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与灵山县公交公司洽谈,拟开通从县城至檀圩镇的早、晚班车,每天为厂里接送上下班的工人,厂里还创办职工幼儿园,让职工带孩子到厂里来上班。” 在灵山十里工业园区,拥有近6000工人的兴莱鞋业经理许志辉告诉记者。
类似这样的“留人工程”,在灵山许多企业已开展了两年多。目前县内企业生产线100%开工,其中工人90%是本地人,熟练工保持率也在90%左右。
人口大县出现“用工荒”
周永来是灵山县人社局局长,作为这项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参与者,他向记者全面介绍了该县实施“留人工程”的系列措施。
近年来,灵山县域工业取得重大突破,县内的奶水牛、纺织、制鞋、电子等产业发展速度很快,需要的工人数量也快速增长。然而,在两三年前,县内企业遇到严重的用工不足。
那时候,政府年年都举办“春风行动”,但春风吹不进“自家门”,每年春节后如潮一般的农民工,都漂到广东等省的企业上班,本地企业常常找不到工人,县内企业的熟练工也不断向外流失。
灵山是我区的人口大县,县内的企业用工仅在3万人左右,与每年向外输出的近40万人相比,不足十分之一,为何县内企业招工难度这么大
2010年下半年,灵山县的人事、工会等部门联合行动,集体外出取经。这次外出,让参与人员开了眼界,也长了见识。调查报告很快完成,并有针对性转发到县内的各大用工企业。
“待遇留人”是硬道理
在这份调查里,用工的内外之别一览无遗,首先是用工待遇问题。
企业的用工待遇,对员工来说就是劳务收入,追求劳务收入的最大化,是员工流动的最大动力。当时,灵山县内企业的用工待遇较邻近地区有相当的差距。以电子、制鞋产业的普通员工为例,邻省的企业员工月收入至少1300元,而县内的企业员工薪水“底线”只有700元,这样的差距,县内企业的吸引力当然就大大减少。
“这方面,我们主要是通过向企业通报行情,给企业提供用工待遇调整建议来解决。”灵山县人社局分管就业工作的副局长宁芝斌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县内企业开始出招,逐步提升用工待遇。
据记者调查,目前灵山县内企业的用工待遇已基本跟上邻省的“脚步”,绝大部分企业的用工最低标准都已上调到每月1300元,而且,在相当的一部分企业,还执行报酬“上不封顶”制度,最多的每月可拿到3000元。
由“青年”转向“中青年”
片面追求员工结构年轻化,是县内企业的用工误区。“以前,县内企业的用工要求,年龄都要求在30岁以内,这大大增加了招工的难度。” 宁芝斌说,经过调查分析,广东等地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吸引的是刚出校门的年轻人,这部分人很难留下来。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劳动力都想外出,外出务工十年左右者,已在家乡成家,上有老下有小,再跑那么远很不方便,除一部分人有自主创业的能力外,还有丰富的“大年龄”劳力,他们在本地务工的诉求很高,只是被原先的招工年龄限制掉了。
这一点,兴莱鞋业的体会最深。“我们放宽招工年龄限制后,现在厂里30岁至39岁的人员增多了,这部分人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工作也比较负责,放宽招工年龄限制后,员工队伍就稳定多了。”兴莱鞋业总务课课长谭世谦告诉记者。
这一经验,目前被灵山县内的多家企业采用,为稳定产业工人队伍起到很大的作用。
用工信息“直通”村镇
“通过延伸信息发布平台,整合农村新生劳动力资源为县内企业服务,是一条重要的措施。”周永来告诉记者,目前县内已建立了直通农村的用工信息发布渠道,在镇、村人员集中的地方,建立了30多个电子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县内企业用工的信息。
在烟墩镇,26个村民享受过一次这样的待遇。4月19日,村头的电子发布平台说有县里的企业要招工,他们就集体报了名。两天后,县劳动就业部门派车接他们到县内各公司、厂场参观,让他们“自由选择”,使他们顺利地放下锄头,到如意的企业工作。
“留人工程”使灵山县政府与企业的互动十分默契。每年春节过后或寒暑假,学校的“准毕业生”和镇、村的干部,由县劳动就业部门或企业联合组织他们到县内的企业参观,让他们进工厂、进车间、体会用工环境,增加他们对本县企业的了解。
“在三到五年内,县里企业的用工量可能达到10万人,产业工人队伍的培育十分紧迫,我们正在考虑从养老保险等方面寻找一个突破口,将县内的劳动力留下来,为自己的产业发展服务。”周永来说。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平桂管理区:强化产业支撑,开创扶贫生态移民安居乐业新局面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扶贫工程、民生工程。2014年自治区启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以来,贺州市平桂管理区(以下简称管理区)党工委、管委严格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2014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4〕9 【详细】
[天等县]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今年以来,天等县强化政策引导,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同时,以农业安全增效、农村和谐发展、农民快速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详细】
[荔浦县]强力打造广西花卉苗木产业大县
“我通过规模种植彩叶桂花等苗木,去年生产大小苗木500余万株,收入200多万元。”4月23日下午,荔浦县马岭镇南村丹桂苗木种植专业户黄坤云说起种植苗木致富的感受时,自豪地告诉记者说。近年来,荔浦特色花卉苗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县种植花卉苗木10万亩,从事花卉 【详细】
促进稻米产业稳定发展 广西优质稻“十佳”喜放榜
水稻是广西主要口粮作物,是我国传统的水稻生产省区和重要的双季稻主产省区之一。2014年,全区水稻播种面积3039.3万亩,总产量1166.1万吨,在全国30个水稻省区中分别排列在第7位和第8位。 【详细】
[乐业县]“对症下药”破解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难题
近年来,针对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高、文化品牌名气不高等问题,乐业县“对症下药”,努力破解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