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2月02日 来源:中新社北部湾新闻网 作者:杨强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踏过“风雨桥”,对上“拦路歌”,尝尽“百家宴”,饮罢“糯米酒”,然后,带着微微醉意,绕着熊熊篝火,在欢快的芦笙声中,手牵手跳起了自远古传承下来的“多耶舞”......这就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一个位于中国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的“世外桃源”。

     “这里的女人们穿着绣花的土布百褶裙,男人们用古老的水车灌溉农田,人们世世代代居住在河边傍山而建的木质吊脚楼里,怡然自乐,与世无争。无数寻幽探古的中外旅者,自打踏上这方神秘的土地后,一颗心从此便魂牵梦绕,思恋三江如同思恋桃花源。”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里,中共三江侗族自治县委员会书记谢东,向中新社记者娓娓谈起了这片土地,谈起了这个民族。

     谢东介绍说,三江侗族自治县建立于一九五二年十二月,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全县总人口近三十六万人,其中侗族人口约二十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五成七。“这里远离都市,民风淳朴;更兼山清水秀,民俗神秘,而被世人喻为中国侗族的‘香格里拉’”。

     谢东非侗族人,亦非三江本土人,但他对三江侗乡及侗民族却有着一种深深的热爱。一年前,他从工业重镇柳州市农业局局长任上,调任中共三江侗族自治县委员会书记,上任伊始,这名颇具开放意识的党务官员即自觅“良剪”,精心缝制了两套侗民族服装。此后,但凡遇重大节庆活动,谢必穿上侗族服装出场会客。

     中国侗族人口约有两百九十余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谢东说,三江侗族自治县最大的优势及旅游特色,是其地处湘、黔、桂这个“金三角”要冲,且拥有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及独特景观。

     他介绍说,三江侗族自治县是中国著名的“楼桥之乡”,作为侗民族瑰宝,目前该县境内存有鼓楼一百八十座,风雨桥一百一十余座。当中,尤以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程阳风雨桥、岜团风雨桥及马胖鼓楼最为著名;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三江侗族木建筑技艺,亦广为世人所熟知。

   三江侗族自治县还是中国著名的“百节之乡”。一年四季,这里除了春节、中秋节等中国惯有的传统节日外,还有名目繁多且极具侗民族风情的节庆活动,比如芦笙节、花炮节、鸟饭节、吃冬社、龙舟节、斗牛节、尝新节,以及各种坡会、歌会等,几乎从每年的一月至十二月,持续不断,月月“有节”。   

     谢东说,三江县境内的侗民族楼桥建筑及歌舞风情与远古“骆越”文化相结合,使其有别于全国其他地方的旅游风貌。近年来,该县打出“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风情看三江”的旅游口号,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二○○六年,该县共接待境内外游客二十三万余人次,其中境外游客近三万人次,尤以欧洲游客居多。

     在旅游业及生态农业等相关产业的推动下,二○○六年,这个国家级贫困县GDP首次突破十亿元人民币;全县居民人均银行存款历史以来首次突破两千元人民币。

     目前,柳州市旅游主管机构已将三江旅游事业纳入“风情柳州”旅游发展规划去考量和建设。于去年通过广西旅游专家评审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更表示,三江将整合该县程阳八寨等村寨侗族文化旅游资源,全力打造中华侗文化体验之都。整个规划预计总投资十七亿元人民币,至二○一○年,整个景区预计接待游客人数约五十万人次,旅游收入近一亿元人民币。

     谢东表示,当局在做大做强民族旅游产业的同时,还将做好山上文章,大力发展茶叶、茶油、竹木等生态农业产业。他说:“我们将在开发中保护和传承侗民族文化及旅游资源;在保护和传承中对侗民族文化及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一个鲜为人知的事例是,谢东赴三江侗族自治县履新不久,即铁碗叫停该县一个即将动工的水电工程及一个已开工的矿产企业,因为上述两项目或有损当地生态环境。

     谢东说:“青山绿水也是政绩。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