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22日 来源:南国早报 作者:胡艺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过了中秋,月饼就会掉价,变得无人问津。9月19日,记者在重庆市各大超市看到,298元的盒装月饼,现价25元。中秋盒装月饼大多1~3折甩卖,上演最后的疯狂。但如此疯狂的促销也难保月饼被市场完全消化,那些剩下来的月饼,流向何方一直是大家想弄清楚的。业内人士称,对此目前并无有效监管,下架月饼最终去向全凭商家的良心。(据《重庆商报》9月20日报道)

  作为一种时令产品,不仅是重庆,中秋节一过,其他地方的超市、酒店、食品店没卖完的月饼都会撤柜下架。而“下架月饼最终去向全凭商家的良心”的说法显然不能让人放心,那些撤离柜台与厂家库存的月饼流向何方,无疑值得追问。

  当然,商家可以交给厂家销毁处理,厂家也可以低价卖给员工、免费发给职工、低价出售给饲料厂,等等。这似乎都不是问题。但是想想当年南京的冠生园月饼陈馅事件与皖毛毛速冻食品有限公司出售的变质“黑心粽子”,笔者就一直放心不下。还有媒体曝光的八年依然油光发亮的“饼坚强”,让人心有余悸。作为消费者,我们想问的是,相关部门对节后月饼处理的监管措施到底有没有下架月饼是由商家自行处理,还是退回厂家真的被销毁、卖给饲料厂,还是被旧物新用,冰冻起来,留给来年再用消费者需要一本明白账。既然月饼可以八年不“坏”,既然业内人士称“下架月饼最终去向全凭商家的良心”,如果没有监管制度跟进,谁能担保商家与厂家的利润血管里会自动流淌道德血液谁能担保他们的良心不会发霉变质

  月饼是我们年年都要吃的节令食品。我们宁愿相信商家与厂家会妥善处理下架月饼,但鉴于市场的复杂性与过期、变质食品事件频频曝光的事实,我们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商家与厂家高度自律。笔者认为,要保证下柜月饼不会“翻新”后再度流入市场,一方面,中秋节过后,厂家、商家要自证清白,主动披露下柜月饼的去向,接受消费者的监督,不能让没有卖完的月饼一夜蒸发,去向不明;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积极履行监管责任,督促商家与厂家妥善处理下柜食品,特别是过期食品,并且通过媒体交代下柜月饼的流向,避免市民买到“饼坚强”与再加工的“月饼馅”。消除消费者心中的怀疑空间,树立市民对食品市场的信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