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19日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走转改”讲好脱贫故事

  ——自治区主要新闻单位记者深入六个预脱贫摘帽县蹲点采访综述

[URL]7035bc390dd6c8e7cc7e7ef4f79d9266.jpg

  6月16日,龙州县下冻镇扶伦村那造屯,广西日报社、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广西电视台、当代广西杂志社蹲点记者为村民的甘蔗地松土。 梁民山 摄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陈 强

  6月11日晚,几碟农家小菜、两碗米饭,让正在龙州县下冻镇峡岗村蹲点采访的广西日报记者韦继川、莫迪吃得格外香。

  在上级帮扶单位支持下,该村成立樸矩生态合作社,将村里贫困户全部吸纳为社员,并带领他们脱贫致富。两名记者与村民一同生活一同劳作,记录这喜人变化。

  近年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大,干部群众干劲空前高涨,减贫效果前所未有。“十三五”开局之年再实现全区111万贫困人口摘掉“穷帽”的目标,用“绣花功夫”为贫困群众“绣”出一幅脱贫致富新画卷。为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提供舆论支撑,6月8日起,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下,广西日报社、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广西电视台、当代广西杂志社4家自治区新闻单位派出记者,深入我区6个预脱贫摘帽县(区)龙州县、右江区、南丹县、上思县、蒙山县、八步区开展蹲点采访活动。记者们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讲述一个个带着泥土气息的脱贫故事,为全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鼓劲加油。

  沉下身子

  记录脱贫攻坚“好声音”

  住进贫困户家中、同劳动、同吃饭……这次采访活动,记者真正把“三同”落到实处。

  龙州县下冻镇扶伦村板端屯,在上级帮扶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帮扶指导下,热火朝天地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顶着高温,广西电视台记者李海琳、黄华强先把采访设备放在一旁,和村民一起拉电线、装电灯。“扶贫先扶志,帮扶单位把群众的志气提起来了,也就增强脱贫致富的动力。”抹去头上汗水,李海琳说。

  “新鲜三华李,脆甜爽口哟!”在贺州市八步区步头镇善中村的路旁,一位戴着眼镜的“果农”正在推销三华李。

  这位“果农”是广西日报记者骆怡。当地党委政府找准产业发展路子,鼓励贫困群众种植三华李和食用菌脱贫致富。在蹲点采访过程中,骆怡住进贫困群众李景福家中,与他一起摘果、卖果、畅谈,“切身体会到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干劲!”

  “有时候感觉整个人都要被颠出去了。”在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白花村、贺街镇联东村蹲点过程中,当代广西杂志社记者范立强经常坐着摩托车去采访,有时一走就是两个小时。在崎岖山路的颠簸中,范立强直观地感受到了贫困村发展的不易以及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

  在百色市右江区大楞乡罗甫村,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唐佳乘船来到产业脱贫网箱养殖项目基地。一边帮着贫困户喂鱼,一边倾听他们的增收心得。唐佳表示,只有这样深入到最基层,才能用采访机记录下脱贫攻坚最真实的“好声音”。

  深度融合

  立体传播基层“好故事”

  蹲点采访过程中,广西日报记者梁乾胜每到一处,除了进行文字记录外,都会拍摄视频、图片传回后方,并在广西日报客户端等新媒体上进行实时发布。

  在本次采访活动中,各新闻单位采取深度媒体融合的报道手段,把最基层的故事讲得更精彩。

  广西日报充分依托“广西云”融媒体生态系统,对采访过程、报道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在广西日报客户端开设相关专题,滚动直播记者蹲点采访,发布记者在一线采集的文字、图片、视频;在广西日报法人微博开设话题“#蹲点六县看脱贫#”,并与网友展开互动,平均每篇阅读均有上万点击率;在广西新闻网首页开设《蹲点六县看脱贫》网络专题,并将报道内容通过广西手机报同步推送至80万读者手中;在广西日报头版开设“砥砺奋进的五年·蹲点六县看脱贫”专栏。

  “广西卫视广西新闻”在原有栏目《砥砺奋进的五年》当中专门开设《扶贫蹲点日记》小专栏,留足时段连续播发蹲点新闻;“广西卫视广西新闻”微信号每天编辑推送“砥砺奋进的五年·扶贫蹲点日记”系列内容,展示蹲点记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蹲点记者还第一次利用“广西新闻频道”微博官方号,推送短小、碎片式的思考、见闻、报道花絮。记者在乡村中走到哪、微博就在哪发,将鲜活的农村风貌、扶贫成果展示在网络上。

  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910在重要时段《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中推出重点报道的同时,还在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平台推出记者蹲点的图文报道、录音播报等,充分展现各地脱贫故事。

  收获实效

  鼓劲加油践行“走转改”

  表扬成功的经验做法,为全区脱贫攻坚加油鼓劲,是这次采访活动的主要目的。

  “真实贴切地报道了我们的工作,看了很受鼓舞!”6月13日,百色市右江区一位扶贫干部阅读当天广西日报头版《“福路”通 福禄富》一文后如是说。

  在地处大石山区的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懂甲村,广西日报记者韦鹏雁经过“三同”,深刻体会到除了自然环境恶劣外,群众的志气提不起来也是重要原因。于是,他写出了《志气扶起来 产业干出来》等一系列稿件,为下一步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要想富,先修路。在我区脱贫攻坚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道路建设,贫困村屯道路硬化成为硬指标。在蹲点采访过程中,广西日报记者黄兴忠、陈强及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蔡俊聪等记者,都将关注点放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深入采访,写出经验报道。

  近年来,我区新闻单位已多次组织编辑记者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次驻村蹲点采访,又让记者们经历了最深刻的洗礼。

  说到这次采访的收获,记者们提到最多的是“上课”——这次扶贫蹲点相当于让自己回炉,又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

  通过蹲点采访,当代广西杂志社记者王海波认识到,作为站在宣传报道一线的从业者,只有沉下去、到群众中去,才能挖掘出一个个鲜活的扶贫故事,“才能感受到脱贫攻坚的脉动。”

  “身和心离得更近,更能体会到深入一线的意义。”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唐慧婷说,唯有沉下心来聆听,才能把贫困户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真实地报道出来。

  广西电视台参与采访的记者纷纷表示,今后将以这次蹲点采访为契机,以学习的姿态多下基层、多走到群众身边、多倾听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从而挖掘到更鲜活的素材,让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