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6日 来源:新华社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教育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6.81%。

  这个数字与持续低迷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形成极大反差。

  一直以来,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自己,大多数是宁愿选择上普通高中最后念个哪怕最“低端”的大学,基本不考虑中职。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职校“高就业率”吸引不了学生就读的“高回头率”呢记者认为,首先是“唯文凭论”的观点在作祟。现如今,各行各业存在“唯文凭论”的观点,激进的“唯文凭论”一直阻挡着许多人求职、升职的脚步,很多用人单位招聘时明确要求本科学历以上甚至是硕士研究生,甚至找对象都要求对方“本科以上”,这些现象直接导致很多孩子不去读低文凭的中职。

  其次是对工人身份的不认可。很长一段时间,社会上都看不起当工人,因此毕业以后主要当工人的中职自然就不招人待见,而事实上,我们恰恰缺的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德国之所以是全球公认的制造大国,很重要的一条是这个国家重视培养高精、成熟的技术工人,并且大家都认可工人这个职业,年轻人也愿意选择读技校。

  最后是社会人才“高消费”。现在一些招聘会上,动辄要求“本科以上”“研究生学历”,不惜让一些研究生到银行在营业部站柜台、当公司礼仪、当办公室复印员。这并非是人才过剩,而是人才使用上的“高消费”症,既不能人尽其才,又浪费了人才资源,使人才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

  社会应该尊重劳动,重视劳动技能,培养更多高技术型人才,鼓励学生们走进职业学校。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与水平,应该看其文化素养和技术水平,而不应过分重视其文凭的高低,消除“唯文凭论”的错误观点,坚持人人平等,若能如此,中职的春天就会到来。 (据新华社)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