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这个千古流传的神话,正在成为中国航天的现实。
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海拔1500米的西昌,有着“月亮城”之称。火箭升空的那一刻,西沉的夕阳和火箭喷出的烈焰在天幕上组成了一幅奇妙的图景。
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03次飞行。
18时29分,嫦娥一号离开托举她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进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50930公里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开始了100多万公里的奔月之旅。
未来两周内,卫星将经过4次变轨、2次-3次中途修正和3次近月制动,最终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环月轨道,对月球开展科学探测。
在这个与地球最近的星球上,至今还没有中国人的足迹,却有一座以人类飞天第一人——明朝人万户命名的环形山。
1970年发射东方红一号至今,中国的卫星与地球的距离均在8万公里以内。而嫦娥一号离开地球的距离,整整38万公里。
这一数字,使嫦娥一号成为中国发射的距地球最远的卫星,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表示,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的深空探测正式启动。
根据此前公布的规划,中国探月工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步实施:一期工程实现绕月探测,二期工程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和自动巡视勘察,三期工程实现自动采样返回。
作为“三步走”计划中的第一步,绕月探测工程于2004年初正式立项。
“这颗卫星最初叫‘探月一号’,后来改为‘嫦娥一号’这个诗意的名字。”绕月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说,“‘嫦娥’从‘月亮城’升起,这本身不就是件富有诗意的事情吗?”
神话传说和古典诗词中,“嫦娥”和她所居住的“月宫”,常常是代表着思念、爱慕等美好情感的意象。在嫦娥一号的升空地西昌,人们把美丽勤劳的彝家女子比作“月亮的女儿”。
梦想成真,中国航天人用了3年时间,就托举着完全自主创新的嫦娥一号进入太空。
据介绍,组成绕月工程的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中,数十项关键技术和设备在国际或国内属首次应用。
在预计为一年的工作中,前往月球“探亲”的嫦娥一号要完成四大任务:获取月球全表面三维图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探测月壤特性,探测4万公里至40万公里间地月空间环境。
绕月探测工程负责人说,中国本着和平开发利用空间的原则开展月球探测和深空探测活动,愿意与世界各国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嫦娥’的故乡在中国,但‘嫦娥’属于全世界。”这位负责人说。
据新华社西昌10月24日电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24日晚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地球轨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共同观看了发射。曾培炎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奋战在工程研制、建设、试验一线的全体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曾培炎说,探月工程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标志性工程。绕月探测作为探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探月工程及绕月探测的实施,对于巩固我国航天大国地位、提高国家科技和经济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广西融安:志愿者包粽迎端午
2021年6月11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融康社区老年人康养中心,青年志愿者们与给老人一起包粽子。当日,融安县财政局的党员志愿者来到融康社区开展“浓情端午节,送粽暖人心”爱心活动,与社区老人欢聚一 【详细】
广西新冠病毒疫苗第一针接种突破1000万人
5月23日,记者从自治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专班获悉,广西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3日18:00,全区新冠病毒疫苗第一针接种量突破1000万人,完成国家下达广西6月9日前第一剂次任务的 62.15%。 【详细】
最新!南宁发现核酸检测显示阳性人员1例,初步判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2021年5月24日,南宁市根据广州市荔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协查函,在对协查重点人员进行排查及核酸检测中,发现核酸检测显示阳性人员1例。 【详细】
桂柳高速六标假日加快施工确保早通车
5月1日,在桂柳高速公路融安段六标段建设工地,中交四公局建设者们在进行施工作业。当日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在桂柳高速柳州市融安县段第六标段,工程建设者们放弃假日休息,坚守工作岗位,加班加点进行施 【详细】
快查!2021广西公务员笔试成绩出了,分数线划定
经研究,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合格分数线(以下简称合格分数线)公布如下: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