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09日 来源:桂林日报 作者:记者桂晨 实习生白鑫玲 文/摄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1月下旬,文化部、工商总局、公安部、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全面放开网吧审批,取消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对上网服务场所的总量和布局要求,作出“取消对上网服务场所计算机数量的限制,场所最低营业面积调整为不低于20平方米”等调整。这是文化部等四部门连续第二年放开对网吧的审批政策。去年11月,单体网吧的审批已经放开。这意味着,在管控方面,限制网吧发展的种种政策都已解除。政策的“松绑”能否让受移动互联网冲击处于下行通道的网吧市场再现活力我市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走访:上网服务行业面临重新洗牌新业态能否拯救网吧颓势

  网吧这些年给人的印象可谓“负面”消息多多——— “黑网吧”屡禁不止,未成年人混迹其中,治安案件滋生,这个本该富有现代气息的行业被社会贴上脏乱差的标签,逐渐被边缘化。

  上网服务业的行业现状,不仅让从业者“穷则思变”,也让相关管理部门动作频频,在放开政策的同时,也在试图引导网吧行业的创新发展。

  小清新网咖迅速扩张,新业态搅动网吧行业

  自从网吧“政策松绑”后,不少网吧改头换面重新登场,以清丽面貌示人的“上网+咖啡简餐”模式的数字生活馆、网咖,打破了公众对网吧黑灯瞎火、烟雾缭绕的传统印象。

  11月27日,记者来到一些改造后的网吧进行走访,“变形”后的网吧颠覆了大家对传统网吧的观感。窗明几净,绿植随处可见,室内光线充足、装潢文艺,前台售卖着咖啡、奶茶和蛋糕等食物。

  当天是周四,在一个拥有150个机位的网吧,记者发现有过一半的上座率。正在上网的“80后”周新建光顾网吧已经10年的时间了,市内大大小小的网吧几乎都曾踏足。周新建表示,干净整洁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和舒缓的轻音乐,是他选择“小清新”网吧的主要原因。

  颇具前瞻性的变革被市场迅速接受。市场新业态的出现,让灰头土脸的上网服务业似乎再次容光焕发。

  “这变革不仅是为了响应文化部门的要求,更是企业的自发需求。”野麦科技网络管理公司总经理武有山说,桂林是广西连锁网吧最早发源地之一,也是此次上网服务业经营改革的先行者。当他们发觉传统网吧难以为继,早就有了转型升级的念头。2009年,他们对乐群路一家网吧进行重新装修,但是在整个气候下行的当时,首次转型尝试还是以失败告终。但他们认为,改变仍然势在必行。

  今年1月,全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会议在南宁举行,会上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上网服务行业的转型升级。如今,网咖模式正在被迅速复制,在市区出现多家“小清新”网吧。

  部分网吧经营陷入恶性循环,恐将被边缘化

  不可否认,政策的持续放开,折射的是网吧市场的持续萎缩。家庭互联网的逐步普及、移动互联网的替代作用、网吧经营成本上升和用户减少等因素对网吧经营造成巨大冲击,网吧被逐渐边缘化。据走访,市里不少曾红极一时的网吧或已关停,或压缩经营,经营场所也更多集中在城市边缘。

  相比面容变得清丽的网咖,目前仍以老面貌示人的网吧存在不少问题:管理不善、形象差,店堂环境不佳,灯光昏暗、烟雾缭绕成为常态。此外,服务人群窄,经营业态单一,通常以上机、收费、卖简单饮料获取利润。

  “老网吧上座率低,盈利模式也单一,更谈不上进行环境改造和硬件升级。”单体网吧经营者小廖在环城北路经营一家网吧近7年,目前拥有一个近200个机位的网吧,上座率不佳,单纯地以上网费作为经营收入来源,经营已有些举步维艰。12月4日上午,小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网吧经营已“心不在焉”。他坦言,经营状况不佳,设备更新周期拉长,让网吧陷入恶性循环。尽管市场新迹象让他信心有所提振,但是,单体网吧想要转型参与竞争并不容易,如今还是打算维持现状。

  回顾:网吧发展沉浮20年 从“热捧”到“失宠”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市出现首家网吧开始,网吧作为市民数字生活记忆中的一个符号,伴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历经变迁。作为新生事物的网吧,成为普通市民接触互联网最方便经济的一个场所,“面世”后就受到人们的热捧,吸引了大批网民前来上网。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应用,近几年,市区网吧的数量从鼎盛时期的170余家减少到了不足90家。

  “在初二的时候,应该是2002年,那时候在南环路的一家网吧注册了自己第一个邮箱。此后,网吧打开了我们的网络世界。到高中,周末也会定时去网吧,价格在1.5-2元钱一小时。去的人很多,有时候还需要等位子。”在“80后”黄兰的记忆中,在高中、大学时代,由于没有配备个人电脑,大家相约着去网吧玩游戏、看电影、聊天,成为很多“80后”大学生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网吧作为不灭的符号镌刻进了“80后”、“90后”的群体记忆中。

  “2008、2009年是桂林市网吧经营最火爆的两年,也是我市上网服务行业急速扩张的时期。”桂林市网吧行业协会会长谢卫国介绍,在发展的鼎盛时期,只要条件允许,规模大的网吧甚至成倍增加计算机终端,有的从300台扩张到五六百台。据了解,当时市区的网吧多达170多家,一个成规模的网吧有两三百台电脑,而且常常座无虚席,网民到网吧多是上网冲浪、看电影或者聊QQ。

  伴随着网吧的兴盛,带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我市多次对网吧开展专项整治。在2007年3月,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针对我市互联网经营场所进行整顿,指出当时我市网吧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接纳未成年人,超时经营,非法提供黄色网站、违规网络游戏等服务,经营场所消防隐患严重、经营人员消防意识不强,入场登记和实名登记制度落实不到位等。而这些也是近几年一直为人所诟病的问题。

  “以前网吧总给人不很好的印象,抽烟、游戏甚至色情……都是负能量的印象、联想。”作为家长的文献玉坦言,一直以来,父母都担心孩子去网吧会沾染上不良习气。

  然而,随着互联网移动端的迅速崛起,网吧产业的持续下滑变得不可避免。我市的网吧数量在急速扩张之后,遭遇到了行业发展“急刹车”。从2010年开始实施实名制上网,网吧开始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意”。2012年是自2004年以来我国网吧数量首次呈下降态势。市场无情的洗牌,让我市市区的网吧数量从鼎盛时期的170余家萎缩到如今的不足90家。

  探讨:网吧“变形”计在何方

  “简单地说,网吧已经从原来的提供网络连接转变到了以上网服务为基础,提供多元化增值服务为主打的体验时代。”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0月底,自治区文化厅出台《关于推进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转型升级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以省级文化部门名义制定出台相关文件,这在全国并不多见。

  该负责人介绍,意见指出,上网服务业有四种新业态可以拓展:一是网络休闲,既能上网,又能喝咖啡、吃点心、看电影甚至健身;二是电子竞技,如引入“体感游戏”,设置大屏幕参与转播国际国内赛事等;三是开展网络代购业务,根据调研,这在城市打工者、中老年人和农村颇有市场;四是社区教育,利用白天尤其是上午的上网低谷时段,把网吧作为社区网络课堂,为社区讲座、企业培训等提供场所,还可以成为医疗机构远程服务的平台。

  尽管政府主管部门放开了审批政策,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方向,网吧发展仍需要适合自己的“变形计”。谢卫国分析,尽管并不是所有网吧都会转变成为“高大上”的数字娱乐休闲场所,但是,网吧经营模式会出现分化,市场这双无形的手会对网吧进行重新洗牌,一些脏乱差的网吧会被市场自然淘汰。

  此外,对国家降低网吧进入门槛,不少人担心将降低经营者的违法成本和行业监管难度。对此,谢卫国表示,依据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相关监管部门将加大网吧行业监管力度,建立、完善和落实网吧巡查制度,对接纳未成年人、不悬挂未成年人禁入标志、超时经营、未实行实名登记或者擅自停止实施技术监管措施等违法违规行为,必须严管重罚。

  上图:我市已出现一些环境优雅、类似网咖经营模式的网吧。

  下图:葱绿的植物为网吧增添了清新的气息。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