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02日 来源:南国早报 作者:蒋银花 陶海华 王世杰/文 全君兰/图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南宁北湖南社区一名70岁的独居老人。

  关注独居老人之社区调查

  编者按:南宁市明秀路一高校职工在家身亡3年多,被人发现时已成一堆“白骨”(详见本报11月15日第24版报道),如此凄惨境遇,让周围邻里唏嘘感叹。其实,独居老人于家中死亡多日才被发现的事情,在全国各地都时有发生。有调查显示,独居老人数量日渐增多,由此产生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他们的今天,或许就是我们的明天。那么,面对越来越多的独居老人,政府部门是否有相对完善的帮护机制落实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社会各界对独居老人的关注如何南国早报记者就此进行调查,并推出系列报道。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而独居老人作为一个特殊人群,他们的“近邻”可好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知道辖区独居老人的情况吗邻居,知道你的旁边住有独居老人吗子女,你把家中老人情况告诉过邻居、社区或物业公司过吗独居老人,你向邻居或社区求助过吗南国早报记者调查发现,以上种种情况不容乐观

  社区多有了解

  11月22日上午,在南宁市北湖南社区,说到社区的独居和空巢老人,社区书记韦凤花一清二楚。

  “华侨服装厂有5户独居老人,20户空巢老人;北湖东二里有两户独居的,5户空巢的……”说着,韦凤花拿出一张纸,马上列出了社区的独居和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为了让记者了解得更清楚,她从电脑中调出社区困难家庭的资料,哪些家庭是独居,哪些家庭是空巢,哪些家庭有残疾人等,资料里登记得很详细。

  同样,在望州北二里社区,负责居家养老工作的专职人员黄杏秋,对社区独居老人的情况也了如指掌。“社区共有8位独居老人,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上门一次,有时候是帮他们买菜,有时候是带他们去做理疗,甚至还会做饭给他们吃。”黄杏秋说,前几天,独居老人钟炳林来不及如厕,结果在床前拉了“便便”,还是她帮打扫的。

  望州南小区物业的庞经理说,物业方面尚没有对小区的独居或空巢老人进行统计。有些老人上了年纪,耳朵背,家里又没有电话。针对这些情况,物业值班人员都会特别注意有哪些老人需要帮助,每天巡逻的时候也会到独居老人家门口转转,敲敲门,问下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邻里大多陌生

  五一东路社区一名独居老人,因手脚不方便,很少外出,她最大的爱好是到小区门卫室看报纸,一坐下来就是好几个小时。偶尔,她也会搭车到市中心,找到一个歌摊,一看就是半天。她不愿意跟邻居说自己的事,而邻居们也基本不到她家里串门。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独居老人居住在老旧小区,不少独居老人封闭自我,跟邻里交往较少。

  “你知道你的旁边住有独居老人吗”采访中,南国早报记者就这个问题随机调查了30名市民,八成以上的市民表示,对自己所在小区有没有独居老人、独居老人住哪一栋等情况都不清楚。

  “隔壁的邻居姓什么、从事什么工作不知道!楼上楼下的邻居,那就更不清楚了。脸熟的在电梯里碰到点个头,更多的连招呼都不打,见你进电梯了就扭头看别处。”提到邻里关系,家住新阳路某小区的沈宁深有感触。搬到这个小区三四年了,除了同住一个小区的好朋友和儿子的幼儿园小伙伴,沈宁基本不认识什么邻居,更谈不上深入的交往了。

  广西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洁莲称,最近二三十年是中国城市化的高峰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郊区、农村变为了城市,人口流动性也大为增强。城市社区的扩张扩大,加上现代生活方式及城市住房的布局,使“熟人社会”变成了“匿名性社会”,这与传统的单位宿舍、乡村聚居模式不同,邻里关系也随之日渐疏远。“这就要求我们要创新社会管理,构建新型的邻里关系,给独居老人更多关爱”。

  子女各有“苦衷”

  77岁的张女士,是新竹社区为数不多的独居老人之一。她说,自己就是“孤独相”,当初主动要求不与小孩同住的,“住在一起矛盾多,房子又小,还是分开住比较清静,偶尔回来看看我就行了”。

  如今,张女士的儿子基本保持每个星期来看望她一回。每次来,他都会为母亲添置各种生活用品及食物,临走时不忘叮嘱:“有事就打电话啊。”

  该社区另一名独居老人曾女士,本可以随儿子到国外养老,但因“不舍得这个地方”,坚持一个人独居多年。

  “每天打扫一下家里,看看电视、读读报,时间也就过去了。”曾女士说,自己有一个解闷的法子——在几张小纸片上,抄写几首诗词,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背背,还可以防止记忆力衰退。要是实在想儿子了,就给他们打个电话,“听听声音也就不寂寞了”。

  独居队伍愈发庞大

  据国家民政部统计,中国目前1.69亿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过着子女不在身边或没有子女的“空巢”生活。预计到2025年,老龄人口将近3亿,其中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2亿的空巢老人。

  陈洁莲介绍,2010年人口普查时的数据显示,南宁市60岁以上的单身老人户是8.9万户,其中65岁以上的单身老人户是7.044万户。虽然单身户并不一定就是独居,但数据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以青秀区大板二社区为例,该社区居民共有1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200多人,社区登记在册的独居老人则有40多个。

  陈洁莲表示,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以及家庭观念、家庭职能的改变,家庭类型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原来“三代同堂”、“四世同堂”、“儿孙绕膝”的传统家庭生活模式正在逐渐退化弱化,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城市独居老人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他们的孤独,你能否感受

  沉默的生活:一份报纸看一天,大树下一坐几小时

  欣喜的时刻:子女探望,老友小聚

  最大的期盼:身体健健康康  

  独居老人无人陪伴。 全君兰画

  或因子女婚嫁另行购房与父母分开居住,或因子女出国留洋、在外工作,或因终身未婚、婚后未育……他们成了独居老人。在长期的独居生活中,老人们独守寂寞,期盼晚年健康

  他们的孤独与寂寞

  陈世湛,今年69岁,目前居住在南宁心圩街道办梧桐苑社区。他说,20多年前和妻子离了婚,儿子跟妻子一起过。这么多年,他很少和儿子见面,自己一个人住着。

  “每月400元的低保,除去房租、水电及200元生活费,剩下的几十元用来买日常用药。”陈老说,因为血压高,平时很少吃肉,最多吃点鸡蛋。

  “早上买菜买一天的,煮饭也是煮一天的,晚上吃剩的。”陈说,虽然邻居也是老年人,但平时很少和他们交流。平时无聊就看看电视,没有钱订报纸,就看看以前的旧报纸或者小说之类的杂志。旧报纸也是借的,一份报纸可以看上一天,“最喜欢合订本,因为一本可以看很久”。

  交谈中,陈坦诚,白天还好说,晚上最难过。“一到晚上,就有一种莫名的孤独感,常常失眠,有时到凌晨两三点还睡不着。”

  67岁的范其光,是该社区另一名独居老人。为驱逐心中的孤寂,他常去看社区老人打牌。问其为何自己不参与,范老笑得有点无奈:“一来自己没钱,打不起;二来也怕打牌的输赢伤了邻里和气。朋友本来就不多。”

  他们的满足与淡然

  11月22日下午,在望州北二里社区,89岁的独居老人唐秀英,又来到门卫室旁的大树下坐定。没有小猫作伴,没有小狗嬉闹,她就这样一个人,静静的,一坐便几个小时。尽管旁边就是菜市,但菜市的喧闹与人来人往,与她似乎毫不相干。

  “没事的时候,她就喜欢来这里坐坐,晒晒太阳也挺好。”社区负责居家养老工作的专职人员黄杏秋说。

  在黄杏秋看来,社区里的8个独居老人大多喜欢安静,有种属于老人特有的淡然。“只要身体没啥毛病,就很好。”该社区另一名独居老人陆碧兰说。

  陆碧兰今年69岁,虽有一个儿子,但不常回家。“基本上一年回来一次,每次呆不足一天,就又走了。”几年前老伴过世之后,她便一直独居。

  由于腰骨增生行走不便,外加心脏病,陆碧兰很少出门。有时候日常所需都由社区工作人员来代买。“他们很好,今天帮我买面条明天帮我买青菜,生病的时候还带我去做理疗……”说起这些,老人连连称赞。

  记者了解到,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不少社区都会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社区活动。如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包粽子、重阳节慰问、志愿者进社区理发与维修、爱心企业捐赠物资……每当这种时候,空巢、独居老人往往是被关注的重点。而一旦被关心,老人们就特满足,嘴里不停地念叨:“谢谢你们来看我,记得我,谢谢啊!”

  他们的期盼与渴望

  尽管习惯了独居的日子,一看到电视上唱“常回家看看”,陈世湛还是会流泪。“儿子几个月不来一次电话,来一次电话,我至少3天睡不着。”陈说,最希望见到儿子,哪怕是他空着手来看看也好;但又怕去见儿子,怕给儿子增加负担,怕打扰他们的生活。

  “现在,我们最大的期盼是不生病,能健健康康的就好。”陈世湛的说法也是众多独居老人的心声。范其光亦是如此,为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态,他没事的时候还喜欢捣鼓一下花草,以怡情养性。

  由于年纪渐长,行动不便,与朋友相聚,也成为老人们的渴望。

  在范其光的廉租房里,一年会迎来一至两次的欢乐时光。“那是我最开心的时候,”范说,一帮年轻时认识的朋友提着大鱼大肉来看他,五六个人围着桌子一起吃饭聊天,热闹得很。类似的欢乐,陆碧兰也感同身受。社区里,她有一个武鸣的老乡——李女士。由于住得近,李女士时不时会来串门,“偶尔还会带点水果、青菜,可好了。”

  “大家都年纪大了,见一回是一回咯。”老人们叹息。

  关爱独居老人 我们能做什么

  ●南宁市尝试推行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目前运转并不顺畅

  ●除了社区帮护、公益机构介入,“政府购买服务”值得期待

  南宁菠萝岭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  

  78岁的独居老人韦起珠说,“一键通”装了3年一次也没用过。

  关注独居老人之帮护机制

  面对独居老人,除了社会的关爱,更大程度上需要政府部门完善相应的帮护机制。目前南宁市在居家养老服务上的情况如何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些什么问题社会各界及民间公益团体的努力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人手短缺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运转难

  南宁市居家养老服务于2009年开展试点工作,2010年,全市22个街道办197个社区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随后还建立了22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但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独居老人的帮扶机制。

  小型的图书馆、敞亮的活动室、设施齐全的厨房、布置温馨的休息室……11月22日,记者走进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社区的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看到了这个专为老人设置的“社区之家”。此时,几个老人正围在一起下象棋。

  社区的何主任介绍,该中心共有两层,面积达300平方米。虽已建立两年多,仍有一些设施处于“待业”状态。“像这个厨房,就还没有正式启用。”何主任说,有时候个别老人不能外出买菜或生病不能做饭,社区工作人员只能买菜送上门或帮忙做饭。

  “主要是人手不够。”何主任说,社区只配有一个专职人员负责居家养老工作,一旦厨房正式启用,肯定忙不过来。

  类似的情况,在大板二区同样存在。该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曾启用过一段时间,之后由于人手不足、经费未到位等原因,现已“歇业”。

  “其实,需求是有的,怎么长效开展值得商榷。”采访中,不少社区表示,考虑到老人对饮食的特殊要求及身体状况,他们更期待相关部门能给每个日间照料中心匹配一名营养调配师、一名医生及一名护理人员。

  南宁一家社区负责居家养老工作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由于目前日间照料站还没成型,只有一些琐碎的服务,且由社区人员来做,所以不收费。今后真正运作起来,应该会按照老人的经济情况分为有偿、低偿或无偿服务。“如果全部由政府承担,费用太高”。

  南宁市民政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宁市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尚处于发展阶段,一些社区确实存在着人员配备跟不上硬件设施等问题,随着时间的发展,配套设施也会逐渐完善。目前政府正在抓紧时间研究新的政策,南宁市的居家养老服务有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有偿服务

  “一键通”遭遇“不通”尴尬

  社区里的老人需要帮助时,按下“一键通”,马上会有人上门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紧急救助等服务——2010年5月起,在南宁推行的一种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一键通”的特点是使用方便。据推广该系统的广西南宁杭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介绍,这种系统自杭州引进南宁后,至今为止已在南宁市安装了3500多台。老人只需要按一下呼叫系统,24小时有专人监控的服务中心就能在30秒内收到信号,并于1分钟内做出反馈;而且这个呼叫系统更大的功能在于,可通过它实现找保姆、请家政、修家电或者上门陪聊、陪老人往返医院等日常的生活求助。简而言之:它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很多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的“空缺”。

  在大板二社区,曾选择居家养老服务的有700多人。其中,政府为低保户、困难户、优抚对象等300户老人家庭免费安装了“一键通”。除此300户以外,其余的老人家庭如要安装“一键通”,则要交纳初装费300元,每年使用费120元。

  该社区的曾主任说:“许多老人不相信‘一键通’这么方便,不愿意安装;有的老人安装后,很长时间也没使用过,认为没用且还要交钱,就拔掉了。”此外,由于“一键通”涉及的各项服务大多是有偿的,一些老人也就不愿意安装了。

  菠萝岭社区专门负责老人事务的黄少芬说,社区原来有6位独居老人,不久前过世了一位,现在还有5位,其中安装“一键通”的有3位。“一键通”也是由城区民政局出资于2010年11月安装的。去年的一天,“一键通”系统通知她,韦起珠老人按了紧急呼叫。赶到老人家以后才知道,老人并没有事情,只是不小心碰到了“一键通”的按钮。黄说,除了这一次老人不小心碰到的紧急呼叫,另外两位老人的“一键通”都没有使用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老人不用“一键通”,也说明这几位老人目前身体都还不错。实际也是如此,他们都可以买菜做饭,自己照顾自己。

  在新竹社区,安装“一键通”的老人也不多,最多时只有8名。南国早报记者了解到,除了以上曾主任所提到的,还有一个阻碍因素是,安装“一键通”的前提需要老人家中有座机电话。而事实上,现在很多老人使用的是手机。因此,没法安装。

  不能否认的是,通过“一键通”,确实有效地关爱到了一些老人。

  期待突破

  能否由政府购买服务

  据南宁市民政部门介绍,南宁市目前的老人有109万(含6县6城区),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对于一些独居老人,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时,也有些顾虑。尤其是突发状况,如老人突发疾病需送医就诊时。“如果家人不在,费用谁来垫付倘若病情严重,家属赖上工作人员咋办”工作人员表示,如何更好地避规风险以及责任分担问题,亟待相关部门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在大板二社区,曾有一位独居老人的家人,想将家中的钥匙留一份给邻居,以方便邻居照料老人。一邻居表示愿意接手,但最终却受到自己爱人的阻挠,“万一人家说家中丢失了贵重物品咋办”之后,该老人的家人又想将钥匙转给社区,社区也有顾虑,最终这钥匙没能转出去。

  面对空巢及独居老人的需求,一些社会服务组织开始尝试努力。

  今年10月,在广西廖荣纳基金会的支持下,八桂义工“关爱空巢老人”项目正式启动。项目组目前对五一东路社区、永和社区等3个社区的20名“空巢老人”进行心灵陪护,每周定时前往老人家里看护,每月组织空巢老人小聚会。这些老人中,独居老人占了16名。从两个多月的服务来看,社区及老人的评价极高。该项目负责人表示,如果有足够的项目资金,该服务项目能服务到更多的空巢、独居老人。

  有专家指出,在照顾独居老人方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是一种不错的尝试。因为这样一来就有了竞争,服务方面会做得更好。但若要长效地保持,关键还是在投入。

  对此,南宁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丁振辉表示,帮护机制更多是集中在社区。现在南宁市的志愿者组织还不成气候,大多呈“零敲碎打”状。很多时候是在雷锋月、重阳节、端午节等重大节假日,才到各敬老院、社区开展慰问活动。另外,志愿组织缺乏专业的技能培训,也没有几个团体坚持长期开展这样的服务。他表示,以后的发展方向是,政府给予一定的经费,组织这些机构开展相关的技能培训,“但这些都要慢慢来,没有那么快”。

  [ 相关链接 ]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提出,地方政府要支持建立以企业和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要通过制定扶持政策措施,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定制服务;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规范化、个性化服务。要支持社区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引入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企业,兴办或运营老年供餐、社区日间照料、老年活动中心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