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4日 来源:华尔街日报 作者:Craig Stephen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香港国际机场(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的旅客都会听到一个不同寻常的规定:禁止携带超过两罐婴儿配方奶粉离港。如果违反上述规定,违反者可能会被处以最高两年的监禁,或者64,480港元(约合8,305美元)的罚款。

 

  在购物圣地香港,配方奶粉似乎不是常规的热销免税商品。但由于中国内地游客的大批购买导致香港奶粉短缺,香港实施了对这一常备商品的限购令。

 

  这个极端的例子只是中国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的一个证明。在中国十几亿人口寻求安全食品之际,预计包括进口食品和全球软商品在内的大量商品的销售都将出现增长。

 

  人们对中国内地婴儿配方奶粉丧失信心要追溯到2008年,当时,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儿配方奶粉导致六名婴儿死亡,30万名婴儿患上痛苦的肾结石。这件事的破坏性影响仍然存在,因为人们怀疑,为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有关部门封锁了相关消息。

  五年之后,中国自身存在系统的食品和环境危机的现状已经越发清晰。在今年爆出一连串越来越恐怖的食品安全丑闻之后,人们现在开始担心,“中国制造”是否会给自己带来性命之忧。

 

  致命的H7N9禽流感病毒卷土重来,不法商贩用老鼠肉冒充羊肉,数千头死猪漂在上海的黄浦江上。以至于当上周有报道说广州一半的大米镉元素超标时,这个消息甚至没有成为头条新闻。

 

  这就导致人们对中国食品行业的信心已经瓦解。

 

  上述情况引发的一个后果是,有关部门、企业和个人可能都会采取行动远离有毒食品。在更广泛的中国经济未来出现放缓之际,这带来了一个投资主题。

 

  过去10年,中国首先成为了世界的外包工厂,然后又成为世界最大的建筑工地,在此期间,中国实现了大规模的、投资主导的经济繁荣。

 

  但也许不可避免的是,中国终究要为把发展和经济增长放在首位的做法付出代价──经济学家将其称为外部效应。目前的污染已经达到了如此严重的阶段,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已经成了人们的日常习惯。

 

  没有多少人对中国内地有关部门能很快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抱有信心。中国经济的政府引导性质意味着,当地方政府常常与造成食品污染的商业利益集团有密切关系时,监管法规的有效执行总会成为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老百姓对这一局面做出的可以理解的回应就是,到任何可能的地方去寻找安全的外国食品。中国需求正在从为其制造业机器寻找原料转到为其国内民众寻找食品。

 

  在中国政府寻求扭转中国经济的失衡局面、降低投资对经济的贡献之际,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预计将会提高。消费目前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只有35%。中国家庭为了满足吃上安全食品这一基本需求,应该愿意增加自己的食品开支。

 

  对跨国食品和零售企业来说,中国需求的结构性改变看来是好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当英国食品零售企业特易购(Tesco PLC)在上海的一家新店今年早些开业时,它打出的一条横幅上写着“特易购:你能信赖的食品”。

 

  但外资品牌在中国开展业务也会多面临更多挑战。今年早些时候,有报道说百胜餐饮集团(Yum Brands Inc.)旗下的快餐连锁店肯德基(Kentucky Fried Chicken)在中国采购的鸡肉抗生素超标,此消息使这家中国最大的快餐连锁店受到了打击。此后发生的禽流感疫情使这些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但总的说来,中国人仍普遍认为外国品牌的食品是更安全的食品选择。

 

  但对中国政府来说,中国消费者对国内食品普遍持拒绝态度是一个问题。

 

  中国显然不可能长期依靠外国食品来养活老百姓。与此同时,中国执政党必须认识到,如果它允许自己的老百姓陷入被系统性毒害的境地,它就是在给自己积累麻烦。

 

  我们上周看到了一个对这一问题做出的机会主义回应,这一回应似乎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

 

  世界最大的猪肉加工和生猪养殖企业、总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Smithfield Foods Inc.同意被中国一家肉制品生产商出资48亿美元收购。

 

  这看起来像是一个现实主义的解决办法:对买家中国双汇集团来说,这一交易除了让它买到一个受到公众信赖的食品品牌外,还能使它获得大规模生产卫生食品的专门知识。与此同时,在新所有者的带领下,Smithfield抓住中国市场增长机会的可能性将大为提高。

 

  人们真的不应该对这桩收购交易感到意外。中国一直在购买石油、铁矿石和其他大宗产品资产以满足国内的工业需要。现在随着中国对海外资产的嗜好出现变化,投资者可能希望为中国下一波的资产收购潮做好准备。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ZT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