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29日 来源: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28日上午,北大、清华四川招生组公然在微博开撕,互相指责对方不正当抢生源,包括电话“骚扰”文理科前十报考学生、称对方“欺骗”,以及“拿钱诱惑”等等,引来网友围观。然而不到三个小时,双方上述微博悉数删除。(中青网6月28日)

  在舆论聚焦状元的日子里,我们又看到作为国家最高学府的两所大学清华和北大,竟为了抢生源在微博上开斯互骂,摘录两条:@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 公开反击:“从昨天上午开始,你们就在不断地骚扰已填报清华的某文科2-5名考生,并许以重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很简单吧!” 之后,@北大四川招生组 再次回应,“兄弟,过去五年你们砸钱买走的唐某、郭某,需要我讲吗我们也再次说明,拿分来跟北大谈钱的,门儿都没有!”……

  两家的微博俨然成了战场,可谓高手过招“硝烟弥漫”,唇枪舌战公然开撕引来众多网友围观看热闹,有人调侃,“我就不接介意拿钱来教坏我!!!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还有人打起广告:“欢迎报考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欢迎你。”也有网友叹息:“为何要‘买’考生,教育不是生意啊!”同时也有部分网友持平静态度,“不要上纲上线到一流大学的层面,高校抢生源,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虽然三个小时不到两家微博就删除了,但线上线下公众对两家抢生源的议论却远远没有结束。为抢生源互相拆台指责,不仅斯文扫地,很是令中国高等教育蒙羞,更令那些铸造大学精神与灵魂的卓越校长们蒙羞,难道这就是令无数人心向往之的最高等学府的风范难道这就是我们培养杰出人才的方式和手段……

  不知道两家是否为抢生源花了多少钱买考生,一个“抢”字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是精英教育的传统思维。重生源不重培养,这样的风气似乎从小学就开始了,初中高中大学都在抢生源,得高分者得天下,用状元充门面,重虚名不重内涵,不图长远发展,只顾眼前面子荣光,这也恰恰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的可悲之处。二是对自己没信心,心虚的表现。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学,如果自己的内功足够强大,还用得着使钱的手段去抢去骗考生吗

  作为有着百年学术底蕴的两高校,为抢生源这样明争暗斗,早已不止今年,这样掐来掐去很是令人失望。长久以来,两所高校掐来了全国的状元,但又培养出了多少大师又有几个获得了诺贝尔奖人家国外著名高校一宣传就是出了多少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出了多少多少杰出科学家,而我们呢国家重点资金支持的高校,用这种不光彩的手段为自己的学校贴金,难道不汗颜

  花钱买来好生源容易,但想成为牛顿、剑桥那样的国际一流大学却很难。两所高校如果真为学生考虑,那么就请遵守自己的承诺,公平竞争,让考生自由选择。毕竟清华北大的脸丢不起。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