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就是一种“信任的访问”,是群众对我们有关部门能够帮助其解决问题寄予希望。日前,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在会见优秀信访干部潘作良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报告团成员时如是说。
社会转型时期,不同利益互相交织,不同观念相互碰撞,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层出不穷。体现在普通群众身上,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在合理诉求未受重视时,有意见向政府反映,有困难找政府帮助,有难题找政府解决,成为很多群众的第一选择。
怎么样看待群众的信访行为?为什么群众愿意选择信访渠道而不是别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从根本上说, 就是因为群众对政府有一种信任。从他迈开信访之路的第一步开始,他在内心深处就把政府当成了一个“说理的地方”。这与政府的定位是完全一致的。如果没有这种信任,群众就不会来找政府,不会来“麻烦”政府。即使是为同一件事情反复上访甚至越级上访的群众,他对政府仍然是信任的。
信任应该是相互的。群众信任政府,政府官员也应该相信群众。但是在工作实践中,有些同志对此并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上访群众存在排斥、厌烦的心理;有的宁愿拿出经费、派出专门人员“截访”,而不愿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在前不久《人民日报》联合《人民论坛》杂志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39%的基层领导干部认为,接访是“为了避免越级上访给上级领导机关带来麻烦”和“以防小事变大,给政府抹黑”;还有受访者认为,接访主要是因为工作需要和任务安排。可见,在一些领导干部的心中,还谈不上对上访群众的信任。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的意见》、《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 定期组织干部下访的意见》、《关于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的意见》等3个文件,提出了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的“最低标准”,并将其上升为“规定动作”,其中狠抓干部作风、端正执政理念的用意十分明显。怎样看待群众的上访行为,是贯彻落实这3个文件的思想前提;能不能把信访视作“信任的访问”,是每一名领导干部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必须解开的一个“思想扣”。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我区细查中央巡视组移交线索 转办3662个信访件
11月8日,记者从自治区纪委获悉,今年7月28日至9月27日,中央第一巡视组对我区开展了巡视。11月1日,中央第一巡视组向我区反馈了巡视情况。连日来,我区依托广西纪检监察信访信息管理系统,对中央第一巡视组移交的信访举报件独立录入、编号、统计,并实行分类办理。目前 【详细】
博白成功化解84件信访积案
“以前这段路上经常落满碎石,不仅影响行车安全,轮胎碾过溅起的石头也容易伤及路人;现在干净多了,走路很放心。”博白县松旺镇居民冯少彬说。 【详细】
我区人大信访工作探索新机制
“人大代表及法律专家参与评查了21宗接访案件,目前已审核办理13件,办结5件,被督办单位回复10件,信访满意率达85%以上。”7月10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实践证明,从今年5月底正式建立的人大信访案件咨询和评查工作引入人大代表、法律专家共同参与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