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7日 来源:桂林晚报 作者:不详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永福百寿悬棺是桂林目前发现的唯一悬棺葬,它葬于离河面约200米高的悬崖绝壁石缝中,传说该悬棺是飞到悬崖上去的,棺木还可治病,它是道教文化的一个缩影,极具考古研究价值。

  百寿悬棺藏绝壁

  听说在永福县百寿镇山南村委庵子山的悬崖绝壁上发现一处悬棺葬,记者于12月18日跟随由永福县政协组织的全县文物古迹考察队,来到离寿城20公里远的山南村庵子山进行实地考察。

  庵子山地处山南河谷边,相对高度约300米,外形像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在山临河的南面,是一个大裂谷塌陷形成的大断层,其从腰部往上部分,是一块约150米高的绝壁,该绝壁犹如刀劈斧削,就连猿猴也难攀登。

  村委陈副主任告诉记者,悬棺就藏在庵子山临河高约200米的一条缝隙中,因石缝口覆盖着灌木丛,人们站在河床边及悬崖下,根本无法看到放置悬棺的地方。

  听当地老人讲,传说该悬棺是分两次飞到悬崖上去的,棺木还可治病。考察队人员听后,都好奇地想到现场亲眼考察一下悬棺的秘密。

  陪同的百寿镇干部刘学永在庵子山自然村转了一圈,找来了曾去过悬棺所在地的文福安队长及村民文道峰当向导。

  “王仙姑”与仙姑庵

  文福安对考察队员说,山南悬棺与庵子山上仙姑庵的“王仙姑”有关。

  文福安说,在庵子山东面腰部,有一个东南贯通的岩洞,当地人叫它为“仙姑岩”。传说很久以前,附近王家村王姑娘在这里修道成仙后,就住在该洞,并通过募捐在洞内修建起庵堂,一度香火旺盛。

  传说当年的“王仙姑”是通过洞中一个暗道下到南山河边的渡古塘洗衣服和挑水。一次发大洪水,年纪已大的“王仙姑”正在河边洗衣服,突然一具用黄香木制作的新棺材从上游冲下漂到面前。她估计自己活不久了,就自然自语地说:“如果这口棺材是神仙安排给我的,就请飞到我住的洞里去。”

  她的话刚落,这棺材真的腾空而起,飞进了她修练的洞中。不久,“王仙姑”感觉自己不行了,遂爬进棺材睡下,不久便仙逝。她死后,因传说“王仙姑”的黄香木的棺材木治病止痛好,因此,每当有人胃痛、风湿痛,就叫家人到仙姑岩,用刀偷砍一些“王仙姑”的棺材木煎水喝,据说效果真的非常好。

  一天,一位神仙经过山南时,发现“王仙姑”的棺材已被砍得不成样,仙魂不时受到打扰,遂施用法力,让该棺材再次腾空飞到该山南面悬崖接近山顶的一个裂缝中,以防人们再砍“王仙姑”的棺材。

  仙姑庵毁于“十年动乱”期间

  文福安带我们考察仙姑庵。我们沿着一条用青石铺就的羊肠小道爬约十分钟,便来到山腰一块300多平方米的平台,平台边遗留有一道30多米长的石墙,平台中部有用石块砌成的平台。在平台靠石山的地方,则是一个岩洞,洞口大部分用石块垒砌,中间留有一道石门。在石门旁的绝壁上生长着一株大古榕,古榕发达的根已将立在洞边的一块古石碑几乎完全吞进肚里,成就一处名副其实的“古树吞碑”奇观。石碑一角上“清同治四年立”的字样仍可辨认出来。洞口地上有许多青砖烂瓦及碎陶片。

  进得洞内,发现建在洞中央的庵堂早已被人为捣毁,只留下地基和许多青砖、泥砖及碎瓦、碎陶片,地上还有多个石香炉、石碑、石墩等物。永福县文物管理所邓贵银所长辨认古石碑上的文字及考察现场的陶瓷碎片,推测该庵堂可能建于宋末元初,在清同治四年曾经重修过一次。

  文福安说,“十年动乱”期间“破四旧”,该庵堂被人捣毁后,庵堂的许多石块及青砖被搬运到山下修小学了。

  盗墓贼已光顾悬棺

  邓所长介绍,悬棺葬是古代一种比较奇特的葬式。古人在江河沿岸选择一处壁立千仞的悬崖,用一些巧妙的方法,将死者连同装殓的棺材,高高地悬挂(置)于悬崖绝壁的天然洞穴、裂缝、岩墩或断崖绝壁上。中国的悬棺葬遗存,多以处山临水为选址共性,距今至少有两三千年的历史,最晚的也在四百年以上,让人感到神秘,全世界考古界正在想办法揭开其中奥秘。

   一口沉甸甸的尸棺,一具冷冰冰的尸骨,怎么会“飞”到那高高的悬崖上?考察队员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尸棺先抬到悬崖绝顶,再用绳索下放;有人估计是因河流下陷才形成现在数百米高的悬崖;有人推测是古人修一条栈道将棺材送到悬崖,然后再拆去栈道。

  文福安说,他10年前曾与村民结伴到庵子山绝壁考察过悬棺,发现棺材盖已被人打开,棺材里面还有尸骨,但没发现陪葬品,估计早已被人盗走。棺材外形及大小与当地的棺材基本一样。向导文道峰说,前些年他因脚患风湿痛,曾爬上悬崖缝隙中的悬棺,砍过棺材木来治病。

  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爬山约半个小时,从庵子山后颈部处找到一条悬崖断层裂缝。文福安说,当年他们就是从这裂缝爬到悬棺处的。

  由于裂缝中生长着许多灌木,我们通过裂缝爬到离河床约200米的悬棺处时,发现断崖缝隙中多处有人工修筑过的痕迹。其实,通往悬棺处的崖壁并不像在下面看起来那么陡峭,人们借助缝隙及崖壁上的灌木藤条,慢慢就能爬到悬棺处,只要不往悬崖下望,就不会感到害怕。

  我们在现场看到,“王仙姑”的棺材由于年代久远已散架,部分棺材木已腐朽,几块棺木上的确有被砍削过的痕迹。原放置棺材的地方本是垒起来的平台,但不知何时被人掘出一个深坑,估计是盗墓贼所为。

  考察队推测,永福百寿悬棺应是古人通过修筑栈道,才送到悬崖中去的。由于石崖上部突出,深和高均有3米多,既能避雨又能遮阳,当然是希望来日成仙的“王仙姑”的理想归属。

  桂林目前惟一悬棺葬

  邓贵银说,中国悬棺葬的地理分布几乎全部集中在南方11个省市(自治区)境内河流两岸的峡谷之中。广西曾在花山一带发现过悬棺葬。永福百寿悬棺是名副其实的悬棺葬,此前,桂林尚无发现真正悬棺葬的记载。

  据文物工作者考究,道教最高目的是追求长生不老,“仙逝”后的道人,有将棺材置于寺庙附近石洞中的习惯。“王仙姑”死后置于悬崖绝壁,可能有希望来日升天成仙之意。永福百寿悬棺,反映了桂林古代道教一种奇特的葬俗,有着一定的历史文化和宗教内涵。

  至于永福百寿悬棺葬于何年,至今仍是个谜团。文物工作者根据从“仙姑庵”发现的器物及碑刻推测,该悬棺可能葬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永福百寿悬棺葬的准确年代,则要通过对悬棺碳14测定,才可以确定。

  文物专家说,永福百寿悬棺是桂林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悬棺葬,极具考古研究价值。为了保护好这处神奇的历史文化遗产,永福县政府已将其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