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最大城中村为何让人“谈村色变”?
一起来了解万秀村的前世今生
核心提示
每天上午8时左右,居住在南宁市明秀北一里一间民宅里的业务员小张,都会离开他这间不足15平方米的出租房,来到楼下吃个早点,随后骑上电动车从他所居住的万秀村前往江南区上班。在万秀村内,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像小张一样居住在此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从南宁市这个最大的城中村出发,融入到这个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去往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这个登记在册流动人口高达53000多人的城中村,已经成为如今南宁市最大的城中村,甚至也被称为广西最大的城中村。
万秀村里的交通车。
“前世”
由文明村 演变为“城中村”
万秀村的“万秀”二字,是1942年三村合并时,从附近“万安寺”和“明秀寺”两个寺中分别取一个“万”字和“秀”字组合而成,蕴含万物万事优秀良好之意。早在1993年,万秀村就曾获得南宁市授予的“市级文明村”称号。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万秀村的村民大多依靠集体经济、经商或是务农为主。“我初到万秀村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的时候,村里大多数家庭还依靠种植时令蔬菜为主要经济来源。”1999年开始担任村委会主任的邓培寿,对当时的万秀记忆犹新。邓培寿回忆,1999年的万秀村全然没有如今这个样子,村民自建的房子多为三四层的独栋楼房,仅够一家三代居住。
不过,由于万秀村毗邻市区、出行便利,因此有不少的外来务工人员早已将目光投向这里。“那个时候,外地来邕务工的打工一族喜欢住在这儿,一是房租便宜;二是交通便利。”邓培寿回忆,在1999年前后,有6000多名外来人口“扎根”万秀村。
随着城市的急速扩张,短短几十年里,万秀村原有的8300多亩土地被国家征用6000多亩。这些土地,逐渐演变成机关、学校、医院、企业以及商住楼群,紧密的围绕在万秀村的周围。就这样,镶嵌在其中的万秀村,在城市进程中也成了一个南宁市典型的“城中村”。
摊开地图,万秀村绝佳的地理位置也一目了然:村内道路四通八达,东临北湖路,南靠明秀路,西毗友爱路,北邻秀厢大道。被城市所“裹挟”的万秀村,开始成为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最佳落脚点,居住在此的流动人口逐年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到目前为止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已经达到53000多人,这其中还未包含所属辖区内的学校、企业等流动人口,其人口数量已经等同于一个小县城。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桂林4企业成为"2013年广西两化深度融合标杆企业"
记者从市工信委获悉,自治区工信委于日前公布了“2013年广西两化深度融合标杆企业”名单,我市的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桂林优利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有限公司4家企业榜上有名。 【详细】
广西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3月20日记者从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了解到,近期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发改委、财政厅等7个厅局联合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施细则》,在投资范围、参与方式、政策扶持、享有权益等方面列出详单,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安居 【详细】
广西6年投12.8亿改造资金 1933个村寨建"防火墙"
“村屯消防有喊寨员,真不错!”这是3月20日在广西三江县召开的全国南片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调研座谈会上,来自公安部消防局、国家文物局以及参会的7个省、市、区消防部门的代表们对广西村寨防火改造成效的赞誉。 【详细】
广西·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在邕举行
3月23日上午,广西·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在南宁举行。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与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共同出席并讲话。自治区主席陈武、贵州省省长陈敏尔分别介绍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合作的会议纪要。 【详细】
整合四支力量组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为农村改革发展凝聚强大力量
3月22日,全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第一书记工作总结表彰暨选派“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动员会议在南宁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出席会议并讲话,自治区主席陈武主持会议。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