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县域经济网 网站首页资讯中心 | 县域政务 | 县域经济 | 县域旅游 | 乡村振兴 | 社会文化 | 县域频道 | 专题策划 | 通讯员之窗 | 县域经济专刊 |
 
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09年度“十佳县”表彰会议 >> 走进“十佳” >> 陆川县

陆川县:工业强县雄风正劲 “三化”互动生机盎然

作者:谢顺 发布时间:2010-07-25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近年来,陆川县委、县政府坚持“公平正义促和谐,奋发图强兴陆川”的理念,提出了“工业强县”、“借柴兴陆”、“项目兴县”的发展战略和贯穿全县经济发展的“一路带全局、两头融入、三化互动”的“123”工作思路:即以马盘公路为基础,建设马盘公路经济带;县北部融入玉柴工业园、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县南部融入泛珠三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合作以及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共同发展、互为促进,为全面加快陆川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陆川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06亿元,同比增长17.8%;农业总产值32.38亿元,同比增长6.52%;工业总产值102.82亿元,同比增长28.2%,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县本级财政收入4.52亿元,同比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64元,同比增长13.02%;农民人均纯收入4525元,同比增长10.7%。曾获2008年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广西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和第六届广西市容“南珠杯”竞赛B类县城特等奖。2009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广西科普示范县、广西农业监理安全生产先进县、玉林市文明县城。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打造工业经济“脊梁”

    陆川县按照“资源上依托、产业上接轨、配套上做强、特色上做大”的工业经济工作方向,依托工业园区发展工业,依托大企业发展配套产业,依托优势农产品发展加工业,以此促进陆川工业的强劲增长。先后有华润集团、玉柴集团、万象集团、九鼎集团、正邦集团、双胞胎集团、神龙王集团、华宇物流集团等企业在陆川建厂。全县工业总产值由2006年的51.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02.82亿元,年均增长28.2%;工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17.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4.57亿元,年均增长20.65%。2006年以来,陆川县连续4年获得玉林市促进工业发展争先创优一等奖。
  
    高起点建设工业集中区。2008年规划总面积22.78平方公里的陆川北部工业集中区,被确认为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成为陆川“借柴兴陆”的主战场和实施“强柴兴玉”战略的重要基地。目前,已入驻园区的有华润水泥、玉柴重工、开元机器、正邦饲料、香港伟日标准厂房等58家规模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以工程机械为主体的机械及配套产业的工业体系,园区经济成为陆川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2009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63.59亿元。同时,大力建设龙豪工业物流园,重振陆川汽车王国雄风,2008年组建的华宇物流集团,目前已成为广西县级最大的物流集团,2009年陆川现有货车5123辆,吨位4.06万吨,比1996年高峰期增加1971辆,吨位增加2.66万吨。

    高质量做大做强机械制造产业。在抢抓玉柴重工、开元机器项目落户陆川的同时,积极引进发展玉柴汽配、福达汽车部件、九洲机械等一批玉柴配套企业,全县配套玉柴的企业已发展到29家,使机械制造产业成为陆川的支柱产业,陆川成为全国小型挖掘机生产出口基地,2008年机械制造产值达18.09亿元,2009年实现产值28.8亿元,拉动陆川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0个百分点。

    高水平振兴传统产业。陆川县高度重视铁锅产业的发展,扶持培植了陆川南发厨具等骨干铁锅企业,成功举办了陆川铁锅高峰论坛。2007年,陆川被国家日用五金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授予“中国铁锅之都”荣誉称号。2008年铁锅行业总产值增加到4.94亿元。同时,充分发挥陆川农机产业优势,规划建设陆川农机产业园,着力打造广西农机生产中心,2009年农机行业总产值实现3.7亿元,陆川被评为广西农机监理安全生产先进县。

    高标准强化招商引资。组织实施“名企入陆”战略,把“名企入陆”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有机结合起来,先后有九鼎集团、正邦集团、双胞胎集团等企业在陆川建厂,着力打造桂东南重要的饲料生产基地;华润集团在陆川建设该县有史以来投资总额最大的工业项目——华润(陆川)水泥,着力打造玉林乃至广西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2008年,陆川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41.29亿元,被评为广西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2009年,超额完成全区招商引资“三率”指标,资金到位率排全区县市级前列。

    高强度推进项目建设。陆川县把加快项目建设作为完成固投、技改、新增贷款和财政收入任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持续推动项目滚动发展,不断形成新的投资增量,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批重点项目如华润水泥、玉柴重工二期、开元二期、宏达铸造物料、兴宝钢铁技改,以及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玉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陆川段)、玉林至铁山港铁路(陆川段)等重大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抓紧推进。

    2009年全县项目完成投资总额32.3亿元,争取到中央和自治区投资项目共163项,总投资3.79亿元,其中,中央、自治区投资1.86亿元,拉动社会投资2亿元以上,是历年来获得中央、自治区投资项目最多,建设资金最多的一年。高规格出台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陆川县近年相继出台了《陆川县重点产业扶持基金管理办法》、《陆川县扶持玉柴配套企业发展奖励办法》、《陆川县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奖励办法》、《陆川县2009年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目标考核奖励办法》、《陆川县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支持经济发展的奖励办法》等5个支持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同时,成功组建城投、小城投、工投3大投融资平台和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为企业融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陆川县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去谋划农业的发展,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优势产业,农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县农业总产值由2006年的21.5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2.25亿元,年均增长5.6%;其中牧业产值由2006年的11.3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0.23亿元,年均增长7.6%,畜禽养殖业成为陆川农业的主要支撑产业。2007年以来连续三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

    大力推广良种良法。2007年全县早、晚造种植超级稻12.5万亩,当年7月份在陆川举办了广西第四届“看禾选种,助农增收”活动,陆川县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高产示范县。2008年,陆川成为国家级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县、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被评为全区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区测土配方施肥现场会在陆川召开。2009年,陆川粮食总产量26.56万吨,同比增长2.14%;超级稻种植面积25.38万亩,增产稻谷1262万公斤,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同时,通过“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广泛推广马铃薯种植,2007年全区冬种马铃薯产业化现场会在陆川召开。此外,通过推广使用良种良法养猪,每年为养殖增收4000多万元;实施陆川猪保种繁殖场和科技养殖示范项目,为满足广西元安元食品和广西神龙王食品的陆川猪深加工提供了充足的猪源,为做大做强陆川猪品牌打下良好的基础。2009年,陆川猪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国家鉴定。

    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养殖业,初步建成了以养猪业、家禽及水产业等规模化畜牧业生产基地。2007年在全国率先建立生猪保险制度。截至目前,全县建成规模养猪场300多家,规模养禽场1000多家,年生猪出栏100万头左右,陆川成为全区养猪业生产重点县。为了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继2006年将广东温氏集团引进陆川后,2007年7月,陆川县组织带领有关部门和养殖老板到四川绵阳学习考察“公司+园区+农户”的养殖模式,并结合陆川的实际认真组织实施,2007年建立多个养殖园区,成为广西养殖园区的首创,养猪、养鸡业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类农业企业82家,其中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协会69家,组织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36家,辐射带动农户5.46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30.3%。2009年,珊罗韭菜协会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

    倾力建设新农村。全县建设试点村21个,其中县级试点村3个。古城镇北豆村移民新村、清湖镇旱垌灾民新村已竣工入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良田镇车田移民新村正在抓紧推进。2009年,农村水利水电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1.33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农村道路硬化42公里,行政村通硬化路率达73%。2009年,陆川被列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三年内中央、自治区投资达5000万元,超过前30年的总和。

    ●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同步运作,加快城镇化进程

    陆川县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扎实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不断完善城镇功能,着力把县城打造成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提升陆川县城区的首位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由2006年的11.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42.11亿元,年均增长56.2%。荣获第六届广西市容“南珠杯”竞赛县城类特等奖。

    优化规划,以新区开发带动旧城改造。2009年,全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2.11亿元,同比增长97.2%。全县城镇化率达30%,比2008年提高1.1个百分点。实行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并举,拆除旧危房面积近4.5万平方米,实现城区旧城改造新突破,重点建成占地面积2.5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的商业步行街和市政商业广场,使之成为城区最靓丽的风景线;九洲江(城区段)两岸改造成为居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娱乐带,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市场运作筹措资金,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近四年来,先后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10多亿元,完成了温泉路、谢鲁天堂温泉度假中心、九洲江东西滨路改造、城区污水处理工程、东环路、浦宝路(陆川段)、新洲南路续建工程、三峰东路拓展工程、九洲江带状公园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同时,马坡、米场、乌石、良田、清湖等自治区级小城镇建设也取得新的成绩。友爱农贸市场,温泉农贸市场,大桥、乌石、沙坡、古城等乡镇农贸市场顺利竣工。2009年,房地产市场产销两旺,完成房地产业投资5.6亿元,同比增长60%;商品房销售面积9.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23%。投资5600多万元建设完善谢鲁景区的基础设施,2008年谢鲁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9年,龙珠湖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盘活土地,保障“三化”建设用地需求。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土地市场管理,实现政府高度垄断土地市场,成立了土地市场管理委员会和项目供地协调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规范了土地市场,严格执行土地招拍挂制度,严把土地转让关。同时,充分利用土地资本,盘活土地资产,重点抓好土地报批、征地、储备等工作,确保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项目用地。四年来重点项目依法征地7800多亩,其中,2009年,依法征地4138.4亩,刷新了陆川历年征地的最高记录,基本满足工业和城建用地需求。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统筹兼顾推进和谐陆川建设

    陆川县一直高度关注、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把民生问题抓好抓实。一是着重抓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县农村低保对象8万多人、城镇低保对象7000多人、“五保户”8000多人,全部实现应保尽保。二是重点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陆川县作为全国新农合试点县在全区范围内率先推行新农合试点,目前全县14个乡镇154个行政村全部覆盖,参合率达90.75%,并开通了新农合网络直报系统,进一步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07年以来,陆川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县。同时,财政每年安排120万元以上的资金大幅度提高镇村防保人员的待遇。三是着力抓好资助贫困大学生上学工作。2007年建立了资助贫困大学新生基金140.8万元,四年来共资助2000多名贫困大学生上大学,没有一名大学新生贫困而失学。四是全力抓好为民办实事工程,四年来每年按质量为民办好十件实事。今年,政府将筹集资金2亿元以上,全力为民办好教育、文化、医疗、生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安居、保障、种子补贴、“放心肉”等十项惠民工程。同时,通过开展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城镇企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工作,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陆川县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完成了校点布局调整,高中集中城区办学,推进县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充实教育教学队伍,年均新录用教师600多名,完善教育体制,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全县教育资源共享,2007年“两基”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2009年,高考一本线人数达388人,创历史最好成绩。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效,2009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广西科普示范县。计生工作取得较好成绩,2006年以来连续四年顺利通过自治区达标检查验收,超额完成各项计生指标任务;2009年,陆川县计生服务综合楼竣工,陆川县在全区人口大县计生工作现场会上作了经验介绍,人口和计生工作荣获自治区创新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扎实推进,连续四年荣获玉林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残疾人工作进一步加强,2006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全区残疾人工作先进县;2009年,陆川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顺利竣工,残疾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通过自治区达标验收。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09年,污染源普查工作荣获全国先进奖,环保工作荣获全区环保系统集体二等功。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2009年,陆川县政务服务中心受理审批事项18344件,办结18295件,办结率99.3%,办理提速87.14%。坚持履行维护社会稳定第一责任不动摇,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2006年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广西平安县。


责任编辑:icy
走进十佳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in (330,332,333,334,335,336,337,338,339,331) and titlepic <>'' and isgood=1 and checked=1 group by classid order by classid limit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