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中石化输油管道爆燃,安全令人质疑。据目前消息,初步原因是管线漏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爆燃发生。漏油为何轻易能进入市政管网,输油管道距离市政管道为何如此之近,相关维护、设计是否存在缺陷23日晚,青岛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承认,事发管线与市政管线存在冲突,将对当地地下管线排查改造。(11月24日《北京青年报》)
48条鲜活的生命、136名伤者,以及不可估量的财产损失,这些可能在很早以前就进入了隐患危害预列的清单。祸患积于忽微,输油管道漏洞能够轻易进入市政管网,绝非偶然。首先是城市建设过程中规划的冲突。此次事故的系东黄复线管道,1986年7月建成投产,事发地段管线在当年还是郊区,随着城市长大,郊区变城区,其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变得突出起来。在建设过程中,相应的管线是迁还是留,是避让还是置之不理理应进入规划的视线,在公共安全的框架内,有一个系统的方案。显然,从事故的结果来看,管线并没有纳入相应规划的议事日程。
其次是建设的无序。原有管线没有迁走,那么建设应削足适履,安全间距与人口密集应有所考虑与控制。在管线周围分布着大量的幼儿园、居民区以及商场,可见,原油输送管线存在的危害没有得到应有的预估。更重要的是,原油输送管线与地下管网的冲突,在建设过程中,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再次是各自为政。中石化与青岛市是央企与地方关系的缩影,各自为政,缺少沟通,无法兼顾双方以及长远公共利益。比如,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曾在2011年9月和2012年9月发布《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东黄(复)线、东临线隐患整治工程环境信息公告》,称“部分管道陆续被占压,导致管道无法维修,即使一些没有占压的建筑物也离管道较近,无法进行管道防腐层大修。”
谁埋下了管线冲突的安全炸弹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城市的近利与短视思维使然,与当下城市建设与管理,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重眼前轻长远的思维如出一辙,只不过这次的后果来得更猛,更令人始料不及。欠下的债终究是要还的,然而拿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来买单便是无辜之殇,公共管理的良知或许更该自省。尽管事故之后,当地政府表示将对当地地下管线排查改造,完善行走在鲜血之上,足以引人为鉴。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广西融安:志愿者包粽迎端午
2021年6月11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融康社区老年人康养中心,青年志愿者们与给老人一起包粽子。当日,融安县财政局的党员志愿者来到融康社区开展“浓情端午节,送粽暖人心”爱心活动,与社区老人欢聚一 【详细】
广西新冠病毒疫苗第一针接种突破1000万人
5月23日,记者从自治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专班获悉,广西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3日18:00,全区新冠病毒疫苗第一针接种量突破1000万人,完成国家下达广西6月9日前第一剂次任务的 62.15%。 【详细】
最新!南宁发现核酸检测显示阳性人员1例,初步判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2021年5月24日,南宁市根据广州市荔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协查函,在对协查重点人员进行排查及核酸检测中,发现核酸检测显示阳性人员1例。 【详细】
桂柳高速六标假日加快施工确保早通车
5月1日,在桂柳高速公路融安段六标段建设工地,中交四公局建设者们在进行施工作业。当日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在桂柳高速柳州市融安县段第六标段,工程建设者们放弃假日休息,坚守工作岗位,加班加点进行施 【详细】
快查!2021广西公务员笔试成绩出了,分数线划定
经研究,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合格分数线(以下简称合格分数线)公布如下: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