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0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 谢 樱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如今没有网络寸步难行,不会上网的该怎么办

  “不会上网如同‘被抛弃’”

  “不会用网络,真的太不方便了。”长沙市民方阿姨告诉记者,每个月交水电费、电话费都要排队等大半天,听说开通网银后这些都能在网上几分钟搞定后,年过半百的方阿姨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方阿姨告诉记者,尽管大堂经理帮她激活了U盾、详细写了下载网银证书的步骤,但方阿姨回家还是搞不定。

  “不会上网的人,寸步难行啊。”济南市民王先生反映,几年前他患上糖尿病后在一家社区医院办了医保门规,2011年他想变更门规,却未接到市医保办可办理门规转化就医单位的通知,错过了办理时间。“这个通知只发到网上,很多老人不会上网,根本不知道呀。”王先生说。

  引发更广泛质疑的是火车票网上购票制度。铁路部门全面实行了电话和网络购票,但在实际购票中,一些老人、农民工由于不熟悉网络而导致新的“购票难”问题。

  “新开一扇窗,却关上了原来的门”

  网民群体的日渐庞大,推动了各项便民办理网络平台、手机APP的建成。足不出户、指尖轻点就能完成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才能办好的事情,让越来越多人感受到了上网的必要性。

  但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也给一些人上网带来了不低的门槛。缺乏便利的上网指导、专业互联网术语导致困惑、对电脑及手机等终端设备的使用障碍、不太贴近老年人生活习惯的互联网内容,增加了人们使用、分享互联网的难度。

  传统服务平台被网络服务平台“吞噬”的局面也从此产生。“就好比新开了一扇窗,却关上了原来的门。”湖南省社科院研究员郑自立说。

  “快时代”与“慢人群”何解

  “移动互联网的车轮不会停止,会利用网络和手机的人充分享受了便利,而脱网人群却离主流社会越来越远,不可避免地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指出,“使用网络的人群是主流,但社会也应该兼顾‘脱网人群’融入社会、获取信息的机会。”

  有专家指出,越来越多人追捧信息传播的“快时代”,但难以融入甚至排斥“快生活”的“慢人群”也同时存在。“他们抵触网络带来的快节奏、信息泛滥的现代生活,而选择脱离网络,追求自己的‘慢生活’。”李斌说,“多元的时代下,选择快节奏或慢生活是每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香香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