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2日 来源:当代生活报 作者:关海芳 王量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吃饭不能发出声响,夹菜只能夹自己面前的,串门最忌急拍门…… 郭德纲微博细数传统礼仪引爆网络

  

  餐桌上的郭德纲

  宠爱孩子要有度(资料图片)

 

  家长学校

  ■生活报记者 关海芳 实习生 王量

  核心提示

  “人活一世要有规矩。全家人围坐用餐,大人不动孩子不能动;吃饭坐哪就不能再换,端着碗满处跑那是要饭的。不许用筷子敲盘碗,这有乞丐之嫌……”9日,相声演员郭德纲这条开讲规矩的微博一经发出,立即引发众网友围观。短短一天时间,转发量就超过4.5万次,评论也达到1.2万次。

  开讲规矩

  郭德纲微博引热议

  近日,郭德纲一条开讲规矩的微博甫一发布,立即引起网民热议,以下即为其微博节摘:

  @郭德纲:一日与师哥王少立先生聊天,提起我儿麒麟一劲夸奖。“少爷挺懂事。”“怎么呢”“每次见面都知道站起来打招呼。”“这不应该的吗”“唉,现在的孩子们净不懂规矩的。”我愣了一下,细细咂摸规矩这两个字……

  人活一世是要有规矩的。有礼数有体统,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在街上走,穿着打扮看娘的手艺,说话办事显出爹的教导。

  全家人围坐用餐,大人不动孩子不能动。长辈坐正中,其他人依次而坐……吃饭坐哪就不能再换,端着碗满处跑那是要饭的……夹菜只许夹前面的……筷子不许立插米饭中,因为象征香炉……客人添饭时一定不能说:还要饭吗必须问:给您再添点

  上人家串门,敲门时先敲一下,再连敲两下,急促的拍门属于报丧,本家必不悦。

  另外,大人教育孩子还有许多琐碎事。不许叉腿待着,不许咋咋呼呼,不许嘬牙花子,不许斜着眼看人,老话说眼斜心不正。不许撸袖子挽裤腿,不许抖腿,所谓男抖贱女抖浪。与人交谈必须称您,第三人称尊称要说怹(tan)。

  心态各异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不少懂理守礼的孩子,也会看到一些孩子不讲规矩,吃饭满屋跑,甚至要家长端着饭碗在屋外追着边玩边吃。那么,对郭德纲所说的这些老规矩,家长们的看法又如何

  昨日,本报记者随机对南宁部分家长进行了采访,发现家长们的心态各异。

  心态一

  严守老规矩有好处

  在饭桌礼仪方面,本报《家长学校》QQ群里的“绿橘子”就比较传统。她表示,自己小时候,家里的老规矩是走路轻声、说话细语、笑不露齿,女孩子坐凳子只能坐三分之一,吃饭不许讲话。现在,家里对笑不露齿这样的要求是没有了,但吃饭的规矩没有变,必须全家人都到齐,并且长辈先动筷子了,晚辈才能开吃。吃饭过程中,晚辈还要随时观察长辈的饭碗,发现饭没了,要及时放下自己的碗筷,帮长辈盛饭,等等。

  “绿橘子”说,她小时候不理解,为什么夹菜只能夹自己面前的。后来长大了,走上社会,才明白为什么长辈要这么要求自己,教会自己讲礼守德。所以,现在,她平时对儿子要求也很严,基本是按照过去家里的老传统老规矩对其进行教育。

  群友“独行客”也表示,从小他就教育女儿,吃菜不能夹别人面前的菜,只能夹自己面前的菜。还有,吃完饭要叫别人慢慢吃,这是礼貌。还有的家长表示,“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是《弟子规》的内容,就应该按这样的老规矩来教导孩子。

  心态二

  遵守部分规矩,守礼就行

  现代社会毕竟不同于以往,孩子能守礼就行,不必完全按老规矩办事,这也是不少家长的心态和做法。

  对论资排座等老规矩,群友“细细连连”说,平时他没有教孩子太过讲究座位的排行,特别是在家里,每个人都有固定的座位,久了就成了习惯。其他一些基本礼仪会教,比如吃饭不能敲碗。但有时孩子调皮,偶尔也会敲,这时大人要批评、教育孩子。

  在南宁市人民北二里社区工作的赵凯春告诉本报记者,小时候,父母对子女的要求还是比较严的,比如吃饭时不能讲话,坐哪里也有讲究。但现在,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不会那么严了,大家每天忙着上班或是做生意,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原本就不多,吃饭时交流一下,也未尝不可。不过一些礼仪还是要讲究的,比如手要拿碗,不能一只手放在桌下等。另外,关于敲门的礼节,也没规定孩子一定要怎么敲,敲多少下,只是教育他们不能急拍。

  还有家长表示,会教育孩子遵守部分老规矩,但不会凡事讲究,孩子能守礼就行。

  心态三

  孩子愿吃饭就不错了

  也有家长表示,当然希望孩子能懂规矩,但实际情况却是,家里连老人在内,4个大人守着一个孩子,孩子愿意吃饭就不错了。

  张女士的女儿今年5岁了,“直到现在,她吃饭还要老人喂,对此我是坚决反对的,但老人实在太疼孙女了,非要喂,我们也没有办法。”她说,平时在家里,基本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吃饭的时候,也是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其实,她也希望能对孩子进行一些传统教育,毕竟孩子以后走向社会得靠她自己,但在老人的坚持下,实在有心而无力。

  还有家长表示,平时孩子愿意吃饭就不错了,其他的实在管不了那么多了。

  专家看法

  灵活传承传统礼仪

  听完本报记者转述郭德纲微博的内容,及南宁部分家长的观点后,广西师范学院教授、广西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黄桂秋表示,郭德纲说的很多内容都是待人接物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礼仪。现在一些孩子由于缺乏传统礼仪教育,不仅不懂规矩,甚至有点无法无天。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现在独生子女多,老人、孩子父母每天围着孩子转,没有很好地注意对孩子进行传统礼仪教育;二是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增强,外来文化无形中对中国家长的教育理念产生了一些影响,比如国外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并不像中国那样,讲究儒家提倡的长幼辈份等,一些家长觉得没有必要过于强调这些传统规矩。但他个人认为,坚持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很有必要!

  当然,在传承过程中,也要适当讲求灵活性。比如郭德纲提到受宠的孩子可以挨着老人坐,但座椅不可高于长辈等,而现在的座椅都一般高,所以,对一些小节,只要不伤大雅,不涉及原则问题,完全可以在遵守老传统的同时有一定的灵活性。至于急促拍门属于报丧这一说法,黄桂秋表示,各地风俗不一样,并非所有地区都是这个规矩。

  相关链接

  经典餐桌文化

  ●起筷有序:起筷前晚辈一定要先请长辈吃饭,长辈说“起筷”后,大家一起说“起筷啦”,然后才能动筷子。

  ●飞象过河:即筷子不得夹到对面去。

  ●筷子落地:如果不小心掉下一支筷子,要赶紧将另一支也弄掉,寓意“开心快乐,好事成双”。

  ●人摇福薄:吃饭时不宜摇腿,俗话说“人摇福薄”。

  ●食鱼禁忌:吃鱼可以先吃鱼腩或尾或背,但不能先吃头或翻鱼身。

  ●打破碗碟:小孩不小心打烂碗碟,一旁的大人会说“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然后拾起一片放到高处藏起来。

  ●盛饭留荫:盛饭不能一勺过,至少要添一添,寓意添丁添财添福添寿……留荫就是饭装到碗外,代表会惹是非。

  ●吃不出声:吃饭时嘴里不可以发出声音,更不能用筷子敲打碗边,俗话说:“食饭敲钟,抵肚饿祖宗。”

  “广西版”餐桌规矩

  ●壮家迎客:壮家遇到客人到访,一般是男主人陪客,女主人和其他女性不入席。

  ●夹菜习俗:在广西一些地方,不管客人喜好如何,都有主人帮客人夹菜的习俗,总之,客人的碗里不能没有菜,以显示主人热情好客。

  ●串户吃饭:在广西苗族地区,至今仍流行“打同年”的习俗,即约好时间后,整村人到另一个村去同吃同住几天。在平时,家家户户常串户吃饭,主人视此为相互友好的表现。如果受邀不去,会被视为不友好。

  ●吃油茶只能用一根筷子:到侗家做客打油茶,第一碗油茶必须端送给座上的长辈和贵宾,以表敬意,然后依次端送给其他客人,最后才是主人。喝油茶也有规矩,只能使用一根筷子,各人接到第一碗油茶后,必须等主人说“敬请”,才可以开始喝。喝完则由主妇添茶。每人至少喝3碗,否则会被认为对主人不尊敬。3碗过后若不想再喝,需把筷子架到碗上,作为不吃的表示,不然,主妇还会不断端送油茶。这是侗家热情好客的表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