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资讯中心 | 县域政务 | 县域经济 | 县域旅游 | 乡村振兴 | 社会文化 | 县域频道 | 专题策划 | 通讯员之窗 | 县域经济专刊 |
 
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0年度“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招商引资先进单位”表彰活动 >> 进步县风采

融水县:建设国家生态县,全面推进富民强县新跨越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7-09 来源: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全国成立最早、也是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4624平方公里, 2009年末全县人口总数497906人,其中苗族人口20633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1.44%。目前,融水尚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0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大力实施“依托资源优势,坚持工业主导,打造五大基地,建设生态融水”发展战略,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各项指标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为2015年实现国家级生态县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到融水县融水镇兴安村长赖苗寨考察民族风情和进行村寨防火整治调研.JPG

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到融水县融水镇兴安村长赖苗寨考察民族风情和进行村寨防火整治调研

  为把融水建设成为国家生态县,融水县委、县人民政府理清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全面提升科学发展能力和水平,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方式,突出生态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1.84亿元,同比增长14%;人均GDP达10051元,同比增长14.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44亿元,同比增长65.18%;财政收入达3.3亿元,同比增长4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亿元,同比增长1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22元,同比增长11.5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68元,同比增长15.34%。

融水依托丰富的水力资源,各极发展水电业。图为投资6亿元兴建的古顶电站.jpg

融水依托丰富的水力资源,各极发展水电业。图为投资6亿元兴建的古顶电站

  项目拉动作用突出,工业主导地位不断增强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正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狠抓项目的策划、争取、融资。2010年共获得项目340个,获得市级以上政府投资3.18亿元。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44亿元, 超过整个“十五”时期的总和。坚持“工业主导”地位,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工业化率1.23,同比增长0.08%。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35.5亿元,增长30%。2010年规模以上制糖、化工、木材加工、电力生产供应四大行业完成总产值13亿元,增长23.8%,规模以上企业达40家。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县工业初步形成了以竹木加工、制糖、电力、建材工业为重点,农副产品加工等各产业协调共进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加强对外开放与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取得好成绩,2010年全县新建和续建招商项目共91个,全年全县到位资金10.5亿元,同比增长50%。

融水县年产毛竹500万根以上,图为低产改造后的毛竹林.JPG

融水县年产毛竹500万根以上,图为低产改造后的毛竹林

融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图为苗族姑娘在采茶。.jpg

融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图为苗族姑娘在采茶

  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加快林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林业向产业化纵深方向拓展,完成县城种大树及20个乡镇100个村屯绿化工程,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优质、安全、高产、高效、生态的特色农产品,打造具有融水特色、具有竞争优势的优质农产品品牌。甘蔗种植面积12.3万亩,进厂原料蔗50万吨,实现全区糖料蔗基地建设目标。大力发展水产畜牧业,实施广西泗涧山大鲵生态保护与综合利用驯养、繁殖,鼓励引导融水香鸭、黑香猪等特色养殖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2010年新增规模养殖户58个、养殖场14个。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柳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全县总数达8家,实现销售收入1.95亿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19个。完成国家补贴购置农业机械4468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22%。劳务经济取得新突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44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9328人,新增劳务收入1.02亿元,劳务总收入达8.1亿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40%以上。

图为融水苗族自治县县城全景.jpg

图为融水苗族自治县县城全景

  城乡基础不断完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以交通为先导的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坚持以交通为先导,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公路路网布局。全年农村公路续建、新建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是整个“十五”期间农村公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2.4倍。公路路网进一步完善,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23公里,比2009年新增79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到39.4公里,公路通村率达99%。大力实施“六个100”、“三项会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和财政奖补“一事一议”工程,建成了一批村屯巷道硬化、渠道硬化、人饮、排水、排污沟及垃圾池工程,农业产业开发工程取得较好效果。加强水库建设管理工作,大力实施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完成人畜饮水工程173个,受益群众达5.9万人。村寨防火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采取超常规措施,举全县之力,利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了三年457个村屯的村寨防火电改、灶改、寨改和水改工程建设任务,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四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3亿元,受益人口24万人。火灾事故和因灾损失明显减少。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城镇化率提高到了20%,同比增长2.52%。先后完成了县城、各乡(镇)总规和110个村屯规划。苗都大道、康田工业园等六个区域规划也先后完善,相继建成了包括田径场、篮球馆、斗马场等在内的民族体育公园,完成了芦笙广场、会展中心、县城供水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等一批重点市政工程,开通了县城公交车运营。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城市管理得到明显加强。城镇美化、亮化、净化、硬化和城乡风貌改造工程步伐加快,城市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财税金融成绩突出,服务经济能力明显增强

  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注重财源培植,依法强化税费征管,确保各项税收应收尽收。2010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3.3亿元,同比增长44.3%,增收1亿元;税收收入完成2.47亿元,同比增长39.34%。金融服务经济能力不断提升,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43亿元,贷款余额20.78亿元,存贷比48.97%,新增贷款5亿元。全面推动银企合作,缓解了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难的问题。

  节能减排得到落实,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

  坚决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关闭了两家矿产品采选企业。加强污水和生活垃圾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5%,同比增长7.49%。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排目标全面完成。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78.5%,沼气池入户率达46%。

融水旅游资源丰富,风景秀丽,民风民俗古朴,以“神奇苗山、风情融水”的旅游主题融入桂林、柳州大旅游圈。图为龙贡峽谷漂流。.jpg

融水旅游资源丰富,风景秀丽,民风民俗古朴,以“神奇苗山、风情融水”的旅游主题融入桂林、柳州大旅游圈。图为龙贡峽谷漂流

  旅游创优步伐加快,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实施精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打造苗族文化旅游品牌——“世界苗都”为重点,以国家AAAA级景区贝江,AAA级景区雨卜、老子山、田头苗寨四大精品景区建设为载体,打造国家级精品旅游区。累计投入1723万元开展景区创建工作,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2010年贝江景区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景区;老子山、香粉雨卜、田头苗寨先后通过国家AAA级景区评定。全年共接待游客102.3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8亿元。商贸业发展加快,城乡商贸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加快,“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一系列刺激消费措施和惠农政策得到落实,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持续畅旺。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3亿元,增长16.9%。

县境内神奇的元宝山,风景如画,曾有野人出没的传闻。.jpg

县境内神奇的元宝山,风景如画,曾有野人出没的传闻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不断得到改善

  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10万人,基本保险覆盖率达94.7%。启动了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廉租房建设332套,农村危房改造8867户。城镇新增就业2463人,同比增长36.38%。民族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认真实施“校园清洁工程”,切实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大力实施职教攻坚,职业教育在校生达2256人。积极发展高中教育,实行免交学费,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167人。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全县200人以上的学校配备了专职保安,为50所学校安装了“天网工程”监控设施。民族文化和体育事业取得新突破。扎实推进自治区级社会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实现了20个乡镇文化站建设目标;新创建“农家书屋”点86个,全面覆盖了205个行政村(社区);安太生态博物馆被命名为首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积极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六个一”文化重点工程顺利完成,其中《美丽融水——画家眼里的大苗山美术作品展》和民俗风情歌舞《风从苗山来》在北京等地成功展演,重点打造了中国•融水芦笙斗马节,融水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芦笙斗马文化之乡”称号。科技工作初显成效。农村科技信息“三网通”示范点及服务体系优化建设稳步推进,科技成果首次获柳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课题获上级科技管理部门立项并组织实施。广电基础不断夯实。实施完成全年村村通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建设任务,为融水县15万多农民解决了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成功开播了苗语新闻,“2131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年免费为群众放映2376场(次),极大丰富了农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医疗卫生突显成效。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农合参合率达97.08%;艾滋病等疾病防控工作成效明显,“降消”、“地贫”防治等工作顺利进行;稳步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人口计生工作迈上新台阶。以“计划生育家庭温暖工程”为载体大力开展诚信计生,创融水人口计生历史最好成绩。

修通连接209国道的东江二级公路,极大改善了融水对外的交通运输条件。图为县城连接东江二级公路的水东大桥.jpg

修通连接209国道的东江二级公路,极大改善了融水对外的交通运输条件。图为县城连接东江二级公路的水东大桥

  政府建设不断加强,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政务环境进一步改善。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了政务服务中心办公新址建设,扭转了在全区排名落后的局面。进驻部门由原来的13个增加到43个,受理审批事项由原来的68项增加到259项,基本达到自治区“应进必进”要求。统一使用自治区“政务服务及监察通用软件”,系统办件量全区排名由2009年的70多位上升到30多位。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审批事项平均提速达57.06%。切实做好政务服务功能向基层延伸试点工作,已建立2个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及8个村级便民服务站。民主法治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自觉接受县人大、政协的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一年来共办理人大建议和意见102件,政协提案66件,答复率达100%。依法治县扎实推进,“五五”普法圆满完成。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不断健全,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有序进行,源头治腐和惩防体系建设持续加强。

  近年来,融水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城乡划分清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先进集体、全区“两基”工作先进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奖”、“全市财政收入增长奖”、创建文明县城先进单位、第五、第六届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优秀奖、柳州市城市管理“金壶杯”一等奖等荣誉。

  融水苗族自治县今后发展的思路

  2009年8月,融水县完成了建设国家生态县的规划编制,确立了要在2015年创建国家生态县的目标。“十二五”期间要努力实现GDP年均增长14%以上,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的经济发展目标。具体就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依靠科技进步,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融入柳州市“两小时经济带”,着力推进特色新型工业、特色现代农业、苗都特色旅游、苗都特色文化、苗都特色宜居城乡建设的“五大特色”发展,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社会全面进步,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升级、城乡转型,努力把融水建设成为广西林业强县、旅游大县、文化名县,基本实现国家生态县目标,全面推进富民强县新跨越。具体的措施是: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走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升级转型之路。以竹木、油茶等特色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以工业为先导的现代农业产业,构建一、二、三次产业叠加的“六次产业”集群。

  二是大力推进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以创新为主导,推进工业由低附加值、高耗能、粗放型向高附加值、低能耗、集约化升级转型。发展好园区经济,发挥竹木资源优势,打造广西重要竹木集散地和林业强县,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走电企结合之路,加快发展水电产业;加快矿产资源整合步伐,建设陶瓷园,打造矿产品精加工基地;加快产业集群建设,积极培育发展茶油精深加工、包装业等新兴工业产业。

  三是大力发展民俗生态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紧扣“风情融水、神奇苗乡”的旅游发展定位,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以建设“世界苗都”为核心,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培育旅游新产品,努力打造民俗生态旅游胜地。积极融入柳州、桂林大旅游圈,同时继续挖掘、整理和发展民族文化,在传承民族文化中挖掘其经济价值,以文化的影响力提升融水的区域竞争力。

  四是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城镇化水平。切实推进城乡路、桥、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发展交通为突破口,加强县域交通与县外大交通网络的连接,构建与高速公路、二级公路相连接的通畅大交通网络,突破交通制约的“瓶颈”,改善融水区位环境。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城乡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的政策环境,提供均等化服务,稳步推进农业人口向城镇居民合理转移。

  五是优化软环境建设。以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为基础,大力营造公正透明的政务环境,弘扬艰苦奋斗,敢于争先、敢于创新、敢于承担的精神,努力建设勤勉尽责、务实为民、廉洁高效的政府,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责任编辑:淡定
走进十佳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in (396,397,398,399,400,401,402,403,404,405) and titlepic <>'' and isgood=1 and checked=1 group by classid order by classid limit 1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