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21日 来源:柳州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云雾缭绕下的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古城,洲似鳌待在河中间,东城楼 、北城楼 、书院 、古居群若隐若现。城在水中,水绕城过,历史与现代交错,优美的生态与古老的文化交融,诗情与画意并存。这是4月15日出现在笔者眼前的一幅美景。

  踏着青石板,漫步在古城小道上,一股股柚花香随风扑鼻而来。城门上,镶嵌着“欢雷门”三个大字。城门侧的石碑上记载,欢雷门建造于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年),面向正东,俗称东城门,城门下现存丹洲古城石刻地图。据说当时东城门是整座古城建造开工仪式的奠基点,县令苏朝阳率官员 、百姓在此举行奠基仪式时,天空突然电光闪闪 、雷声轰鸣。按当地民俗,这是一种不祥之兆,但苏朝阳却笑着对大家说:“你们看,今天的仪式,天上的雷都来为我们欢呼助兴,此门就叫欢雷门吧!”欢雷门因此而得名。东城门上的城 楼叫就日楼,面向正东,就旭东升之势,寓意民间繁荣,百姓生活蒸蒸日上。经过几百年的沧桑,如今,古城里的百姓凭借旅游发展,确实过上了好生活。

  据介绍,丹洲古城分东 、西 、南 、北四个城门。东门为红门,为官府人员和举行重要庆典的通道;西门为斩门,旧时县衙处决犯罪分子就往此推出斩首;南门为彩门,年轻人结婚办喜事时从此门高兴进出;北门为丧门,有丧事时灵柩从此抬出。

  据《三江县志》记载,三江县古名怀远,县建于宋,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建衙署于三口寨(今之老堡),历宋元 、明数代,明万历十九年迁治三江最南端大溶江鸟岛上,俗称丹凤朝阳洲(简称丹洲),仍曰怀远,1914年更名三江县,1932年迁治古宜。

  由于历史的变迁,虽然古城多数古建筑已毁,但从如今尚存的古城墙 、城楼 、会馆 、书院和 古民居群等,仍然能够看出丹洲昔日雄伟的风姿。丹洲明代古城当时是怀远县的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1987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5月被自治区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自治区政府公布为“广西历史 文化名村”。

  百年柚子林 、百年酿酒老坊 、腊味 、竹编 、雕刻等,在展现着古城民间文化的悠久历史。丹洲古城民风淳朴,岛上“日不闭门 、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有“无人售肉摊”,村民爱好奇石盆景,素有“家家奇石 、户户盆景”美称,打油茶 、对山歌等民俗被保留至今。

  近几年来,三江为打响丹洲古城“中国唯一水上古城”旅游品牌,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步伐,不断丰富旅游项目内容和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每年举行“柚子节”“柚花节”“腊味节”等来吸引游客,打响了旅游品牌。2009年,以丹洲古城为中心的丹洲景区成功创建国家级4A景区。如今,休闲度假 、生态旅游 、古城探秘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丹洲。

  吴练勋报道摄影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