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21日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见习记者 龙招江 通讯员 石重媚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编者按:《面纱》、《寻找刘三姐》、《天上的恋人》等蜚声国内外影片的景色,你可觉得熟悉这些电影中的大部分场景就取景于河池。然而,当影视剧带来的热度减退,那些戏中的城池,那些曾经让人们穿越时空的场景,是否成为人们青睐旅游的目的地我市那些各地的取景拍摄地如今各自的现状如何

  《庐山恋》带火了庐山游;《大红灯笼高高挂》将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推到世人面前;而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让云南丽江束河古镇一夜成名。不少原本“默默无闻”的地方因影视作品“摇身一变”,成了炙手可热的旅游目的地。我市环境优美,风景如画,《面纱》中让人梦里萦绕的祥贝河、《天上的恋人》原生态风光等等,那些让人难以忘怀的风景、古榕、小镇……能否招来寻访的游客

  影片中的河池风光让人梦迁

  河池风光如诗如画,神奇雄美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千姿百态的山水景观、妩媚秀丽的高山平湖风姿、丰富多彩的原始森林景观、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独树一帜的长寿资源、浓郁的民族风情,令人赞叹不绝。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已有30多部影视作品在我市各地拍摄外景。

  《面纱》中宜州祥贝让爱穿越。2006年,由蜚声国际的知名导演约翰·卡伦执导的好莱坞经典电影《面纱》问世。这部影片云集了华裔影帝黄秋生、好莱坞巨星爱德华·诺顿和娜奥米·沃茨等影视明星,以及名模吕燕。但除了这些大腕,电影中的秀美山水、古楼青田,还有那条“S”型的祥贝河更让人印象深刻。

  1980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幽谷恋歌》也让罗城惊世之美的自然景观走出“深闺”。怀群这个沉睡多年的小镇,其惊世之美的自然景观,绚丽多彩、婀娜多姿的山水风光因拍摄一场电影引来世人的关注。罗城的怀群小镇也随着“长春”,第一次飞上中国电影的银幕。随后,电影《台湾1895》、电视连续剧《潘曼》及《昨天已过去》三部影片陆续在怀群剑江取景,古榕、天门山、孔雀开屏与秀才看榜……如诗如画的剑江美景成为一个天然的影视梦工场。

  2001年,由蒋钦民执导,刘烨、董洁、陶虹和陶海主演的电影《天上的恋人》在天峨县取景拍摄。影片中,天峨青山绿水的原生态风光被影迷们所熟知。山顶上的木阁楼,楼旁栽植的要人拦腰两手才能抱住的大树,是该影片最经典的场景之一。

  世界长寿之乡——巴马,同样是一个被众多电影导演相中的“拍摄胜地”。2007年,根据著名作家凡一平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撒谎的村庄》在巴马凤凰乡取景拍摄,随之拍摄的《山里的中巴》《二次曝光》《哈西密码》等影片也都是在巴马周边的乡镇、村庄取景。

  据了解,在我市境内开拍的影视作品有30多部,拍摄取景地有10个之多。其中《寻找刘三姐》、《红水谣》、《红军村》、《拔哥的故事》等几十部知名影视作品分别在我市的都安、天峨、东兰县境内拍摄外景。我市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和民族风情,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电影导演。如今,漫步于河池的村村寨寨,每走一步都能拾起一串电影的故事。

  影视拍摄地已“面目全非 ”

  记者对这些影视拍摄地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发现这些曾经因一部电影或几部电视剧而火爆一时的地方,如今大多景点面目全非,萧条冷落,或者根本没有人光顾。在访祥贝乡,那间曾经打动无数影迷的经典木阁楼,已无影无踪。影片中经典的半径约10米大水车,如今已“支离破碎”。

  记者在罗城采访时,现年约60岁的谢盛钜老人回忆说,1980年,《幽谷恋歌》取景在怀群的剑江大榕树一带。那年,老人25岁,听说有人在家乡拍摄电影,带着几分当地人的自豪和好奇,每到周末就会从县城骑自行车,行驶一个多小时到剑江看拍电影。“当时的场景,非常热闹,剧组取景基本上都是原始的自然景观。剧中扮演的壮家金凤寨吊脚木楼,也是当时村民们居住的房屋,这是使他至今最难忘的经典镜头。”谢老说。如今所有的房屋全部变化为现代建筑物,这里再也找不到吊脚木楼的影子。同时,在怀群泗岸麻社屯拍摄《台湾1895》经典的场景,打造建筑的镇南关城墙至今也面目全非。

  罗城怀群的剑江,这如诗如画的风景。“除了本县以及当地群众外,极少人知道这地方曾经是4部影片拍摄地。”谢盛钜老人感叹道“太可惜了,原始的吊脚木楼不见了!”。谢老说,他很希望当地党委、政府能恢复剧情的场景原样,让在电影里看到景色,还能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与之相匹配的影子。这样做,即丰富当地的旅游资源元素,又能让更多的人“停下脚步”。

  同样,在天峨拍摄的电影《天上的恋人》在第十五届东京电影节大放异彩,被日本观众誉为“最美丽的爱情故事”。剧中,山顶上的木阁楼,楼旁栽植的要两人才能环抱的大树,如今已不存在。

  借影视之风推动旅游发展

  有旅游开发专业人士认为,河池可依托电视剧、电影或是影视作品拍摄地进行旅游景观的宣传,使旅游景观的信息辐射、覆盖到全社会大众。该人士称,打造好我市影视外景基地这一文化品牌,用我市优美的自然景观与淳朴的民风及独特的历史,吸引更多的影视剧组来我市出精品力作,扩大播映效应,提高我市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进而促进旅游上档次,拉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

  事实上,因电影而走红的旅游景点不乏其例。就拿《面纱》在广西的另一取景点——贺州市黄姚古镇而言,该地借机大作宣传,甚至开辟《面纱》拍摄地一日游,令不少影迷慕名前往。按《面纱》的制作人康合勇的说法,整部影片的外景大部分取于宜州市祥贝乡,其最经典的场景在祥贝乡。而如今,影片中经典的取景地变得萧条冷落。

  不少人认为 ,我市有着丰富的影视旅游资源,由于各地政府对影视旅游这个文化范畴的新事物不敏感,影视拍摄地被不忽略和浪费,因此,对这个送到家门口的蛋糕,还没有尝鲜的动作和胆识。

  如何利用影视拍摄地发掘我市各县(市、区)的特色资源,促进我市养生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和健康旅游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市旅游局副局长杨雄接受采访时认为,将影视拍摄地作为一个旅游 “元素” 推介融入我市养生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等健康旅游文化产业之中,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通过外地成功之路,我市值得借鉴。

  “但是,是否对影视拍摄地进行保护以及利用其来推介旅游产业发展,关键在于其价值,这个价值的衡量,不是谁说了算,而是从市场的角度来考虑,也就是游客说了算,这些影视游客喜不喜欢观看,有没有吸引力。”杨雄说,从目前在我们河池拍摄的影视来看,不是很成功,没有给人“惊艳”的感觉,市场反响不大,一些电影“墙内开花墙外香”,吸引人之处主要体现在剧情而不是美丽独特的景观,故而借机炒作推介的可行性不高。个别影视拍摄甚至出现过失败的案例。例如,拍完《刘三姐》电视连续剧,在央视二台播放了十几集后,因收视率太低而被遗忘。

  杨雄称如果剧本与我市景点、资源特点有关,既反映河池人文历史又体现河池优美山水的题材,才能更好地吸引人,地方才能以此为“卖点”。

  “今后河池将在景点、景区规划、编制旅游详规时,将会把有影响力的影视拍摄地作为一个旅游元素纳入规划,并通过影视播放、影视拍摄地介绍等市场宣传手段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杨雄表示。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