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7日 来源:浦北县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 作者:梁妙玲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漫步在九梅麓的村庄小道,竹疏花影,树荫横斜,俯首仰视皆是景。

  一、宜居宜养,长寿福地

  秋阳热情,秋风送爽。时值秋分,一个人,一辆车,一个方向,直奔九梅麓。

  九梅麓,浦北县北通镇清湖村一个自然村的名字。顾名思义,这是一个有九棵梅树的村子。名字来源于明末清初,容氏祖先从福建省迁徙到北通镇那良村落户。随着人丁的不断兴旺,容氏家族日益庞大。某日,容氏太祖路过清湖村一个山麓时,无意间闻到一股清香。他循香而寻,发现一处山坡上,有一排九棵亭亭玉立的梅树,满树繁花,芬芳洁白。微风徐来,整株花树随风轻扬,宛如九个身穿白纱裙的仙女在山坡上翩翩起舞。容氏太祖觉得此地依山傍水,花木茂盛,暗香浮动,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于时,便择日带着自己一家人从那良大家族分出来,搬到此处定居。因缘起一排九棵梅树,而“九”字数理在易学里有“九九归一”、“长长久久”之意,便把此地命名为“九梅麓”。

  九梅麓是浦北县长寿村清湖村委里的一个小村,全村58户共280人。村子位于自治区“四星级”示范区“浦北佳荔园”的西南侧。这里绿树成荫、古荔成园,自然生态条件非常优越,景色宜人。放眼望去,村间迂回绵延的小径两边,遍布高大蓊郁的百年荔枝树,最老的一棵荔枝树龄有380年,200多年以上树龄的荔枝树随处可见。也许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九梅麓里遍地都是百年荔枝树,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怡人的人居环境,使九梅麓的人心宽体健,村中长寿者比比皆是。

  浦北县是新晋的“世界长寿之乡”,2017年4月上旬,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专家委员会在美国夏威夷召开会议,通过科学的评审认证,授予浦北县“世界长寿之乡”称号。能获得“世界长寿之乡”的地方并不多,全球只有16个“世界长寿之乡”,浦北县能成为其中一员,可谓凤毛麟角。据联合国规定,“长寿之乡”规定的标准为存活百岁老人占户籍人口比例7.5/10万。至2016年底,浦北县总人口93万人,存活百岁及以上老人112人,占总人口的12.04/10万人,远高于联合国的平均水平,9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3500多人。

  健康是长寿的先决条件,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所生活的环境。环境因素自古以来就非常受到人们重视。《黄帝内经》记载:“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指出了若是居住在空气清新,气候适宜的高山地区的人多长寿,居住在空气污浊、气候炎热地区的人多短寿。可见,居住地方的水土、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健康长寿是非常重要的。

  水也是影响人们健康长寿的因素。相传,帝尧时代人们就凿井汲水而饮。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还制订了清洁饮水公约,不遵守者会以法论处。我国考古挖掘的古城遗址遗物也证实,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地下已有用陶土管修建的下水道,当时不仅考虑了饮水卫生,而且还注意保护环境卫生。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也写过《论空气、水和土壤》等卫生论著,与《黄帝内经》所论观点颇有相似之处。由此可见,生态环境同样和人们的身体状况紧密关联。九梅麓到处是一片有机黑土,土壤肥沃,富含长寿因子硒元素。村里花木茂盛,水分充足。村民自己凿井布管,安装自来水,水质清纯,甘甜可口,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矿泉水。也许经常喝井水的原因,九梅麓的村民大多牙齿洁白,健康阳光。 “一股绳、一股劲”拧到底 一棵280多年树龄的荔枝树下,两个顽皮的孩子正在荡秋千,不远处,一个女孩子躺在吊床上一边玩手机游戏,一边享受大树的荫凉。坐在石板凳上的两个妇女手脚麻利地把竹蔑穿插着编织箩筐,时不时交流家长里短。我和两个妇女攀谈,询问她们有关村子的历史,其中一个是村支书的妻子,她憨厚一笑,告诉我,以前的九梅麓,部分荒废的民居年久失修,蛛网遍布屋宅。房前屋后杂草丛生,村庄小道上,垃圾乱扔,塑料袋、碎纸片满天飞。村头村尾的荔枝树上,也是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垃圾袋。当时,村民们普遍环保意识不强,对政府开展的“美丽乡村”活动持观望态度。

  那么,浦北县委县政府是如何改造九梅麓,使她拥有宜居、宜游、宜养生的环境因素,华丽转型成为一个集民宿、游玩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呢?

  带着这个疑问走访浦北县委书记韦业葵同志。谈及九梅麓风貌提升的点点滴滴,韦业葵倍感欣慰。他说,浦北县是“世界长寿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红椎菌之乡”、“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自从2018年9月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将乡村风貌改造作为助推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幸福乡村的动力。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为主体的原则。县里第一时间成立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召开县镇村动员会、现场会;第一时间设立县镇两级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时间拿出5000万元作为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的启动资金。实行“县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党员干部包自然村、农户包责任区”四级联动,充分发挥村党组织、驻村第一书记等党员先锋作用。按照村庄风貌整治“扫一遍”的总体目标,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乡村风貌提升五大行动,使浦北县的乡村风貌焕然一新。

  走进浦北县乡村风貌改造办公室,只见墙上挂着全县的作战图以及进展情况表。桌面上的资料图册摆放得整整齐齐,几幅新闻剪报做成板报摆放在显眼处供人参观。韦业葵拿出县里的工作方案说,在乡村风貌改造上,浦北县创新提出“低成本、全覆盖、可持续”的工作思路,变“大财政”为“低成本”,以“四两拨千金”的力度强化政府资金投入。按照“各级财政投入一点、帮扶单位扶持一点、社会各界赞助一点、企业产业投入一点、群众筹资投劳一点”的“五个一点”模式,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全县共筹集资金5.37亿元。并通过发放《致群众的一封信》、《致新乡贤的一封信》、印发一本指导手册、每个中心村屯设置一幅宣传专栏、每个行政村办好一台专题晚会、组织一次现场观摩、每个自然村屯召开一次以上户主座谈会的“七个一”宣传模式,充分调动群众建设的积极性。倡导群众 “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园自己管”。各个村理事会在各村屯设置乡村风貌提升专项捐款公告栏,引导鼓励村民集资捐款、投工投劳、互帮互助,降低风貌整治建设成本。引导200多个村屯按照“新青年+理事会”的模式成立青年理事会,组织外出务工青年利用节假日、周末等时间返乡参加风貌改造建设。引导经济能人、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等新时代乡贤,带资金、技术、产业等投身家乡建设。

  九梅麓乡贤容兴俊既是村里的理事会会长,也是村里的致富能人。听说村里要开展风貌改造,他自告奋勇担任拆迁小组长,连夜召集村民开动员会,宣传有关风貌改造的政策。他身先士卒,全家总动员,大儿子开钩机负责拆除,小儿子负责搬运垃圾,老婆媳妇负责清理杂草杂物……他负责作总指挥,先拿自己家的祖公厅作拆迁示范点。拆迁经费不够怎么办?免费!倒贴!容兴俊说到做到,从自己腰包里掏钱,购买了一批垃圾桶、清洁用品、绿化植物等。受容兴俊热心公益事业的影响,村里的乡贤纷纷向他看齐,一个个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再现九梅麓人精诚团结,齐心协力的一面。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九梅麓的村容村貌翻天覆地旧貌换新颜。

  在双良芭乐园的附近,平坡村村支书张德宏头顶火辣秋阳,正在路边张贴宣传公告。张德宏说三年间他和各村的党员们一起在全镇共安装28块路旗标语,悬挂57条宣传横额,发放2.56万份《致群众的一封信》,张贴272张宣传公告,并把《广西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文件精神传遍全镇266个自然村。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浦北县新乡贤共为乡村风貌提升行动捐款集资累计达1000多万元,村民投工投劳累计达32万人次,按照人工成本最低每天100元计酬,累计节约3200万元成本。

  三、合理谋划,科学布局

  行走在九梅麓的村道上,路两旁村庄布局有序,房舍俨然,亭台楼阁、花园水池错落有致。一株百香果在几户人家的围墙上缠缠绕绕,清风徐来,暗香浮动。

  乡村风貌三年行动是解决农村“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的重要途径,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攻方向。2018年,浦北县把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生态环境保护基础建设三年作战方案统筹衔接,做到一个村庄一个规划,一个村庄一张图纸。整合住建、扶贫、林业、交通、水利等资源,合力推进乡村风貌改造。

  “乡村风貌改造离不开土地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充分发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优势的前提条件。”浦北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林明鲜说,2018年,全县第三期整县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共有11个子项目,涉及9个乡镇共38个行政村,实施面积达8208.5492公顷,预计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约6383.1925公顷,总投资14804.3920万元。2019年,第一期立项实施1.8万亩,投入资金约1.1亿元。目前,全县3172个20户以上的村屯全部纳入基本整治型的基础上,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统筹推进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按照旅游特色型、农业特色型、长寿特色型、绿色生态型、传统民俗型、异地新建型等进行分类,通过分步实施、分类推进,实现全面覆盖。

  “去年8月份,整县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的11个子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48亿元,实施规模8208公顷,将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6383公顷。目前正在进行土地翻耕、实施灌溉与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建设,完工率平均80%,项目实施后,将会改善当地农村生活生产条件,促进粮食增收。”林明鲜高兴地说。

  “我们注重加强农田生态景观和农村乡土风貌建设,努力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对‘田水路林村’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对房前屋后进行复耕复绿。”韦业葵指着远处绿树掩的村庄说,今年来,浦北县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大力推进土地增减挂钩工作,把实施土地增减挂钩作为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措施来抓。充分尊重民意,全面宣传政策,广泛征求群众意愿,做细做实群众工作,争取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全力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并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的,结合区域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措施,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新路子、新模式,加快土地增减项目的推进步伐。

  在九梅麓里,只要看到一个身材高大、戴着草帽、在施工现场一丝不苟地察看项目进度质量的中年男人,他一定就是浦北县住建局局长陆文杰。陆文杰是个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人,从开展乡村风貌改造以来,他一心扑在村里,凡事亲力亲为。聘请专业设计公司,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设计下乡”活动,为基层提供乡村规划、房屋设计、村庄整治、风貌引导等方面的规划服务。并借鉴先进地区的规划布局优点,以他山之石取长补短。根据风土人情、山水风貌、历史传承等因素设计农房通用图集,免费提供给群众使用。县自然资源局、住建局等部门制订一系列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和规划许可制度,统筹建立乡村建房台帐,严把建房审核关,变群众“随意建”为“统一建”。

  站在佳荔生态园的凉亭,浦北县长李遥眺望九梅麓荔枝园呈现出的一片葱郁浓密景象,她微笑地随手拨拉一把荔枝树叶,嗅着绿叶的清香,仿佛闻到来年丰收的气息。她笑眯眯地说:“近年来,我们根据‘共坐一桌席,各炒一道菜‘的项目拼盘开发原则,以项目为载体,对农田水利、土地整理、农村道路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代农业发展等专项资金进行全面梳理,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小农专项资金进行合理归并和分类整合,整合各类项目500多个,整合资金约3.77亿元。同时,利用项目建设以及旅游等资源开发,撬动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参与风貌提升,今年来,累计有310家企业、社会组织、合作社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包村包项目等形式参与到乡村风貌提升行动中。农村乡村风貌改造不再是老生常谈!”

  当提及到政府资金有限,乡村风貌改造项目无限的问题,李遥胸有成竹地说:“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到节骨眼上,我们充分发扬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号召村民捐资捐劳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再生资源进行再造。比如一些破缸、旧门板、残缺的砖瓦,经设计者别出心裁的打磨、组合、拼凑……改头换面后变成一个个美丽的盆景、精美的图案、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喷泉……自开展风貌改造以来,全县群众自觉投工投劳力节省约3200万元,整合利用废旧砖瓦罐石等物资节省资金约1970万元。”

  四、特色文化留住乡愁

  几千年来,中国的乡村都是沉淀深厚历史与文化的场所,每一个村子,都有它不为人知的历史过往。那些过往,就像沉睡在历史废墟里的金子,不用心去挖掘,看不出它们的宝贵与闪光。

  在乡村风貌改造上,浦北县按照“县里有重点、镇镇有示范、村村有特色”和“六个结合”的工作思路,把脱贫攻坚、现代特色农业、全域旅游示范区、长寿村落、生态文明建设、农村土地整治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本土历史文化特色,留住乡愁。

  “九梅麓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厚重的文化底蕴,在‘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折旧与建新相结合’的大原则下,我尽最大的努力让九梅麓‘望得见树、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九梅麓风貌改造项目负责人叶忠胜微笑地说道。

  叶忠胜原是浦北县石祖禅茶园的总负责人,他遵循县里“四美四宜四园”的理念,每天走村串户深入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挖掘各个村的亮点,致力打造乡村风貌示范点。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经验,努力实现“花最少钱,打造最美乡村”。他引导九梅麓的群众腾出闲置的旧宅和荒废的土地,利用废弃猪圈、废弃牛栏、废弃厨房以及异地搬迁旧房拆除后的土地,就地复垦。经过他的精心设计,妙手回春,“四废变四微”,被他改造成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等。独具慧眼的他发现九梅麓的村民家有许多废弃的破罐破缸、废弃轮胎、残垣断壁等,便细心收集起来,或改造成为赏心悦目的花坛、花圃、装饰艺术品;或用来铺设村庄道路,建设迎客碑、挡土墙、休闲石凳等。他将闲置的民房、庭院改造成“村史馆”、“乡村博物馆”、“体验馆”等,打造“乡村记忆工程”。他把从农户家收集到的桐油灯盏、黑白电视机、老自行车、石磨石磙、对斗铁犁、独轮车、村史流水等生产用具、生活老旧物品设计成富有文艺气息的小创意,丰富乡村新风貌内涵,真正留住乡愁。

  分管乡村风貌改造的浦北县委副书记张海兵告诉我,全县规划培育打造308个以上特色示范村落,其中包括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白石水良田村、有长寿养生特色的龙门镇塘田村、有乡村旅游特色的北通九梅麓村和有生态文明特色的福多堂村……通过示范村带动,激发群众“抢着干”的热情,扎实开展“示范提升工程”。目前,浦北县已成功培育创建大成镇柑子根红色旅游村等21个乡村旅游点、北通镇石祖禅茶园等4个乡村旅游区。同时,为了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借鉴,县里还从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成专家指导团队,对各个示范点进行深入调研指导,以适当改造、提升品味为主,打造精品村屯,为各镇(街道)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借鉴。各乡镇(街道)另外选取2-3个基础条件好、群众意愿高的村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开展乡镇精品示范样板试点。各行政村结合各自然村的实际,指导群众进行“升级改造”。

  此外,建立“345”工作推进法,即成立乡村风貌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县、镇、村三级书记一起抓,实行“县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党员干部包自然村、农户包责任区”的四级联动责任制度,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作战图、进度表、实地督查、现场会等五项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在7月30日全区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现场推进会上,浦北县在会上作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的经验介绍,浦北县“低成本、全覆盖、可持续”的经验得到大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8月22日,钦州市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现场会在浦北县召开。钦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革冰对浦北县着力解决农村“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有“盆景”没“风景”、有硬件没软件等问题,努力把乡村建设成具有地方气息、乡土风情的“生活舒适的乐园、道德示范的家园、生态良好的田园、乡愁记忆的故园”的做法表示充分肯定。

  九梅麓作为“村村有特色”的示范点之一,源起九梅麓里世代居住的容氏族人,群聚而居,民风淳朴,和睦相处,邻里间打架斗殴互相谩骂的现象鲜少有见。村里,处处呈现男耕女织,和谐安宁的景象精诚团结。容氏一族曾经是民国初期的种烟大户。只是,昔日繁华的烟草大户的辉煌已随历史远去,只有荔枝树下保存完好的制烟器皿,无言地向人们诉说那段曾经灿烂的日子。容氏族人勤劳、团结、务实、以诚为本、互助互惠的精神,从九梅麓村史馆门口保存完整的“广澜号名烟发客”挂牌来看,依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容氏族人。如今,居住在九梅麓的58户容氏宗亲,有40多户外出经商,每个外出创业的容氏族人,牢记祖训,团结精进,抱团创业,诚信为人。因此,大多数外出创业的容氏族人均是事业有成,生意越做越大。富起来的容氏族人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无论村里的大小清洁卫生、村容改貌,必定慷慨捐资,踊跃参与。

  九梅麓附近有一所著名的书院,是浦北县16座书院之一的石岩书院,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优良的文化传统。村民待人接物皆是彬彬有礼,热情好客。容氏族人注重诗书传家,教育子孙要读圣人书,明圣人理。村里先后出了9个女大学生,9朵红梅捷报频传,一度成为村里的佳话。

  诗与远方,尽在民宿 人的思想是决定行动的前提条件,而环境又是决定行动的重要因素。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诗和远方,心之所向。 水泥路的尽头,柳暗花明又一村。但见绿树红花,小桥流水,碧草轻纱,树影娑婆,几栋古朴厚重的黄泥巴老宅呈现在眼前。 这里便是九梅麓的黄泥巴民宿。 远远望去,蓝天、白云、泥巴墙,花草树木交织在一起,色彩鲜明和谐。周围景观布局有序,院落井然,宛如画家浓墨重彩的水墨画。“这些房子改造前,是农民废弃多年的旧宅子,里面堆满了垃圾,房屋年久失修,有好多屋梁被虫驻坏。”叶忠胜一边推开民宿的房间门一边说着。

  只见五、六平方米的屋里并排摆放着两张席梦思床,用荔枝木制成的落地灯显得古朴稳重,床上用品是一惯的石祖禅茶园民宿的风格。室内墙壁粉刷一新,装修风格独具特色,采用大面积的德国原装进口爱格实木护墙板,耐磨防火质感好。墙上还有当年的民兵屯兵自卫的枪眼,透过枪眼,外面的世界绿意盎然,充满生机与活力。叶忠胜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把房间分成两半,靠近屋顶的上层用来制作一个小阁楼,楼中楼带榻榻米茶室,中央摆着一张散发大自然气息的小茶几,两个人盘膝而坐,相对品茗,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此。 “为了保护有价值的旧容旧貌,留住乡愁,我们尽量让九梅麓里的民宿全部保留原来四合院的样子,这样的四合院,在农村里并不多见。”韦业葵推开另一个房间,“九梅麓的庭院在设计上是相互对称的,是设计者根据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每一间民宿的门口上方悬挂一块匾额,有的是“三月红”、有的是“香荔”、有的是“妃子笑”……每个房号均彰显荔枝情怀,每间房可容纳3-6人同时入住。民宿的旁边,是村史馆和图书馆、茶馆,分别向人们展示了九梅麓各个时代的农耕文化,不远处是共享厨房,每到节假日,游客们便来这里玩耍、自己动手做饭,享受不一般的农家乐。

  紧挨着九梅麓是佳荔生态荔枝园,园里漫山遍野的荔枝树郁郁葱葱,人工湖水清澈,湖面微风轻送,坐在湖上餐厅里,穿过黑发的手,掬一捧清波涤面,大自然的清凉沁人心脾,无比惬意。

  站在九梅麓的庭院里极目远眺,天蓝水碧,阡陌有序,稼穑井然,鸡犬相闻。房前屋后,繁花似锦,宛如一幅世外桃源。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发布:广西县域资讯共享发布平台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