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1月1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蒋林 黄莹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2007年,充满新鲜的一年,已经卸下2006累累硕果的广西音乐人,又再次踏上漫漫征程,搭乘美丽的风帆从蔚蓝的北部湾起航,开始了追逐音乐梦想的旅行……

  北部湾:2007年音乐创作的激情点  

  广西是一个山资源丰富的地区,一座座神奇美丽的大山蕴藏着无数的珍宝,无限的风情,因此广西的音乐家们格外地钟情于山,从山中寻找了很多音乐的灵感,并创作了一首首关于大山的歌曲,来抒发对广西的爱对少数民族的情,如《赶圩归来阿哩哩》、《挑着好日子山过山》、《蝴蝶吻花山》、《山歌牵出月亮来》。相比之下,对脚下的这片大海,这片浩瀚的北部湾,广西的音乐家们关注甚少,虽然也有《北部湾情歌》这样优秀的作品涌现,但无论是从歌曲的数量还是质量来说都远远落后于对大山的音乐创作。

  现在,随着自治区党委提出了“一轴两翼”的新构想,广西音乐家协会也适时顺应潮流,号召文艺创作要与时俱进,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音乐家们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北部湾,投向这片美丽的大海。况且,海的文化是开放的,具有兼容性和包容性,这对正在大力推进对外开放的广西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抓住这个最好的历史时期写大海,音乐将会融入更多的时代元素,作品将会更具有生命力。

  北部湾是我国南海的一颗明珠,一个巨大的聚宝盆,它不仅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也有着大量的音乐素材,像京族的民族乐器独弦琴就很有特色,它结构简单,音色优美,音调丰富,曲音清雅,演奏的传统乐曲《高山流水》深受人们喜爱。所以,广西音协主席傅磬表示,2007年在音乐创作方面要充分地挖掘大海的音乐资源,要用我们文艺家的笔去把北部湾炒热。此外,今年广西音协也将会组织创作人员到环北部湾一带采风,让音乐家们亲身领略大海的万种风情,也让广西的“海”音乐更好地将时代的精神与北部湾的人文内涵结合起来,并得到充分的释放与发展。当然,广西音乐人也不能因此就停止对“山”音乐的创作,放弃了在“山”音乐上的优势,要争取“山”和“海”比翼双飞、和谐发展。

  “我搭台来你唱戏”转为“以我为中心”  

  过去,广西在音乐创作上以“学习”为主,请了许多北京、广州等地的优秀“外援”来为广西的本土舞台剧作词作曲,向别人学习先进的经验,正所谓的“我搭台来你唱戏”,像《八桂大歌》、《妈勒访天边》中的很多曲子都是出自广州音乐人之手,本土创作的成分不高。2006年起广西的音乐人就开始了舞台剧中音乐完全本土化的尝试,《桂林故事》便是一个成功的典范。《桂林故事》中的音乐都是由广西人担纲作曲,其既充满了现代时尚感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在演出市场上频频获得好评,被称为广西文化人本土意识觉醒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广西的优秀音乐人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优势,他们正在逐渐崛起并走向前台,而且已经具备了和“外援”进行“PK”的能力。

  2007年,广西音乐界将继续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角色转变,充分使用本土的音乐人去创作出本土的优秀作品。对此广西音乐协会秘书长黄朝瑞热切地呼吁,希望大家对广西自己的音乐人要有信心,鼓励他们肩负起打造优秀本土音乐的重任,并尽可能地给予机会让他们展现风采。同时黄朝瑞也强调,适当地邀请一些“外援”来广西进行交流合作也是必需的,学习他们的先进之处,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我们的音乐创作水平才会更上一个台阶。

  借助核心期刊《音乐创作》平台推介广西音乐精品  

  2007年广西音乐的另一出重头戏便是中国音乐的核心期刊《音乐创作》即将在今年下半年出版一期广西专刊。《音乐创作》是由中国音协主办,国内唯一以五线谱发表音乐作品并面向全世界发行的著名刊物,堪称“音乐界的《人民文学》”。据悉,这是《音乐创作》期刊第一次为一个省(区)的音乐发展做一期专刊,将从歌曲作品、小型器乐作品、音乐理论文章三方面集中展示广西音乐的创作水平。

  为了更全面地展示广西近年来音乐创作的发展情况,引导广西音乐人充分挖掘北部湾音乐素材,创作出更富于新时代广西特色的音乐作品,广西音协和中国音协《音乐创作》编辑部联合举办“广西艺术歌曲及中、小型器乐作品的征集活动”。面对这次征集活动,广西的众多词曲创作家就艺术歌曲、器乐作品、和声作品在2007年如何创作发展进行探讨。

  艺术歌曲在过去是对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的通称,是用钢琴伴奏、美声演绎,曲子结构较为复杂的、听众范围较小的沙龙音乐。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艺术歌曲也在寻求一个新的定义,但各地的音乐家们对此众说纷纭,至今都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不过,大家普遍认同一个观点,即艺术歌曲要有较高的艺术性,要具备阳春白雪的高雅,同时又要平民化,以下里巴人的姿态让更多的普通观众去接受。目前在广西,作为艺术歌曲创作主力军的艺术院校,创作的歌大多具有局限性,带有实验、创新性质,比较前卫,受众面窄,艺术性强、难度大的艺术歌曲少之又少,能进入专业课堂教学的更是寥寥无几。对此广西艺术学院的吴远雄教授谈到,真正的作曲家不能仅仅在院校里“自娱自乐”,要与社会接轨走大众化的路线,注意歌曲的可听性,并在传统的基础上采用新的创作技法,像著名音乐人谭盾的电影音乐就是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融合,这样的艺术歌曲才能既获得观众的心又赢得市场。

  此外,音乐家们还强调艺术歌曲要有一个精致的钢琴伴奏,而且这个伴奏不仅仅是充当伴奏的角色,还应该成为歌曲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同时伴奏者与演唱者要有默契的配合,这可以为歌曲增色不少。广西艺术学院的蔡世贤教授还提出,艺术歌曲不能只局限在歌唱祖国一类歌曲或者意大利美声唱法上,我们可以尝试创作既可以适应通俗唱法又可以用于美声唱法的艺术歌曲,扩大其演绎范围,比如谷建芬作曲的《那就是我》便是两者兼具的一个典范。艺术歌曲除了被演唱外,音乐人可以将其编配成各种音乐作品,通过大量的艺术创造,让各种乐器、乐队广泛演奏,这样就起到了辐射作用,可以丰富人们的音乐生活,有人就把王立平的著名歌曲《大海啊,故乡》与舒伯特的小夜曲编配在一起,很有艺术新意。总之,艺术歌曲不能太过于新潮,要面向大众,要“土得掉渣、洋得开花”,能雅俗共赏。

  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唱山歌是少数民族特有的习俗,因此这里的民族和声资源十分丰富,比如侗族大歌中无伴奏四声部大合唱。但如此独特的民族和声,目前还没有被充分地运用到音乐的创作中,广西艺术学院的曾海平教授建议,广西的音乐家在传统和声的基础上除了加入现代和声元素外,还应充分运用这种独具魅力的民族和声,创作出耳目一新又具有民族情韵的和声歌曲。此外,在加强和声作品旋律性的同时,广西的音乐人还应在和声语言、曲式结构等方面也进行一些探索,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独树一帜。

  广西艺术学院蔡世贤教授提到,所谓的写大海不单是要创作关于大海的歌曲,还要发展有关海的器乐、海的音乐剧等等,要争取做到全面开花。

  目前,广西器乐作品的发展还处于“冰冻”状态,实力比较薄弱。导致这样的现状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器乐作品的创作投入大,参与人员多,程序繁杂,但演出市场却不甚乐观,观众对这种基本没有歌舞伴奏的纯音乐接受程度较低,因此造成了众多作曲家对器乐作品的创作积极性不高。虽然近几年情况有所好转,出现了如《山水抒怀》、《骆越情思》等作品,但就整体水平而言广西器乐作品的创作还是相对较弱。广西音协主席傅磬认为,目前广西的作曲家写大型交响乐作品可能还存在一定困难,最好还是先以小型的交响乐作品为突破口,然后再往更高层次发展。广西音协和《音乐创作》编辑部联合举办的这次作品征集活动,其中一个目的也是想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器乐作品的创作中来,让广西的器乐作品能走出“冰冻期”,迎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可以预见,北部湾的经济热点不仅将刷新广西历史的新篇章,也将是广西音乐人谱写时代交响曲的新亮点。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