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学者
今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约翰·格登,其实是位“励志哥”——15岁时,他求学于著名的伊顿公学。当时,格登的生物成绩倒数第一,其他科学科目也排名非常靠后,被同学讥笑为“科学蠢材”。一名老师这样评价他:“我相信格登想成为科学家,但以他目前的学业表现,这个想法非常荒谬,他连简单的生物知识都学不会,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
格登之所以能从“倒数第一”起步,到最终获得诺奖,除了与其自身的努力坚持分不开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所处的环境,并没有将其“抛弃”,仍旧为其实现自己的理想、发展自己的兴趣提供了空间。
少年时的格登,曾被生物学深深吸引,在学校养过上千只毛毛虫,并看着它们变成飞蛾,此举引起了老师的强烈反感。你看,虽然老师断定他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对他的作为强烈反感,但他还是在学校里养了毛毛虫,还成功地看着它们变为飞蛾。老师认为学生不具备成功的潜能是一回事,是否允许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是另一回事。如果用“单一成才目标灌输”的中式教育体系来观察,格登的经历简直是段“传奇”。
格登的“传奇”还没结束,在求学路上艰辛前行的他后来终于考入牛津大学。他最初读的是古典文学,后又转向动物学,正式开始了科研生涯。如果他处在我国“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学籍管理制度下,如此轻松换专业也是无法想象的。可以说,“差生”格登的获奖,不折不扣地颠覆了中国教育界的认知。
每年诺奖颁发,我国社会都会产生诺奖焦虑,寻思什么时候我国科学家获得诺奖。其实,与其羡慕嫉妒恨,还不如反思我国当前的教育环境和学术环境,何时我国能有像格登求学时的教育环境,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选拔学生,不扼杀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的空间,我国科学家批量得诺奖的时代也就不远了。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广西融安:志愿者包粽迎端午
2021年6月11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融康社区老年人康养中心,青年志愿者们与给老人一起包粽子。当日,融安县财政局的党员志愿者来到融康社区开展“浓情端午节,送粽暖人心”爱心活动,与社区老人欢聚一 【详细】
广西新冠病毒疫苗第一针接种突破1000万人
5月23日,记者从自治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专班获悉,广西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3日18:00,全区新冠病毒疫苗第一针接种量突破1000万人,完成国家下达广西6月9日前第一剂次任务的 62.15%。 【详细】
最新!南宁发现核酸检测显示阳性人员1例,初步判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2021年5月24日,南宁市根据广州市荔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协查函,在对协查重点人员进行排查及核酸检测中,发现核酸检测显示阳性人员1例。 【详细】
桂柳高速六标假日加快施工确保早通车
5月1日,在桂柳高速公路融安段六标段建设工地,中交四公局建设者们在进行施工作业。当日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在桂柳高速柳州市融安县段第六标段,工程建设者们放弃假日休息,坚守工作岗位,加班加点进行施 【详细】
快查!2021广西公务员笔试成绩出了,分数线划定
经研究,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合格分数线(以下简称合格分数线)公布如下: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