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04日 来源:右江日报 作者:黄 微 黄 生 搜集整理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广西南疆边陲那坡县的平孟镇东侧,屹立着一座炮台山,它位于长排山脉之巅的国境线边,高出群山似鹤立鸡群,居高临下,扼守边关,像威武的哨兵,守护着国门。

  这座海拔近千米、在各种有关风景名胜书刊上不见经传的小石山,也许不值得那些“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游客们一顾。可是,对于边防要塞的设施来说,却令人刮目相看,非同小可,甚惊险神奇。因此,常常吸引不少游客,带着好奇心,不顾攀登劳累徒步登山,就为到现场目睹为快。待气喘吁吁爬上三百九十七级阶梯到达山顶,乘兴登上炮台顶垛口,极目远眺,大有一番景色:号称“溯江天险”的长排山脉诸峰,尽皆俯于其下。边城平孟镇华丽街景尽收眼底,连越南高平省群山都看得见。真可谓视野开阔,一目了然,令登山观景者心旷神怡。

  边关古炮台位于平孟镇弄平村后背山,故就地取名弄平炮台。据史志记载:中法战争后,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平孟便成为边防要塞,1846年清政府设广西全边对讯督办署,并在平孟设对讯分署,抗法名将苏元春时任广西边防督办。1885年间,他在边境督建了一批炮台、营盘、巡逻道等国防设施,弄平炮台就是苏元春亲自督建起来的。炮台山拔地而起,四面全是悬崖绝壁,如一柄利剑,直指苍穹。炮台就建在山顶上,是利用人工削平峰巅,就地备料,开辟出一块约二百多平方米的平台建成的。炮台设施十分严谨,坐南向北,布局得当。登山攀援悬崖绝壁栈道,再上17级阶梯,首先看见的是古式城楼前门(1886年维修改成园门),门额上大书“金城”二字,便是进入炮台唯一门户了。从前门围墙沿山峰平台边沿,筑起一道1.5米高80公分厚,垛口式耳墙,作防御巡逻观察之用,清朝时在围墙内设置大钢炮1门,小钢炮10门(现已无存),进入前门上三级阶梯,就到主炮台的阅兵场,宽约80平方米。首先映入眼帘的高大建筑物,便是主炮台,“堡垒”二字镌刻于正门之上。主炮台高5.9米、宽15.64米、长54.4米,座位稍偏南。炮台内分别建有议事厅、军械仓库,开两个运动火炮大门,还有士兵宿舍、厨房、通道;议事厅及后通道设有一石砌阶梯,直上炮台顶于南角瞭望台相通,便于军事上下行动。主炮台与耳墙之间的西北角,开设一侧门,门额书刻“锦障”二字,此门作为贯通各路通道,便于军事巡逻观察之用。炮台的墙壁、顶拱、护墙,全部就地采用大块加工好的方料石构筑而成。方料石最长的有222公分、宽46公分、厚26公分,石块接缝处,没有一点灰浆粘结,互相锁扣紧密,平整划一、浑然天成。不说这成千块料石怎样弄到这猿猴难攀援的山顶上来,仅炮台本身的建筑难度,在边远山区就足以称奇的了。

  时过境迁,古炮台依然存在,历代兵家长年累月驻兵使用,炮台经历过抗法抗日抗美等诸战事,担负着抵制外侮,保家卫国之神圣职责,屡建奇功。入侵者身临炮台山脚下,瞠目炮台奇峰,高不可攀,无法施恶,只有被动挨打,尽皆颓丧败退而去。后人称赞:“苏公保(当地人对苏元春尊称)在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要地兴建炮台,有军事家的眼光。”据说苏元春为其惊险奇特所感,观景生情,即兴亲笔为炮台三门题书“金城”、“壁垒”、“锦障”六个大字,刻镌嵌在门额之上,成为历史铭记。

  炮台历史传奇甚多,边民亦感神奇。传说兴建炮台选地时,祈祷神灵指定,第二天发现一对凤凰围着炮台山顶鸣叫,百鸟随欢,甚是壮观。长老们认定这是吉祥宝地,故选定此山头建炮台,经一年施工建筑落成后,连续数日,每到夜深,炮台山顶毫光四射,映红天空,众皆尊为神灵福地。番鬼(当地对法国军队的称呼)侵占越南后,经常到边境寻机挑衅,一次大批番鬼佬凭着自己有洋枪洋炮,他们欺负炮台山上清兵无洋枪洋炮,耀武扬威,越界冲到炮台山脚下,意欲攻占弄平炮台,大咧咧地向山顶大放排枪,步步进逼,突然天上一片乌云,狂风大作,雷雨倾盆而下,炮台山上突然一声号令,弓箭、滚木、雷石似从天而降,铺天盖地直往番鬼头上砸下,直打得番鬼佬哭爹叫娘喊救命,死伤无数,无法招架,狼狈地往国境外逃窜而去,山上炮台壁垒森严,无损一根毫毛,巍然不动。

  而发生在1979年的那一场战争,我军凭借炮台观察指挥得当,步炮协同攻破敌军阵地。对方不服,退至溯江,调集炮兵于黑山背后,想用远调发射方法,意欲以炮弹报复,摧毁弄平炮台。岂料,发射炮弹近千发,皆因地理位置奇特,竟无法命中炮台,全部落到盆河、六沙及农场坡地,反而暴露了目标,立即遭到我军炮火还击摧毁,炮台安然无恙。为此,中央军委特令嘉奖炮台观测哨所集体荣立一等功。自此,边关军民更加敬佩炮台之神奇,对其倍加珍惜爱护。 2006年全国文物普查,国家文物局经过评审,确认弄平炮台为边境重要军事设施、历史文物,强调地方政府和边防驻军注重保护维修,申报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加以重视保护。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