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11日 来源:南国早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涨。 新华社发

  大学新生入学在即,高校学费“涨声一片”,部分地区平均涨幅甚至高达50%。据悉,针对因高校学费不断攀升带来的学生负担增加,以及社会舆论的质疑,教育部曾明确要求高校学费从2007年起五年内不得上涨。而一过五年期限,福建、广西、山东、湖北、湖南、天津、宁夏、江苏、贵州等地的高校就陆续传来涨学费的消息,被公众称为“报复性上涨”

  现状

  部分高校调整学费标准

  今年6月,宁夏举行高校学费价格听证会,在随后公布的普通高校学费调整新标准中,文史类学生每人每学年由2600元调整到4000元,理工农类由2800元调整到4400元,医学类由3000元调整到5300元,艺术类由6500元调整到8000元。

  虽然宁夏文史类、理工农类、医学类的学费涨幅均超过50%,但对比其他省份高校学费,调整后的学费标准仍属中下游水平。而江苏等省学费调整后,则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南京大学学费调整后,普通理科学费每年6050元,高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的5000元/年。

  去年广东高校也曾有过大幅上调的案例,去年2月21日,当时的广东省物价局、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发文,调整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学费标准。以星海音乐学院为例,音乐与舞蹈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从10000元上调至15000元,涨幅高达50%,而广州美术学院、广州体育学院部分专业涨幅亦达到这一幅度。相关标准自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实行,“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

  此外浙江、贵州等省也在筹划普通高校新的学费标准。福建、广西、山东、湖北、湖南等地去年也陆续发布普通高校学费调整信息。

  根源

  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管

  1999年高校扩招后,大部分高校都开始扩建新建校区,一系列的大拆大建大部分是通过贷款来完成。虽然各省都出台了一些偿还贷款的补偿办法,但各高校仍负担大量贷款。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宁夏4所高校债务余额达4.93亿元。广东省在2007年一次性清偿近150亿元的高校债务。广东省教育厅基财处处长蔡文雅说,清偿之后,广东高校校均贷款余额从3亿元下降至1亿元。

  知情人士透露,少数高校甚至资不抵债,每年收上来几千万学费,账面上的钱全部被银行截留,学校发展困难。有的学校多年无收支结余,只能通过流动资金贷款来维持学校的日常运转,按期偿还本息压力大。高校承载着巨大的还债压力,不得不减少科研投入和降低教职工待遇,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学校人才流失严重,教学科研质量下降。

  部分高校行政机构庞杂,行政人员众多,行政开支大。一些学校追求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建豪华校园、景观大道,铺张浪费。特别是科研经费浪费惊人,经费使用缺乏有效论证和监管。

  “提起我们学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哪位名教授,而是花了几千万修建的校门。”江西一所大学大三学生王华说:“学生宿舍和自习室条件没见多大改善,教学楼、办公楼却越来越华丽,还新建了一个挂着‘学术交流中心’的高级酒店。”

  多位高校负责人称,我国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高校扩招后,一些省区的拨款没有跟上,学校只能依赖贷款和学费。

  说法

  涨学费前提是公开财务

  日前,浙江省物价局召开“浙江省高校学费标准调整听证会”,拟调整公办高校学费,调整后的平均学费标准为6483元,平均提高15.22%。涨价依据就给出了一个“生均培养成本2.7万元”的数据,却并没有详细说明“2.7万元”是如何算出来的,究竟都包括哪些项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高校学费不是不可以涨——随着办学成本增加,学费上涨也有其合理性——但是大幅度的上涨,高校必须给学生、家长交出一本透明账单。教育部应将各高校公布详实的财务信息,作为高校申请涨学费的前提条件。

  熊丙奇表示,前不久教育部发布的高等教育信息公开清单,进一步要求高校要公开财务信息,为此,教育部完全可以要求每所提出涨学费申请的高校,晒出学校的所有财务账单,具体到细目的开支,以此核算出生均成本,作为确定学费标准的基础。如果高校不愿意公开财务账单,那么,就不能批准学校的涨学费决定,学生有权拒绝接受。

  综合新华社、《羊城晚报》报道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