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4月2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金 恒 蒋卫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从金秀瑶族自治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口片传来喜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瑶山鳄蜥在保护区科研人员的细心饲养下近日一胎产下七子。

  瑶山鳄蜥又称雷公蛇,属独科种,为我国特产。1928年由广州中山大学生物考察队任国荣等人首次在金秀大瑶山内发现,1930年德国学者确认为异晰科鳄蜥属,定名为瑶山鳄蜥,现已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珍贵动物。

  瑶山鳄蜥为卵胎生爬行动物,适生于大山小冲沟中;喜欢栖息在有乔木林,林下有乔灌木藤蔓,地表植被潮湿阴凉,透光度在20%左右有流水的积水窝附近。平时卧于小树枝上(故又名大睡蛇),一受惊扰,便从树上跳入水中躲藏。食性复杂,以小青蛙、蚯蚓、蚂蚱、金龟子、蜻蜓、蟑螂等为主。

  2002年至2004年,科研人员在两广境内进行资源考察,查实两省(区)仅存活800至900条瑶山鳄蜥,为1992年考察统计3000条的30%甚至20%,已濒临灭绝。面对瑶山鳄蜥濒临灭绝的现实,为了拯救这个世界珍稀物种,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大瑶山保护区与广西师大合作开展“瑶山鳄蜥人工繁育与放归大自然实验”。这次瑶山鳄蜥人工繁育的成功对研究动物进化,物种演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丹子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