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24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梁 莹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明天,我们找谁看病去

  年轻人还愿学医吗?

  ——我区医学人才培养及就业调查

  有媒体报道,在今年高考的志愿填报中,医学赫然被贴上“冷门专业”标签,这在医疗环境欠佳、医患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引发了社会对高素质医学人才难以为继的担忧。

  A 曾经,医生是香饽饽

  选择从医,就意味着选择了忙碌和奉献。

  8月4日晚上8时,南宁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内科雷医生给一位腹痛的急诊病人看完,才拿起吃到了一半的晚餐。急诊室是医院公认最繁忙的科室。

  每年有休假吗雷医生摇摇头:“你问问我们科室的医生护士,有几个休过公休的。平常攒的排班假期都没空休呢。”医生少,事太多,大家都忙不过来,这已成为急诊科医生护士的常态。

  以前怎么想到要学医的“以前医生很受人尊敬,在当时来说,收入也还算可以。”雷医生笑着说。

  南宁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范医生每天也很忙。“每天早上查房,把病房的事情梳理一遍,中午就在医院休息,或者给团队里的医生解答疑问,下午经常不按时下班。”范医生描述着他的日常工作。而有时因抢救病人,一个手术需要站几小时,几个医生护士忙到凌晨都有可能。

  “没办法啊,既然选择做医生,就得对得起这份职业。”范医生说,如今,他带的团队中基本是硕士、博士学历,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标,事业蒸蒸日上。

  在基层医疗机构,一些医院负责人则要为留住员工而忙碌。2006年从右江民族医学院毕业、目前在隆安县某乡镇卫生院担任院长的陆丰告诉记者,每年他都得出去招“新人”,因为院里的“老医生”常常找关系调到县里,毕业生则把这里当成“跳板”,半年或者一年就“远走高飞”。

  基层医疗机构面临高素质医学人才进少出多的现状,缺少新鲜血液的补充,部分医院出现了优质资源流失现象。

  B 今天,基层大夫都去哪了

  “毕业后可能就不再回去了。”27岁的陆昆华去年考上了广西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即便他用了“可能”这个词,但从言语中可知道,这位小伙子不会再回到那个当初任职的县城医院。

  当时一从学校毕业,陆昆华便与出生地的县人民医院签了约,他不仅入了编,还有单位分配的100平方米住房。正当父母觉得很满意,要给他介绍女朋友时,他却辞掉了医院工作,踏上考研道路。

  陆昆华告诉记者,同学中有近三分之一选择了毕业考研,也有不少毕业先跟基层医院签约,在有一定基础后再考研的。他们认为医生得不断学习进步,而基层满足不了这些需求。另外,“读研出来后,应聘三甲医院会更容易。”

  国内有调查表明,目前中学毕业生对报考医学院的兴趣远低于以前,医学院也不再能吸引到优秀的毕业生。与此同时,医学院校的就业率并不低,一个医学生找到工作并不难,但往往都奔大医院去,愿意去基层的少。以南宁为例,大多数三甲医院并不愁招不到医生,因此更注重高学历。

  据统计,我区有5所医学院校,每年毕业的医学生约9000名。然而,毕业后能够下到基层工作的少之又少。“就业的政策体系不能很好地落实、个人甚至家庭在就业观念上存在误区。”区医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当下的青年人而言,医生这一职业越来越没有吸引力。

  “很多年轻人会觉得,如果我5年本科或7年读研出来,不能进一家三甲医院,那我为什么要学得那么辛苦。”高学历的医学生往往不愿下乡镇卫生院,一些较高素质的医生因工作压力、待遇等辞职改行的也不少。

  “医院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这几年慢慢地将资源向年轻人倾斜,鼓励我们走出来。”原本在武鸣县中医院泌尿外科的苏医生两年间已两次被派到南宁进修。

  同样,为了解决基层医生少的问题,我区的教育部门也在与卫生部门联手。如制定吸引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优惠政策,对现有基层医疗人员进行培养培训,鼓励城市医疗机构对口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等。

  广西医科大学最近举行了首届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毕业典礼,98名医学生毕业,进入基层医疗机构。

  历时5年的探索和实践,广西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人才培养的医学教育改革初结硕果。据了解,全区今年共有198名定向医学生顺利毕业,目前,有167人安排了工作,入编86人。

  C 明天,谁给我们看病

  “那时候,真是有了改行的想法。”在采访中,老郑这样感慨。

  今年6月,广西医科大一附院一位医生遭遇癌症患者泼汽油,造成重度烧伤。当时,科室里的医生都自发捐了款,大家也都在议论,还要不要继续这份“危险”的职业

  在医生们要面临的压力当中,医患关系无疑是最大的一项。据今年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2011年和2014年的结果分析显示,医疗纠纷多占71.76%,伤医事件频发占69.60%。

  “一天面对几十个病人患者,若是再碰上脾气差、蛮不讲理的,你说压力大不大”早晨提前上班,下午延时下班,晚上看书学习,全年工作无休已成为不少医生的工作常态。老郑坦言,相比而言,年轻医生耐心不如老一辈。所以,在平常与同行的交流中,大多数医生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医二代”。据国内媒体的一项调查表明,医护人员不愿子女从事医生职业的比例竟高达80%,医患关系是主要原因之一。

  留住医生,不应仅仅靠医德与良心。这是我区医改的“主攻”方向之一。

  2015年,我区将在落实政府投入责任、管办分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疗费用管控等方面,对公立医院改革进行进一步突破,加大对县级医院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绩效工资分配、药品采购等方面给予试点地区一定自主权,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等,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并在充分调动医生积极性的同时,规范医生的行为。

  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面,相关部门表示,将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用人新机制和考核分配机制,在用人机制和薪酬制度方面要赋予医院必要的自主权,改善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工资收入、养老等方面得待遇,留住更多的医学人才。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