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4日 来源:南国早报 作者:刘鹏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朱慧卿/画

 

  漫谈万象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官僚主义作风的典型表现,老百姓最反感。反感不光是因为大家对它的心理感受不好,更是因为它是真折腾人、真耽误事。比如家在外地,人在北京工作的小周,因私办理护照,自2012年10月开始,前前后后往老家跑了六趟。有网友在经受过这样的“折磨”之后,直接感叹道,相关政府部门是在“用权力玩弄百姓”!(相关报道见本报今日A18版)

  分析起来,到政府部门办事难,具体存在三大让人恼火的问题:一是“踢皮球”。本来按法律和规定等相关要求,明明A部门能办的事情,一些具体负责办事的干部,却硬是将百姓指使到B部门,B部门再把责任推给其他部门。如此大玩“太极推手”,老百姓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最后往往还是一头雾水。

  二是“人不在”。一些机关办公室如此,一些政府部门专设的办事窗口也会出现“学习去了”、“开会去了”、“休假了”之类的人不在岗等现象。甚至所有的手续都办完了,最后找负责人盖章时遭遇“铁将军”把门,害得群众不得不再跑一趟甚至数趟。

  三是“差证明”。涉及老百姓生活和利益的一些事务,本来并没有必要这样那样的证明,但一些部门却必须样样俱全。比如按法律规定,小周办理护照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和户口本及复印件,但一些部门要的材料却有:无犯罪证明、公司在职证明、公司营业执照、公司外派人员资格证明等。而且,相关工作人员还不一步到位告诉办事者到底需要哪些证明,害得办事者奔波几次,这岂能不让老百姓上火

  以上三大问题,是政府机关“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的直接表现。分析起来,一方面是政策缺乏灵活性所造成的,比如一些地方具体政策要求中,不必要的证明要的太多。另一方面,相关政策执行者、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人本意识等也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权力是用来为老百姓服务的,当权力被人们感觉到是在“玩弄老百姓”时,显然已经偏离了目标,背弃了宗旨和原则。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从简化相关手续入手,让老百姓不再“办个准生证要盖30多个章”,办个护照得跑6趟老家;另一方面,必须严格要求与坚持改善机关工作作风,提升政府机关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和为人民服务意识,坚决对官僚主义说不!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