品、珍贵照片和物件,近距离领略老艺术家的艺术人生。阳太阳是秀峰区庙门前村人,中国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漓江画派”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生前曾获得由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颁发的“中国造型艺术研究成就奖”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为了纪念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秀峰区政府耗时一年,投资150万元在原址上重建了老先生的故居。

  记者继续前往刘三姐大观园那龙寨现场,一群壮族青年男女邀请游客对山歌、跳竹竿舞,游客尽情体验少数民族文化。来自云南大理的黄姓游客说:“在市区内能够精心打造这么一个富有壮族民族特色的景点,让市区的市民‘足不出市’就能近距离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实在是难能可贵!”

  桂林秀峰“三月三”民族歌圩节是秀峰区近年来倾力打造的又一文化旅游精品,它集山歌表演、民俗文化、水上竞技、实景演出、美食大餐、经贸洽谈于一体,实现了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经济受益的对外合作交流平台。每年的“三月三”歌圩节期间,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慕名而来,让桃花湾旅游景区成为文化荟萃的世界和欢乐的海洋。它是秀峰区将桃花湾旅游度假区打造成桂林市生态旅游文化特色名村的又一品牌文化节庆载体,以雄厚的实力荣膺2012年节庆中国榜“最佳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节庆”。

  示范引领跑 打造新名片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甲山街道农业用地逐渐减少,农业生产收入已不再是甲山农民的主要生活来源。甲山街道办事处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在调整产业上下功夫,围绕桃花湾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带动周边村民打造市区田园休闲观光旅游,让桂林市民在城市中也有休闲好去处。“按照‘规划建设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的思路,目前我们正在构建桃花湾旅游度假区的肖家村、于家村、筌塘村、水南村、演波村第三期生态乡村建设,打出生态旅游跨越式发展的‘组合拳’,构建生态乡村建设和生态旅游新名片。”谈到生态乡村建设的前景,甲山街道办事处莫付林如是说。

  2014年初,在秀峰区政府和甲山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引导辖区100多户村民在当地称之为“仙女湾”的地方种植400多亩油菜花,400多亩盛开的油菜花不仅为田间地头添了新景,也吸引了无数游客闻香而来,既成为了休闲观光旅游基地,也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旅游资源。这一成功做法在“五一”期间被村民们如法炮制,演波村一村民应婚纱店老板的要求,种植了几亩格桑花供新婚夫妇拍摄婚纱照,不料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前往参观照相,获得丰厚的收入。甲山特有的田园风光与周边的青山秀水自成一景,投资前景乐观,吸引了商家前来投资自然生态旅游建设,演波村、于家村、庭江洞村今年已办起多个油菜花、向日葵、格桑花、薰衣草等观赏花卉基地,开拓出生态旅游又一新亮点。

  记者了解到,秀峰区政府和甲山街道办事处正在整合桃花江岸畔的自然生态资源与农业资源,位于甲山街道办事处辖区的总投资约30亿元人民币的桂林台湾街旅游度假区项目成功签约。该项目位于燕山路以北、桃花江以西,规划占地面积约1000亩,项目为多功能生态开发,内设五星级旅游休闲度假酒店、商务会展中心、台湾美食文化街及相关配套设施。它依托桃花江旅游度假区—芦笛景区旅游带,进一步提升桂林市国际会议接待中心的品位,将成为桂林生态旅游的新名片。

  甲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吉华说“将传统农业旅游化、生态化、产业化,是我们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根本目的。”他说,基于这个思路“桃花湾”所有项目均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山水田园风貌和自然生态环境,保留了沿江两侧的村庄,然后对农田耕地进行流转、整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生态互补,以期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旅游”共存共荣的发展目标。围绕“建绿、探绿、赏绿”的生态休闲游主旨,秀峰区甲山街道办事处借鉴桃花湾旅游度假区建设的成功经验,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辖区内村庄生态乡村项目建设,重点实施“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乡村亮化”等专项活动,将甲山街道所辖村屯精心打造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和“幸福乡村”。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