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0日 来源: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合浦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口永安大士阁和古墓葬群以及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昌塔、东坡亭、海角亭子、惠爱桥、东山寺、魁星楼、抗日名将陈铭枢故居、陈铭枢故乡璋嘉陈氏宗祠等77个文物古迹。此外,还有国家级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南国星岛湖,该湖面积6660多公顷,有大小岛屿1026个,风光秀丽。1996年月,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外景拍摄基地“水浒城”在此建成并投入使用,增加了该旅游区的景点设施。它与北海银滩相辉映,形成一咸一淡的旅游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此外,还有山清水秀的南国瑶池——曲樟六湖水库,南珠森林公园,清水江水库等自然风景区。

  

  合浦县境内尚余众多文物古迹,如仅次于县城东郊20公里处的古墓,占地约9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书籍有汉、晋、南北朝、宋、清的墓葬1200座,其中汉墓数量占多数,故又称“古汉墓”。1972年在这里出土西汉晚期的凤凰灯、铜屋、铜仓、铜方和三足盘等5件文物,曾被判定以日本、欧洲、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展出。

  汉墓博物馆位于合浦县廉州镇东南3公里处。属古汉墓群,约千座以上。古汉墓分士坑墓和砖坑墓。近年出土的文物有铜凤灯、铜屋、珍珠、玛瑙、琥珀及陶屋、陶瓷等多件。

  

  大士阁又名四排楼,位于合浦县山口镇永安村,因阁内供奉观音大士而得名。

  大士阁,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该阁为两层木结构建筑,无墙壁,四面八方可流通,阁的梁、柱均用榫铆连接,无一钉一铁,建筑面积234平方米。全阁由两亭组成,亭高约7米,主要承重有36根圆木柱,柱脚不入土,支承在宝莲花式样的石垫上,柱子全部是当地产的铁木。所有的屋脊、飞檐和封檐板等处都雕塑或绘有各种神话人物、龙凤走兽、奇花异草等,阁顶饰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雕塑,形状极为壮观。

  大士阁历史悠久,造型优美,建筑工艺十分高超和坚固,虽然经历多次强台风的袭击,至今仍安然无恙,为研究我国古代南方亭阁建筑提供了 宝贵 的实 物 资料。

  

 

  白龙珍珠古城遗址

  今天的白龙城遗址上,城南30米处有两堆黄土,相传为太监坟。旁边两块方碑,《李爷德政碑》和《黄公去思碑》,都是当时地方官讨好权贵之作,现已字迹模糊不可辨认。

  

  合浦文昌塔座落于合浦城南郊,与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仅一路之隔,周围的密林里隐藏着闻名遐尔的古汉墓群,当地人也称文昌塔为文笔锋、番塔。 文昌塔至今已有397 年的历史,1981 年修缮一次,现在看来已经没有沧桑的韵味了。这是一座八角七层的叠涩出檐楼阁式的砖塔,高35 米,塔直径10米。全塔由底向上呈锥状逐层收缩,显得挺拔俊秀。

 

  塔尖原为密檐式的塔刹,后遭雷电击毁,修缮为葫芦宝顶。塔基以长条青砖石板构筑而成,塔身用青砖里外三层粘砌,每层塔内墙壁上均砌有6 阁佛龛,佛龛里曾安放有佛像。原本有东西向券顶风门供人出入,塔内各风门均与阶梯相连,登塔者可沿着阶梯逐层环绕登至塔顶。立于塔顶,向南,可望见茫茫大海乃至整个北海市区;向北,可将合浦这座“廉州古城”尽收眼底;向东向西则是茫茫林海、秀媚川岭。遗憾的是,修缮时出于“保护”的目的,将塔门全部用砖封砌起来,游览者只能立于塔下,望塔兴叹了。

  

  合浦魁星楼

  魁星楼位于合浦县廉州镇廉州中学校园内,建于清代道光元年(1821年)。 占地22平方米,高约10米。1981年公布为合浦县文物保护单位。

  

  合浦东坡亭位于合浦县廉州镇东北隅的合浦县师范学校内。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重建,1984年重修。这里绿水环匝,在竹木掩映的佳处,有座东坡亭。亭成屋室格局,砖木构造,栋梁绘彩,很讲究。据说早年(千年前了), 大文豪苏东坡晚岁曾在那儿居住过,于是亭边的一口井也被叫做“东坡井”。

  

  海角亭位于合浦县廉州镇西南面,廉州中学内,始建于北宋景年间(公元1004—1007年),距今将近千年。汉代孟尝任合浦太守,施政廉洁,后人为了纪念他,特建此亭。亭以海角为名,是因此地当年滨临大海,“在南海之角”。海角亭原址在城西南半里处,经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重建、修建、移迁,才至今址。

  

  合浦东山寺——三廉古刹

  合浦东山寺,位于合浦县城东圩路,座落在合浦县廉州镇供销社东山寺农杂门市部和合浦县福利院之间。

  

  合浦惠爱桥

  惠爱桥原称金肃门桥,俗称旧桥。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以后),嗣后年久桥记,经崇桢8年(1635年)、清康熙18年(1679年)、乾隆2年(1737年)多次重修,光绪13年(1887年)毁于火。清宣统元年(1909年)廉州绅商募款重修,宣统3年(1911年)落成现桥。据说桥为当地泥水工匠出身的蒋邑雍设计并承包施工。

  廉州惠爱桥是一座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古桥。明代为永济桥,后又称金肃桥、西门桥、旧桥、抗战时称民族桥。惠爱桥东西走向横跨西门江而过,跨度为26米,净跨度为18.4米,桥面宽2.75米,桥掩体高5.64米,桥顶覆盖瓦面,以防雨水从杆件的上端渗入。桥顶上还有盛油孔六个,内装生桐油,以保养上部结构的六根主要构件。整座桥梁的设计独特,别出心栽,外观宏伟,浑厚古朴,巧夺天工。惠爱桥的结构,在广西属于首创,在全国亦属罕见,对桥梁建筑科学有重要研究价值。1995年,被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又正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惠爱桥在清代宣统元年至三年重建时,由当时的廉州知府李经野捐出一年的奉禄发起乡绅集资,得款一万钱建成,因惠爱于民称惠爱桥。惠爱桥上下游原都建有桥,一方面方便民众往来,二是保护惠爱桥。但是,两来年拆了下游的菜市后、又拆了上游的上新桥,行人车辆集中到惠爱桥,使之不堪负重,损毀日渐。

  

  合浦山口红树林保护区

  #FormatImgID_10#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