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04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上林县旅游局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三里•洋渡一带,是上林县文化较为集中的一个地方,主要的景点文化有:徐霞客游记、宋蒙云关战役、唐代壮都智城(唐碑)、汇水河畔摩崖石刻群和三里古城遗址。

  一、 徐霞客足迹

  徐霞客从1637年(崇祯10年、即丁丑年)12月21日进入上林的思陇,22日住进三里城南外,23日住进三里城,到次年即1638年(戊寅年)2月13日离开三里,14日离开现上林县乔贤镇,15日从红水河登舟而去。他在上林考察整整54天,这其中,他在思陇(现归宾阳)考察1天时间,在三里城外住1个晚上,在三里城住整整50天,在乔贤住1个晚上,在周安(现划归忻城县)住1个晚上。按现在上林的县界来计算,他在现行政区划的上林县考察了52天。《徐霞客游记》一共有60万字,但他留给上林的游记有近14000字,其中描述思陇的有900个字,描述周安和罗木堡的有近1000个字,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分,他用12000多个字描述现在行政区划的上林县。在他的游记里,他考察的内容包括上林县的地理、民族风情、历史等方面的内容。他最感兴趣的是三里•洋渡一带的山洞,北到左营(现在的乔贤镇恭睦村内勉庄——译者注)东岩,南到青狮岩(现在澄泰乡下金——译者注),东到周伯隘(现三里山河一带——译者注),西到佛子岭(现三里大梁村后),他在三里•洋渡一共考察了大约17个岩洞。徐霞客在桂林的考察天数是53天(包括兴安等县份在内),而在上林的考察就达54天,这是他在全国旅行线路上考察时间最久的地方。从他的游记里面,从老百姓(土人)到官府,他都得到了热情的款待,这也是他在别的地方所没有遇见过的。这也是徐霞客对三里•洋渡留连忘返的原因。这在他的游记里也是情溢言表。根据《徐霞客游记》的记载,目前我们所能近路游览观光的徐霞客足迹所到的景点有:

 (一)三岐山景点

  这景点在现象山水泥厂后面的田峒中,景点保存完好。当年徐霞客从牧马堡,就是现在的五里桥来到金鸡山一带,举目北望,他发现这里“由岐入石山夹中,其山千百为群,或离或合,山虽小而变态特甚”,其中,他发现有一座山,分有东、中、西三岐:“有分三岐者,东岐大而高,中次之,西岐特锐,细若竹枝,诡态尤甚”。当我们亲临其境,发现这一带的山以及他所描写的“三岐山”和现在的境况完全一致。

        有分三岐者,东岐大而高,中次之,西岐特锐,细若竹枝,诡态尤甚

  (二)籫笔山景点

  这山在现香潭庄旁,徐霞客从金鸡山北望:“有耸立众峰间,卓如籫笔者;”就是此山。这座山从不同的角度看,其形状各异:从东边看呢,象一支擎天大柱,从村口叉路看,则更象女人头发上的一支籫。在籫笔山旁边,则是情侣山。之所以叫情侣山,那是因为我们从弯弯曲曲的清水河中漂流的时候,这情侣山就象一对深深相爱的情侣,如果我们坐船从远到近,再从近到远,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一对情侣会从浅吻到深吻再到分开渐渐变化,他们的接吻也会进入不同的境界。在香潭村北边的下金,这一带的清水河当时在徐霞客笔下叫青狮潭,他这样描写:“青狮潭者,洋渡之下流也;江水深汇,为群鱼之宫。”


有耸立众峰间,卓如籫笔者

           青狮潭者,即洋渡之下流也_江水深汇,为群鱼之宫

  (三)洋渡景区

  洋渡景区包括洋渡周边的白崖堡及白崖堡岩洞和洋渡一带有清水河。这是徐霞客在上林反复考察过的地方。明代的时候,白崖堡是三里参府的一个哨所,当时的哨官姓秦,直属于三里参府陆万里参将管辖。白崖堡哨所在现在的阳山庄后的悬崖顶上,现在还保留有四根石柱子。关于洋渡,徐霞客如此记载:“一大溪西由上林崇山中东流至此,直逼北面石山下......”。这里的白崖堡南洞、白崖堡北洞、白崖堡南下洞等几个岩洞,徐霞客多次来深入考察。在这里,除了得到三里参府官员的陪同下外,还得到当地“土人”的大力帮助,义务为他做向导。如徐霞客游白崖堡南岩的时候,“既而土人秦余至,为秉炬前导,仍从山口出……”。

  (四)独山景点

  这独山现位于三里火电厂后面、在王马村前面。这景点也是徐霞客反复考察过的地方。他对独山有此描写:“有一峰当坞起平畴中,四旁无倚,极似桂林之独秀、向武之瑞岩,更小而峭”。他对独山下面的南洞、北洞和西洞,都有非常详实的记载。其中他对南洞口的描写“南门高迸如裂阙,其前有巨石,自岩顶分跨而下,界为两门:正门在东,偏门在西南,皆有古木虬藤倒挂其上,轻风飘曳,漾翠飞香,甚异也。”,更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另外,独山在古代还有另外的一种称呼,叫清秀山,和南宁的清秀山同名。这里不仅是一处奇山,还是我县五大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文物界称之为清秀山遗址。在这里曾经发现过经人工边工过的、新石器时代的螺壳,堆积有10厘米厚。

  早在明代的1530年,也就是说在徐霞客到上林107年以前的嘉靖9年,太平府通判郑策到过此山,并在清秀山东南边的崖壁上题名“清秀山”和律诗一首,描写此山之景色,抒留恋之情怀。这诗刻高0.6米宽0.67米,字体是楷书,字径3厘米,目前保存完好。

  (五)汇水河畔景点

  徐霞客对汇水河有这样的描写:“由岩(独山岩)北三里为桂(汇)水桥,溪水自西漱崖,而南崖瞰溪临桥”。根据徐霞客游记里记载,汇水河畔当时曾经有一个亭,叫“来远亭”。这样的亭子早在明代徐霞客到上林的时候已经毁掉了,当时徐老先生也只是看到有一个旧址。不过,经过我们的核查,现在还有一个石柱垫子,当地的人不明是何物,当作神物供进来了。

  

由岩北三里为桂水桥,溪水自西北漱崖

  在汇水河畔的船山上,现在保留下来的有三块较大的摩崖石刻。一个是《千军镇》的摩崖石刻,这一块块石刻和来宾市忻城县古蓬镇周安《千军镇》摩崖石刻一南一北同出一辙。这两块摩崖石刻都和当年明代兵部尚书镇压十寨起义有关。在明代,处在红水可以南、三里镇以北的原上林县管辖地区爆发了规模上仅次于太平天国起义的十寨起义,历经300多年朝庭都镇压不下。直到万历年间,王守仁亲自指挥,采用怀柔手法,拿下布咳寨(现塘红)和弄哈寨(乔贤木山一带),重新编户,原布咳寨编为抚安里,弄哈寨编为顺业里,这两个里和明军队驻扎所在地古城里统称三里,治所就是现在的三里镇。王守仁拿下两寨之后,只剩下的八寨就直接暴露在明军面前,于1528年,王守仁军队夜袭石门天险,攻进八寨地区,占领了八寨总部周安,并在周安驻扎明军用以镇压八寨,当时镇压十寨起义军的一个将领在周安西北方向的一处石山上刻下《千军镇》三个大字,此翁不敢留下姓名和日期。但是,明军并没有真正占领八寨地区,八寨农民军利用地形山势,并用各种植物毒素投毒,王守仁军队无法在周安长期占领,就把总部从周安迁到三里,于嘉庆23年,也就是1543年,前来镇压八寨起义军的钦差饬兵备副使郑登高在三里的汇水河畔刻上《千军镇》三个大字。在旁边,也刻上《千古伟绩》四个大字,高3.4米,宽1.5米,意在赞颂镇压八寨农民军的丰功伟绩。

  在汇水河畔最南边,所刻有的《汇水桥畔》高1.3米,宽3.4米。这块石刻是清代光绪年间上林县知县王方田上京都之前与诸友于汇水桥畔饯行所书。

  三里城自明代,王守仁利用怀柔手法拿下布咳寨里和龙哈寨之后,重新编户抚安里和顺业里,这两个里连同当时三个里的治所古城里,统称三里,这就是三里城的由来。现在三里城还保留一些古城旧貌,而目前三里街周边都是说壮话,只是三里城里的人讲的则是军话,也就讲桂柳话,原因是三里城的旧居民都是明代和清代军人的后代的缘故。

         韦龟岩---其四际甚拓,而顶有悬空之穴,天光倒映,正坠其中

  二、 唐代壮都智城(唐碑)

  在唐代,桂中出现一个广西最大的壮族首领韦厥,也是朝庭赐封的澄州剌使。他的身世目前还是一个迷。根据《六合坚固大宅颂》碑所言,他是来自京城的韦姓大姓,但一些专家认为他是当地的土人,无论是唐宋代明代,壮族地区有姓氏的才能进入朝庭的“户口薄”,才能参加科举。所以,从韦厥的身份的双重性来看,他可能也是依附了朝庭的大姓取姓“韦”。但有一点,他是壮族的大首领是不错的,他当时的统治范围包括整个环大明山地区,包括了武鸣、邕字、横县、宾阳、来宾、忻城、马山、都安、宜州等地,是唐代最大的壮王。他对当地有很大贡献,他开拓化外,治理大明山流下来的泛滥河流,开拓农田,使他的辖地里一片歌舞升平。他的都城就是现在的智城。

  智城三面环山,都是悬崖峭壁,是浑然一体的军事屏障。智城分为外城、内城和三城,当时分别是驻军、将军和王族的居住地。相传,韦厥年老后,他把王位传给他的小儿子韦银轮,而把长子韦金轮调到马山都安一带。韦厥去世后,韦金轮率兵6万人进智城围攻他的亲弟弟,但韦银轮利用智城的险要地形,和韦金轮打了十几年才能把韦金轮打败。韦银轮巩固王位后,他的族弟、忠实的跟随者韦敬一为颂扬韦银轮的三功伟绩,制作了《智城碑》于智城边。而在韦金轮韦银轮争位前,当时韦家和睦,韦银轮的族弟韦敬办也在清水河边制作《六合坚固大宅颂》碑。这两块碑从文风到书法,都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对壮文化的研究都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被称之为岭南第一和第二唐碑,于2006年,这两块唐碑和智城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 蒙云关战役旧址

  宋代,侬智高举兵起义,一举攻下南宁、贵港、贺州等地,这其中包括宾阳全境、上林部份地区。从北起双罗的云蒙村、南起洋渡,西自现大丰的云蒙村、西燕的云蒙村,这一带的群山峻岭就是宋代的云蒙关,翻译成汉语则是蒙云关。根据清代李雨堂等人撰写的《五虎平南》所书,朝庭为镇压侬智高起义,派了狄青前来镇压。狄青从宜州到现马山金钗再到忻城的古蓬,再到上林塘红,就到了双罗,也就是蒙云关。在这里,狄青遇到了侬智高的军队。当时的侬智高蒙云关守将是段洪,他的女儿段红玉可以散豆成兵,可以腾云驾雾。狄青就是给段红玉困在一处山谷中半年。为解救狄青,朝庭又派出杨家王夫人为元帅、杨宗保的儿子杨文广为副帅、以狄青的儿子狄龙为先锋的缓军来到蒙云关,段红玉和狄龙一阵前一见钟情,段红玉逼她父亲献关,狄青的军队才得通过蒙云关。当时的卢台关,就是现在的宾阳卢圩,在段红玉的撮合下,卢台关守将的女儿王兰英也嫁给了狄青的次子狄虎,也一举拿下卢台关。也在段红玉和王兰英的帮助下,一举攻下昆仑关,狄青军队在三塘和侬智高15万大军决战,战胜了侬智高,让侬智高败走云南大理。一带,是上林县文化较为集中的一个地方,主要的景点文化有:徐霞客游记、宋蒙云关战役、唐代壮都智城(唐碑)、汇水河畔摩崖石刻群和三里古城遗址。

  一、 徐霞客足迹

  徐霞客从1637年(崇祯10年、即丁丑年)12月21日进入上林的思陇,22日住进三里城南外,23日住进三里城,到次年即1638年(戊寅年)2月13日离开三里,14日离开现上林县乔贤镇,15日从红水河登舟而去。他在上林考察整整54天,这其中,他在思陇(现归宾阳)考察1天时间,在三里城外住1个晚上,在三里城住整整50天,在乔贤住1个晚上,在周安(现划归忻城县)住1个晚上。按现在上林的县界来计算,他在现行政区划的上林县考察了52天。《徐霞客游记》一共有60万字,但他留给上林的游记有近14000字,其中描述思陇的有900个字,描述周安和罗木堡的有近1000个字,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分,他用12000多个字描述现在行政区划的上林县。在他的游记里,他考察的内容包括上林县的地理、民族风情、历史等方面的内容。他最感兴趣的是三里•洋渡一带的山洞,北到左营(现在的乔贤镇恭睦村内勉庄——译者注)东岩,南到青狮岩(现在澄泰乡下金——译者注),东到周伯隘(现三里山河一带——译者注),西到佛子岭(现三里大梁村后),他在三里•洋渡一共考察了大约17个岩洞。徐霞客在桂林的考察天数是53天(包括兴安等县份在内),而在上林的考察就达54天,这是他在全国旅行线路上考察时间最久的地方。从他的游记里面,从老百姓(土人)到官府,他都得到了热情的款待,这也是他在别的地方所没有遇见过的。这也是徐霞客对三里•洋渡留连忘返的原因。这在他的游记里也是情溢言表。根据《徐霞客游记》的记载,目前我们所能近路游览观光的徐霞客足迹所到的景点有:

 (一)三岐山景点

  这景点在现象山水泥厂后面的田峒中,景点保存完好。当年徐霞客从牧马堡,就是现在的五里桥来到金鸡山一带,举目北望,他发现这里“由岐入石山夹中,其山千百为群,或离或合,山虽小而变态特甚”,其中,他发现有一座山,分有东、中、西三岐:“有分三岐者,东岐大而高,中次之,西岐特锐,细若竹枝,诡态尤甚”。当我们亲临其境,发现这一带的山以及他所描写的“三岐山”和现在的境况完全一致。

        有分三岐者,东岐大而高,中次之,西岐特锐,细若竹枝,诡态尤甚

  (二)籫笔山景点

  这山在现香潭庄旁,徐霞客从金鸡山北望:“有耸立众峰间,卓如籫笔者;”就是此山。这座山从不同的角度看,其形状各异:从东边看呢,象一支擎天大柱,从村口叉路看,则更象女人头发上的一支籫。在籫笔山旁边,则是情侣山。之所以叫情侣山,那是因为我们从弯弯曲曲的清水河中漂流的时候,这情侣山就象一对深深相爱的情侣,如果我们坐船从远到近,再从近到远,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一对情侣会从浅吻到深吻再到分开渐渐变化,他们的接吻也会进入不同的境界。在香潭村北边的下金,这一带的清水河当时在徐霞客笔下叫青狮潭,他这样描写:“青狮潭者,洋渡之下流也;江水深汇,为群鱼之宫。”


有耸立众峰间,卓如籫笔者

           青狮潭者,即洋渡之下流也_江水深汇,为群鱼之宫

  (三)洋渡景区

  洋渡景区包括洋渡周边的白崖堡及白崖堡岩洞和洋渡一带有清水河。这是徐霞客在上林反复考察过的地方。明代的时候,白崖堡是三里参府的一个哨所,当时的哨官姓秦,直属于三里参府陆万里参将管辖。白崖堡哨所在现在的阳山庄后的悬崖顶上,现在还保留有四根石柱子。关于洋渡,徐霞客如此记载:“一大溪西由上林崇山中东流至此,直逼北面石山下......”。这里的白崖堡南洞、白崖堡北洞、白崖堡南下洞等几个岩洞,徐霞客多次来深入考察。在这里,除了得到三里参府官员的陪同下外,还得到当地“土人”的大力帮助,义务为他做向导。如徐霞客游白崖堡南岩的时候,“既而土人秦余至,为秉炬前导,仍从山口出……”。

  (四)独山景点

  这独山现位于三里火电厂后面、在王马村前面。这景点也是徐霞客反复考察过的地方。他对独山有此描写:“有一峰当坞起平畴中,四旁无倚,极似桂林之独秀、向武之瑞岩,更小而峭”。他对独山下面的南洞、北洞和西洞,都有非常详实的记载。其中他对南洞口的描写“南门高迸如裂阙,其前有巨石,自岩顶分跨而下,界为两门:正门在东,偏门在西南,皆有古木虬藤倒挂其上,轻风飘曳,漾翠飞香,甚异也。”,更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另外,独山在古代还有另外的一种称呼,叫清秀山,和南宁的清秀山同名。这里不仅是一处奇山,还是我县五大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文物界称之为清秀山遗址。在这里曾经发现过经人工边工过的、新石器时代的螺壳,堆积有10厘米厚。

  早在明代的1530年,也就是说在徐霞客到上林107年以前的嘉靖9年,太平府通判郑策到过此山,并在清秀山东南边的崖壁上题名“清秀山”和律诗一首,描写此山之景色,抒留恋之情怀。这诗刻高0.6米宽0.67米,字体是楷书,字径3厘米,目前保存完好。

  (五)汇水河畔景点

  徐霞客对汇水河有这样的描写:“由岩(独山岩)北三里为桂(汇)水桥,溪水自西漱崖,而南崖瞰溪临桥”。根据徐霞客游记里记载,汇水河畔当时曾经有一个亭,叫“来远亭”。这样的亭子早在明代徐霞客到上林的时候已经毁掉了,当时徐老先生也只是看到有一个旧址。不过,经过我们的核查,现在还有一个石柱垫子,当地的人不明是何物,当作神物供进来了。

  

由岩北三里为桂水桥,溪水自西北漱崖

  在汇水河畔的船山上,现在保留下来的有三块较大的摩崖石刻。一个是《千军镇》的摩崖石刻,这一块块石刻和来宾市忻城县古蓬镇周安《千军镇》摩崖石刻一南一北同出一辙。这两块摩崖石刻都和当年明代兵部尚书镇压十寨起义有关。在明代,处在红水可以南、三里镇以北的原上林县管辖地区爆发了规模上仅次于太平天国起义的十寨起义,历经300多年朝庭都镇压不下。直到万历年间,王守仁亲自指挥,采用怀柔手法,拿下布咳寨(现塘红)和弄哈寨(乔贤木山一带),重新编户,原布咳寨编为抚安里,弄哈寨编为顺业里,这两个里和明军队驻扎所在地古城里统称三里,治所就是现在的三里镇。王守仁拿下两寨之后,只剩下的八寨就直接暴露在明军面前,于1528年,王守仁军队夜袭石门天险,攻进八寨地区,占领了八寨总部周安,并在周安驻扎明军用以镇压八寨,当时镇压十寨起义军的一个将领在周安西北方向的一处石山上刻下《千军镇》三个大字,此翁不敢留下姓名和日期。但是,明军并没有真正占领八寨地区,八寨农民军利用地形山势,并用各种植物毒素投毒,王守仁军队无法在周安长期占领,就把总部从周安迁到三里,于嘉庆23年,也就是1543年,前来镇压八寨起义军的钦差饬兵备副使郑登高在三里的汇水河畔刻上《千军镇》三个大字。在旁边,也刻上《千古伟绩》四个大字,高3.4米,宽1.5米,意在赞颂镇压八寨农民军的丰功伟绩。

  在汇水河畔最南边,所刻有的《汇水桥畔》高1.3米,宽3.4米。这块石刻是清代光绪年间上林县知县王方田上京都之前与诸友于汇水桥畔饯行所书。

  三里城自明代,王守仁利用怀柔手法拿下布咳寨里和龙哈寨之后,重新编户抚安里和顺业里,这两个里连同当时三个里的治所古城里,统称三里,这就是三里城的由来。现在三里城还保留一些古城旧貌,而目前三里街周边都是说壮话,只是三里城里的人讲的则是军话,也就讲桂柳话,原因是三里城的旧居民都是明代和清代军人的后代的缘故。

         韦龟岩---其四际甚拓,而顶有悬空之穴,天光倒映,正坠其中

  二、 唐代壮都智城(唐碑)

  在唐代,桂中出现一个广西最大的壮族首领韦厥,也是朝庭赐封的澄州剌使。他的身世目前还是一个迷。根据《六合坚固大宅颂》碑所言,他是来自京城的韦姓大姓,但一些专家认为他是当地的土人,无论是唐宋代明代,壮族地区有姓氏的才能进入朝庭的“户口薄”,才能参加科举。所以,从韦厥的身份的双重性来看,他可能也是依附了朝庭的大姓取姓“韦”。但有一点,他是壮族的大首领是不错的,他当时的统治范围包括整个环大明山地区,包括了武鸣、邕字、横县、宾阳、来宾、忻城、马山、都安、宜州等地,是唐代最大的壮王。他对当地有很大贡献,他开拓化外,治理大明山流下来的泛滥河流,开拓农田,使他的辖地里一片歌舞升平。他的都城就是现在的智城。

  智城三面环山,都是悬崖峭壁,是浑然一体的军事屏障。智城分为外城、内城和三城,当时分别是驻军、将军和王族的居住地。相传,韦厥年老后,他把王位传给他的小儿子韦银轮,而把长子韦金轮调到马山都安一带。韦厥去世后,韦金轮率兵6万人进智城围攻他的亲弟弟,但韦银轮利用智城的险要地形,和韦金轮打了十几年才能把韦金轮打败。韦银轮巩固王位后,他的族弟、忠实的跟随者韦敬一为颂扬韦银轮的三功伟绩,制作了《智城碑》于智城边。而在韦金轮韦银轮争位前,当时韦家和睦,韦银轮的族弟韦敬办也在清水河边制作《六合坚固大宅颂》碑。这两块碑从文风到书法,都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对壮文化的研究都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被称之为岭南第一和第二唐碑,于2006年,这两块唐碑和智城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 蒙云关战役旧址

  宋代,侬智高举兵起义,一举攻下南宁、贵港、贺州等地,这其中包括宾阳全境、上林部份地区。从北起双罗的云蒙村、南起洋渡,西自现大丰的云蒙村、西燕的云蒙村,这一带的群山峻岭就是宋代的云蒙关,翻译成汉语则是蒙云关。根据清代李雨堂等人撰写的《五虎平南》所书,朝庭为镇压侬智高起义,派了狄青前来镇压。狄青从宜州到现马山金钗再到忻城的古蓬,再到上林塘红,就到了双罗,也就是蒙云关。在这里,狄青遇到了侬智高的军队。当时的侬智高蒙云关守将是段洪,他的女儿段红玉可以散豆成兵,可以腾云驾雾。狄青就是给段红玉困在一处山谷中半年。为解救狄青,朝庭又派出杨家王夫人为元帅、杨宗保的儿子杨文广为副帅、以狄青的儿子狄龙为先锋的缓军来到蒙云关,段红玉和狄龙一阵前一见钟情,段红玉逼她父亲献关,狄青的军队才得通过蒙云关。当时的卢台关,就是现在的宾阳卢圩,在段红玉的撮合下,卢台关守将的女儿王兰英也嫁给了狄青的次子狄虎,也一举拿下卢台关。也在段红玉和王兰英的帮助下,一举攻下昆仑关,狄青军队在三塘和侬智高15万大军决战,战胜了侬智高,让侬智高败走云南大理。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