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25日 来源:桂林日报 作者:景碧锋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经过训练的鸡,打架的时候有各种招式,不亚于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哪一只鸡打赢了,身价顷刻间增加了许多。

  如今六塘城镇风貌改造中,全部的楼上都贴上了斗鸡的标识。  

  黄才丰、李启荣、曾国雄、李树才、马大祥都是六塘斗鸡养殖的大户、有影响力的人,看起斗鸡来依然全神贯注,津津有味。  

  ▲斗鸡只对同类凶,对人很温顺。曾国雄玩了一辈子鸡,见了鸡后,就要抚弄抚弄。  

  ▲鸡爪外部的鳞好坏对斗鸡的价格影响很大。  

  ▲平时喂谷子、包谷,临比赛前一段时间,为给斗鸡增加体力,就喂牛肉、牛奶、鸡蛋,因此斗鸡浑身硬邦邦的,像石头一样。  

  ▲站在鸡笼上的斗鸡。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驯养斗鸡的国家之一,斗鸡是我国古老的鸡种,中国斗鸡又称咬鸡、打鸡和军鸡,斗鸡之风在春秋时期已较为盛行。从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元宵节,临桂县南部的六塘镇都会举行一场场盛大的斗鸡比赛。经过10多天的角逐,最终获胜的斗鸡将会身价万元,获胜的鸡交配产的蛋每枚能卖到二三十元,甚至达到50元;而打败的斗鸡又被开发成斗鸡宴,价格也是不菲。如今,六塘的斗鸡已经发展到年产各类斗鸡7万只左右,从业的有五六百户3000人以上。如今六塘镇作为桂林市城镇化建设主抓的示范乡镇之一,正在进行城镇化建设和风貌改造,该镇把斗鸡设计成风貌改造的标识贴,贴得满街都是。那么六塘斗鸡这个产业到底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为什么发展如此迅速发展中又遇到哪些问题如今的发展现状又怎么样如何从一种传统地域性的民俗活动发展成当地代表性文化地标的标识,今后又该如何进行打造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1.一只斗鸡引发的连锁效应

  作为六塘斗鸡界的元老级人物曾国雄回忆起50年前斗鸡的那次经历仍然难忘。也正是那一次真正的决斗,让他和许多乡亲们之后的大半辈子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说起来,事情却是很偶然的。

  临桂县六塘镇,位于县境南部,因距桂林60华里,故名六塘。是著名战将李天佑将军的故乡。早在唐代,这里生产的麻布就名闻京城,大诗人白居易写诗赞叹:“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明清以来,街内建有高大宽敞的湖南、江西、广东会馆及广西保存下来规模最大、工艺最佳的清真寺,繁华的商业促生了一种“斗鸡”的娱乐活动,当地人叫做“鸡打架”。从能查阅到的文献资料来看,在明朝时斗鸡活动就传入六塘,清乾隆时期尤为盛行。不过那时人们只是用当地的土鸡相互争斗作为一种娱乐,相传至今,六塘镇的人闲下来总爱抱着自家的鸡斗上一场。

  1964年前后,斗鸡爱好者曾国雄空闲的时候经常抱着他的一只大公鸡从街头走到街尾,从这村来到那村,见到别人家的公鸡就放手让他的大公鸡去战斗,别的公鸡不是大败而逃,就是被他那凶猛的大公鸡叮啄死。有一天,他听说附近侯庄的村民李开达买到了一只越南的短毛斗鸡,曾国雄就抱着他的大公鸡去要求决斗。曾国雄还记得,他的大公鸡有8斤多,比李开达的鸡大好多。李的越南斗鸡个子瘦小、鸡毛稀薄,身上还不知怎么弄得水淋淋的,看起来好像浑身发抖,当时曾国雄和围观的村民都以为李开达的鸡必败无疑。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打斗起来的时候,李开达的斗鸡异常凶狠。“他那个鸡不跳,就一直这样啄、啄、啄。它啄完之后,拿脚一蹬蹬到了鸡脖子上,蹬到了鸡脖子上后,我那鸡就软了,然后鸡就不打了。”几个回合下来,便把曾国雄的大公鸡打得遍体鳞伤,一败涂地。

  就在曾国雄和大家为他的大公鸡被打败疑惑不解的时候,有人才告诉他,李开达的斗鸡是托亲戚从越南买回来的,是专业的斗鸡,不同于他养的一般土鸡,要斗鸡就要养专业的斗鸡。

  2.村民卖猪养斗鸡致了富

  别人的这些告诫一下子惊醒了曾国雄和镇上斗鸡爱好者。斗鸡的传统是,斗赢了的鸡一下子就身价翻百倍。李开达的那只短毛斗鸡一时名声大噪,有人跑到李开达的家,想花1万元买回去拿到旅游区去做表演。“那在当时是很多很多钱了。”曾国雄说。然而李开达却是任你磨破嘴皮就是不卖。还留起了心眼,把这只鸡配种的鸡蛋藏了起来,准备来个鸡生蛋,蛋生鸡的细水长流。

  李开达斗鸡身价的一升再升触动了村里的一些人。村民李小玉看到别人养斗鸡赚钱,就琢磨自己也引进种鸡,赚上一笔。可一打听,这越南斗鸡一只最少要2000多元,李小玉顿时犯了难,上哪儿筹这买斗鸡的本钱呢自己又没有本钱,于是就想到了卖猪。

  打定了主意,李小玉硬是把家里养了两年的3头猪卖了,换回两只越南斗鸡,一时被有些村民传为笑谈。然而不到半年的时间,李小玉赚回了本钱的两倍,这下侯庄的村民都动了心。

  有村民就想,那个时候一只斗鸡就卖到了200到300元,而斗鸡只需要饲养6到8个月,而猪要养一年,如果养10只鸡的话,不仅省很多粮食而且收益还高得多。于是,侯庄的村民纷纷养起了这种斗鸡。

  到了1975年,腾家村的李兆达父子从越南引进了两只西贡斗鸡,一只花了2500元,另一只花了1800元。他们带着这两只斗鸡从越南打到南宁,又从南宁打到桂林,再从桂林市区打回临桂六塘镇,前前后后打斗了几十场,从未败过,以后以此为种,培育出的斗鸡至今仍然被认为是最好的斗鸡品种之一。

  慢慢地,村民也从不同的地方引进了不同的鸡种,与本地的斗鸡进行杂交繁育,使得六塘斗鸡具有凶猛、后劲足、搏斗时间长、容易饲养、成本较低的优点。六塘斗鸡的名声传开了,吸引了不少区内外的客商。斗鸡越养越多,好斗鸡的村民就自发组织了比赛,吸引了客商前来观战,连胜几场的冠军立即身价倍增,可以卖到4000元以上,就连它配种的鸡崽都可以卖到上千元。

  既然养斗鸡的目的主要是比赛,那么很明显有胜就有败,那些斗败的鸡怎么办“斗鸡饲养的规矩是在整个饲养过程中从来不用一粒饲料,主要是用稻谷夹杂部分杂粮,加上由于经过训练,肉质结实,味道口感都与普通的鸡大不相同,因此淘汰下来的斗鸡,最简单的处理办法就是养殖户自己吃掉。在长期的摸索中,慢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做法。把斗败的鸡做成各种各样的菜肴,也成了当地的有名的‘斗鸡宴’。”六塘斗鸡协会的主任黄才丰告诉记者。如今临桂、桂林,甚至南宁、广州等地的餐馆都经营起了斗鸡宴,即便是在六塘,要吃一只斗鸡往往要提前打电话预订,价格能达到300到500元左右。

  3.六塘斗鸡产业观察

  盼斗鸡能进行规模化、产业化养殖

  如今,在六塘基本各个自然村都有斗鸡,主要分布在清塘、诚正村委及六塘圩上。然而大家一谈起养殖户、60岁的李启荣,一下子就笑了。64岁的马大祥说“李启荣甚至是床下面养的都是斗鸡”。李启荣是邻近南边山乡浪石圩人,是一名石匠,养斗鸡是他的爱好之一,也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走进李启荣的家,除了到处堆放的石头外,就是几只在外面散步的斗鸡,一间一间的阁楼里一只一只的鸡在笼内散步,共养有60多只。李启荣说:“雄性的斗鸡必须分开养,不然圈在一起它们会打架。往往是头破血流,甚至是你死我活,啄掉眼睛,甚至打死都是很常见的。”斗鸡尽管凶,眼中透露出凶光,然而却只是对雄性的同类,对于人却性格温顺,养殖户们经常抱着它。

  再往屋内走走,果然发现屋子里有几个鸡笼,李启荣的床就在鸡笼的上面。在屋子的旁边,他还搭建了一排鸡舍,外面用塑料纸挡寒,内部用发热灯给鸡取暖,这是李启荣的“保暖房”,斗鸡不怕热最怕冷。

  走进马大祥的家,同样是一格一格的,鸡养在一个个空格里。养鸡的人戏称这是“单间配套”。他养有20多只斗鸡。对于斗鸡的养殖者来说,二三十只以上就是大户,100只以上的就很少很少了。而对这些养殖户来说,一般一只品质相对优良的斗鸡卖到4000到5000元都是很正常的价钱。一年下来,养殖20只斗鸡的经济效益就在10万元左右,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养得越多经济效益就越好。那为什么不能再进一步地扩大规模呢马大祥说:“斗鸡养在‘单间配套’,合理的一只斗鸡的生存空间在4到5平方米左右,快相当于一个小房间了,一般人往往没有这么大的地方,养到100只以上就得1亩地以上,没有养殖的场所,怎么能扩大规模呢”

  养殖户希望能在政府的帮助下找一个大场地,几十亩到上百亩,反正是场地比较大就好,然后整合镇里的斗鸡养殖者进驻,进行规模化养殖,进一步规模化、产业化,做大做强。

  盼能进行品牌化的扩展和推广

  记者到六塘采访的时候,很快就见到了黄才丰、曾国雄、马大祥、李启荣、李树才等养殖大户,他们聚集到一起跟记者聊,争相邀请记者去自己的鸡舍里参观,这跟一些地方很难找到采访对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记者有些疑惑。

  黄才丰在跟记者聊天的时候说,2007年前后,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来拍摄了六塘斗鸡的节目,节目播出后,全国各地对斗鸡感兴趣的都打来电话,有咨询的有要买鸡的,想干什么的都有。自此以后,六塘斗鸡的名声大噪,上门来购买斗鸡的人络绎不绝。

  “斗鸡从一开始养殖都是土鸡5倍以上的价钱,然而很长的一段时间,只是在桂林及一些专业人士的范围内销售和流通。到了2007年,央视报道以后,六塘的斗鸡到现在根本不愁卖。”养殖户李树才对此深有感触地说,如今斗鸡的生意基本都是在村民家中进行的,他们用不着将自己的斗鸡挑到集市上去交易。好的斗鸡往往是被抢着买,价格一升再升。

  这也就是说,养殖户在得到一次有效的宣传后,意识到媒体宣传对自己产品销售的重要,特别是在六塘农村,养殖户已经有意识地自己来配合媒体给自己做宣传,这也是记者在采访中受到热情接待的原因。黄才丰告诉记者,镇上准备在高速公路旁塑一座斗鸡的雕塑,做形象广告宣传;再在新建的公园里建一座擂台,作为一个参观表演的项目来吸引游客,也希望把六塘的斗鸡打出特色,打出品牌,在桂林本地进一步地进行推广和发展。

  盼斗鸡综合性开发利用

  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六塘的养殖户们也掌握了一套科学的饲养方法,就是在禽流感最为肆虐的时候,六塘的斗鸡也基本未受到影响。经验丰富的养殖户甚至一看斗鸡就知道得了什么病,李树才甚至能给鸡开刀治病。每逢圩日,在六塘有斗鸡比赛表演,人们常常乐此不疲。斗鸡从育种、培育、训练、比赛、餐饮、娱乐,渗入了各个层面,都有了详细而深入的方法及各种规范。然而,如何真正打造成地域性的标识,服务到各个行业,仍然值得进一步地探究和努力。

  这些年,六塘的养殖户对于斗鸡品种的培育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跟本地土鸡杂交出来的优良品种已经频频打败来自越南的各种斗鸡。许多养殖户为了一探究竟还频频到越南、泰国参观,了解国外斗鸡发展的动向。

  50年前,李开达参加搏斗的那只浑身湿漉漉的鸡给如今已经81岁的曾国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直到如今仍然对每一个细节记忆清晰。直到后来他才明白,“之所以把鸡的身体喷成水淋淋的,因为鸡要打架,所以要给鸡降温”,如今鸡一旦要参加比赛,第一件事情就是拿水往鸡的身上喷。普通的斗鸡表演还要给斗鸡带上特制的“拳击手套”,以防止相互抓伤。

  然而,从记者走访调查的情况来看。在桂林,六塘的斗鸡和斗鸡宴等仍然还是局限于专业人士的群体中,普通人了解得并不多。

  2013年,六塘镇被列入桂林市城镇化建设“书记工程”的示范乡镇之一进行风貌改造,一只只惟妙惟肖的斗鸡像昂首矗立在街道两旁的大楼上,成为当地地域性独特的标识。然而如何利用其发展经济、旅游,进行各个层面的发展,还得不断深入探索。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