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7日 来源:右江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2011年,弄角屯一户人家在老屋的最后午餐。

  2011年,由于地质原因,弄角屯开始搬迁。

  2013年,最后离开家园的母子。

  2007年,纺纱线的弄角老人。

  弄角屯的父老乡亲在易地安置场安居乐业。

  记忆的乡愁是什么是母亲的纺车、是父亲石磨、是那永不熄灭的火塘还是那片喂养着我们童年的玉米地……

  2007年春节期间,为了采风,我第一次走进那坡县龙合乡弄角屯,这个山窝里的人家整齐安静地立于天地之间,一条磨得发亮的石阶小道蜿蜒地伸出村外,青瓦泥墙的老屋飘着带有腊肉香味的炊烟弥漫了整个村庄的上空,牛铃使山村显得很吉祥,三三两两的脚步在这个时节里格外悠闲,野草含情,山花映景,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沿着石径,我走入了一户农家,主人正忙活午饭,火塘上挂满腊肉,烧得正旺的火苗将腊肉映得晶莹剔透,一阵围炉闲聊之后,便顺理成章地入席了。温馨祥和的气氛让我久久不愿离席,善良友好的父老乡亲让我难舍难分,含泪告别时,我激动地说:“我还会再来的。”

  2011年夏日,在一个久盼四年的午后,我再次来到弄角屯。虽然四年的日子已经叠得很厚,但是,弄角的父老没有因为久别而把我淡忘。他们告诉我,由于地质隐患,全屯准备易地安置。这天,弄角屯的父老开始了搬迁工作,由于部分老人不愿离开家园,致使搬迁工作持续两年之久。2013年8月,我第三次来到弄角屯,眼前只剩下一片残存的老屋和遗弃满地的石器,这里已成为荒芜的无人村,不久弄角屯就会消逝在风雨中,它的昨天已成为历史,弄角屯将成为我记忆里永远的乡愁。

  2014年晚秋,为了这一份遗忘不了的乡愁,我又来到了空空的弄角屯,我迷离在秋草与残屋之间,一阵别样的孤独与寂寞油然而生,默默地看着遗弃在草丛里的一件件石器,,这里一切都是那么平和和安祥,没有虚荣与浮躁,没有炫耀和彰显,静静地流淌在岁月深处,渺小与宏大,残缺与完美也只是曾经的虚无。一阵秋风吹来,几朵残败的花瓣悠悠地在老屋旁飘落,哦,在生命的季节里,主人曾经在这里优雅地繁衍生息过。

  挥手作别了,让我轻轻拥抱这空空的山村,还有这里的空气和一草一木,也让我的乡愁平躺在大山的岁月里吧。

  虽然故土难离,但易地安置场的安全居住条件、当地政府的惠民措施让他们又重拾信心建立新家园。如今,这里的村民在易地安置场开启了更加美好的生活。

  □李永锋图/文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