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1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李湘萍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花山岩画
 
  兴安灵渠
 
  合浦汉墓博物馆
 
  三江侗族村寨
 

   “与我区毗邻的周边各省都有世界文化遗产,大部分东盟国家也都有数项世界文化遗产,但广西没有。这使得广西无论在省际交流或对外交流的文化对话中,都旁落了‘世界文化遗产’这一‘世界级’的话语权。”2月10日,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自治区文物局局长覃溥在“广西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工作座谈会”上的一席话,再次言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进一步树立广西文化自信有着特殊的意义和重要作用。专家看好的左江花山岩画、兴安灵渠、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三江侗族村寨,担当起广西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突破”的重任——

  申遗“老大哥”:“普遍价值”要深挖

  目前世界各国和中国各省(区)、市都高度重视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中国国家文物局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实行预备名单制度,只有列入预备名单的才能进入实质性申遗工作,并经一系列严格程序、科学研究工作、形成全面成果后,由国务院批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件。我区于2006年有左江花山岩画、兴安灵渠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由于国家文物局对预备名单实行动态管理,并于2011年4月22日下发了关于要在2012年重新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工作的通知(此次申报进入重新设立名单),自治区文化厅从去年起就组织开展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工作,并经反复研究甄选了4个项目申报。即在原有的2个项目基础上,又增加了2个联合申报项目: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由北海市与广州、漳州、泉州、宁波、扬州、蓬莱联合申报;三江侗族村寨,联合贵州、湖南申报;而花山岩画申报项目也由宁明一个县扩展为宁明、龙州2个县联合申报。各项目将在今年3月底前上报申报文本,为广西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走出重要一步。我区4个项目所在地市、县党委、政府对申遗工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部署本地有关项目的申报工作。

  称左江花山岩画、兴安灵渠为广西申遗的“老大哥”并不为过,它们已在艰难的申遗路上跋涉数年,专家给它们开出的良方是:深挖潜在的“普世价值”。

  多次参与世界遗产申报、经验颇丰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的切身感悟是,所有准备申遗的项目前期要做的最重要的功课就是找到、找准自己潜在的“突出普遍价值”,即遗产“具有罕见的文化和自然价值,它超越了国家界限,对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均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她认为,每一项文化遗产的申遗过程,其实是对它的价值再认识的过程。

  人、兽、铜鼓、环首刀……笔法古朴粗犷的1800多个图像,栩栩如生地勾勒出骆越先民生产、生活、战争、祭祀等情景和场面。这一片用赭红色颜料涂画出来的令世人惊叹的神秘壁画——左江花山岩画,被誉为中国稻作文化的最大标志、壮族文化的瑰宝和世界岩画极品。

  有关专家在实地考察了左江花山岩画后认为,花山岩画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岩画之一,其图像之多、分布之广密、作画地点之陡峭、作画条件之艰险,均为国内外罕见。岩画的图像主要采取平面塑造即投影单色平涂的方法进行创作,体现出古骆越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及特点,是中国岭南民族绘画艺术的精华及传承基础;它为已消逝的古骆越人历史提供了明确的证据,特别是为壮族发展史提供了确凿和真实的实物证据,与世界各地的古代岩画一样重现了消失的历史。因而,左江花山岩画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从秦始皇而来的灵渠,蜿蜒了2000多年,不停歇地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是当时连接中原与岭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推动了两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原汉族与岭南百越民族之间的融合。

  灵渠是全球现存早期运河的珍稀实例,历朝各代都十分重视对它的保护管理和维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更加重视。2006年以来,兴安县把改善灵渠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保护灵渠的重要手段,针对灵渠本体有影响的建筑进行了拆迁。同时对河道进行了清淤,对大、小天平进行了防渗加固,恢复了铧嘴渠首段,对北渠的恢复和修缮也在施工中,总投入约3000多万元。通过初步整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灵渠的周边环境,为灵渠申遗创造了基础性条件。专家建议,灵渠申遗要在技术价值、历史价值、景观价值等方面突出普遍价值的评估。

  申遗“新手”:联合“捆绑”胜算大

  有人称,2010年“中国丹霞”联合申遗项目的成功,创造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申遗记录——集纳了6省6个地方联合申报,一位长期关注该项目的专家赞叹:“捆绑式申遗为中国申遗开辟了一条新路。中国有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但同质化现象也很突出。捆绑式申遗不仅能够提高成功率,而且可以让尽可能多的遗产纳入到世界遗产规范中保护。”这无疑给广西2个申遗“新手”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之路、开放之路、文明交往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以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独具的文化特质展示了中华民族与海外文化交往、商旅往来的历史画卷。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北海合浦、泉州、广州等,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之一。北海合浦自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合浦郡,是汉朝南海对外海上贸易的中心和枢纽,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从秦汉到唐的一个重要始发港,在《汉书·地理志》等史籍、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等均有确凿证据。

  2011年8月22日,在山东蓬莱举行的“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城市联谊会”上,北海市几经努力,与其他申遗城市代表达成共同意向,将联合捆绑申报,成功跻身于“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团队。陈同滨在会上表示,合浦汉墓群是北海的一块宝贝,是“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联合申遗有道理,有希望”!她还指出,所选申遗点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联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要特别注重申遗点的真实性、完整性;并提醒在建设上要谨慎,对遗产要做正确评估,“核心保护区宁可不动,不能乱动”!所有联合申遗城市提供的材料,不要放弃各自既有地理特色又与“海上丝绸之路”紧密相连的因素,如合浦珍珠等等。

  2011年12月10日,北海、广州、漳州、泉州、宁波、扬州、蓬莱共同签署了《新机遇、新挑战、新跨越——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七城市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行动纲领》,联合申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美丽而独特的三江侗族自治县侗寨上,整齐连片的吊脚楼群依山傍水而建,俏丽的风雨桥如长虹飞卧,挺拔的鼓楼巍然独秀,还有古朴的寨门、戏台、井亭……三江木建筑数量之多、式样之繁、造型之美、技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目前该县保存较好的侗寨近200个、风雨桥120多座、鼓楼200多座,有“世界桥楼之乡”的美誉。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中心主任孙华实地考察了该县的侗族村寨文化遗产后表示:“三江侗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已备受世人的认同与关注,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与三江侗族自治县毗邻的贵州侗族村寨,2005年已入中国第一次设立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2012年重设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报启动后,广西、贵州和湖南3省区5县以25个村寨联合组团申遗。广西部分经自治区文化厅听取专家意见,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和突出普遍价值”的原则,甄选了三江境内的平寨、岩寨、高定村、冠小寨等7个侗寨参与联合组团申遗。3省区的申遗工作机构和侗学研究的有关专家将进一步加强工作联动,尽快推动申遗工作。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南方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