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5日 来源:当代生活报 作者:叶丽萍 邓子霖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核心提示

  如今,手机作为生活必需品,已完全渗透进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醒来第一件事是看手机,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是玩手机,甚至有的人走路也在玩手机,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手机控”。“手机控”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健康危害低头族们如何才能摆脱手机依赖

  【案例】

  “手机控”各种血的教训

  当“手机控”越来越多,全国各地也发生了不少和手机相关的案例,有的让人啼笑皆非,有的让人悲痛不已。

  据《东南快报》报道,8月10日,福建漳州一对刚结婚的夫妇,由于新郎过于热爱玩手机刷微博,竟然在新婚之夜仍不停手,新娘一气之下提出离婚。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8月11日凌晨,河北邯郸市肥乡县郭家堡一位少女蹲在厕所长时间玩手机,没成想双腿麻木摔入茅坑被有毒气体熏死。

  据《十堰晚报》报道,10月10日晚,湖北17岁女生商某与同伴外出聚餐时,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一脚踩空,不慎跌入深坑身亡。

  据《长江商报》报道,8月27日,在湖北郧县南化塘镇,为了玩一部能上网的手机,13岁的雄雄勒死了大自己两岁的姐姐。

  这一个个案例都是“手机控”血的教训啊!不仅如此,过度迷恋手机还影响着个人的身体健康。

  23岁的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小谢,由于用手机长时间玩游戏、刷微博、看电影等,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他由视力正常变为近视400度。

  “长期在光线较暗的地方使用手机,手机对眼睛的伤害比电脑辐射还严重。由于手机屏幕小,字也小,长时间使用的话,会使眼睛出现干、痒症状,并致使眼睛黄斑区损伤,看物体有黑影、模糊、变形,从影响视力。”广西民族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唐秀武介绍,医院经常会接到一些由于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引起眼睛不适的案例,医生提醒,市民应尽量改掉长时间使用手机的习惯,从而避免眼睛因此受损伤。

  【调查】

  不少人每天玩手机超5个小时

  像小谢这样的“手机控”不在少数,根据记者的抽样调查,在随机采访的15个人里,100%的人表示“手机是生活必不可少的”,而在“手机使用时间”这个问题上,33%的人每天使用手机达到5小时以上,46%的人表示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必须要玩手机。而高达66%的人表示“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信号,会感到焦虑和无力,脾气也暴躁起来。”

  手机依赖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不管我们在路上,在还是吃饭,睡觉前,手机不离手已经是普遍的情况,不少人对此表示无奈,“手机不仅偷走了我们的的时间,而且也影响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感觉我们已经被手机捆绑住了。”一位80后白领说道,除了时间被占用,过度使用手机、以来手机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分析】

  这是一种回避现实的心态

  广西心理协会的曹秘书长表示,手机依赖症其实是一种“瘾症”,曹秘书长表示,单纯的各种“控”并没有太大问题,但是手机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若是对手机已经产生“依赖症”的话,往往是一种过分追求成功的心理机制在“作祟”,“渴望交流,害怕与人群失去联系,一方面又忽略了与朋友、亲人的交流,埋头手机寻找另一种成功感,这是一种回避现实的心态。”

  对于手机依赖,很多人已经有所察觉,网上更是充斥着各种摆脱手机依赖症的方法,“将智能手机换成普通手机!”“关机5天,挑战‘手机依赖症’!”“晚上睡觉前再玩手机就剁手!”网友们热闹的探讨着,对此,曹秘书长表示,要摆脱手机依赖症,最根本的办法就要先找出自己依赖手机的原因。

  “多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急于获取那么多的信息我为什么要急于成功我在回避什么”找到问题的根源之后,不断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暗示自己手机并非唯一的快乐来源,无聊的时候不要第一件事就拿起手机,而是多选取其他的事情来做,比如看看书,听听音乐,吃点东西,和周围的人聊天等。对于一些依赖手机建立和维护社交圈子的人,可以在现实生活中重建一下自己的社交圈,譬如定时和几个好友见面聊天来疏解郁闷。“慢慢地通过玩手机之外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从而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曹秘书长介绍,对手机过分依赖,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更是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对手机依赖过度,容易逐渐形成偏执、逃避的性格。”除此之外,曹秘书长还特别提醒,家长不应让学龄前儿童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习惯了手机屏幕彩色、动态的模式后,上学了很难适应看平面的黑板,注意力不集中,大脑发育也会受影响。”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