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电视台、《解放日报》等区外媒体,相继关注我市长寿现象,深刻剖析我市长寿密码和长寿养生旅游产业发展状况。
8月5日,央视4套相继推出七集人文纪录片《长寿密码》,全片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建设”为指导,通过访问拥有养生长寿资源的地区和国内外相关学术专家,深刻揭示人类长寿的各种原因,包括长寿人群所处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水土特性、矿物资源、饮食习俗、遗传基因、抗病能力、心理调节等。纪录片深刻解读了我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山县等地的长寿现象。
8月11日,《解放日报》在第五版用近三分之二版面刊出题为《数万患者在此常住,四分之一来自长三角,尤其上海人今年涌入很多——巴马,有没有生命奇迹》的报道,剖析巴马长寿养生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该篇报道从“候鸟人”的“巴马疗法”、六成留下四成离开、养生产业、“巴马心态”考、放下欲望、获得新生等六个模块,报道巴马长寿养生旅游现象,被凤凰网、新华网、中青在线等多家网站转载。
河池市长寿资源丰富,目前,全市60岁以上老人有52.3万人,80岁以上7.2万多人,百岁以上老人有713人。在“第三届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中,被中国老年学学会认定为中国最年长寿星罗美珍,刚于今年6月5日去世,享年128岁。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紧紧依托本地独特丰富的长寿养生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以“长寿福地、神奇河池”为品牌,以建设养生旅游强市为目标,特色定位、科学规划、创新机制、提升服务,全市旅游业实现了较好较快发展。数据显示,2012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068.46万人次、同比增长25.22%,旅游总收入90.23亿元、同比增长51.85%;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668.26万人次、同比增长20.2%,旅游总收入57.42亿元、同比增长25.44%。
与此同时,巴马长寿养生旅游作为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头戏,近年来通过整合当地旅游资源,加大景区建设,大力开发休闲养生旅游产业,着力打造世界级休闲养生天堂。今年上半年,巴马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32万人次,同比增长32.2%,实现社会旅游总收入达10.15亿元,创造了广西旅游的“巴马现象”。
但是,由于旅游业发展过快,巴马也遇到了一些障碍,如基础设施跟不上、旅游服务水平有待加强等。《解放日报》在透视巴马养生旅游发展火爆的同时,也客观反映了当前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
河池网网友“秋风飘过”说:“区外媒体关注河池长寿现象是好事,但当前摆在决策者面前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让外界走出‘巴马包治百病’、‘巴马是老年人收养所’的误区,进而推动巴马长寿养生旅游健康发展,期待党委、政府的作为。”
值得高兴的是,在今年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一并列入广西构建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至此,巴马长寿养生旅游发展纳入自治区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河池旅游迎来了跨越发展契机。巴马长寿养生旅游今后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协调下,破解发展障碍,向新的更高发展目标迈进。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河池市:因地制宜 精准搬迁 全力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问题
河池山多地少,生态环境脆弱,为改善大石山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状况,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有出路”的目标,不断探索实践,大力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探索出“有土安置”和 【详细】
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现场推进会在河池召开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自治区扶贫攻坚的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为了进一步做好该项工作,4月27—28日,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现场推进会在河池市召开。会议明确,今年我区扶贫生态移民搬迁任务为10.83万人,比去年增加近8000人,其中扶贫搬迁8.56万人,生态搬迁2.27万人。根据群众 【详细】
北市镇福田村:诗意盎然的长寿村
美丽密码:大容山旅游资源丰富,美景众多,除了已经开发、早已名声在外的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还有很多尚未开发的美景。地处大容山西线的兴业县北市镇福田村生态良好,素有“八角村”之称,村里有众多的长寿老人,有着古老高大的大榕树、黑橄榄树、枫树,有清澈甘甜的山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