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6月14日 来源:当代生活报 作者:周政光 李玉婵 李焕珍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核心提示

  西瓜底价滞销,瓜农难露笑脸。刚上市不久的本地西瓜,缘何如此迅速步入低谷?其深层原因何在?6月12日,记者深入南宁市江南区吴圩镇,对瓜农们进行了一番实地采访调查。

  西瓜丰收 瓜农亏本

 吴圩镇一位姓陈的瓜农今年种了十几亩西瓜。瓜熟时节,眼看着圆滚滚的大西瓜挂满藤头,他盘算着,今年怎么也得赚上一大笔钱,好好补偿补偿一季的劳作吧。6月12日,陈先生开着手扶拖拉机,拉了满满一车共1200公斤西瓜来到镇上瓜市售卖。一天下来,瓜是卖完了,翻出钱袋数数,1200公斤西瓜才卖了120元钱!面对每公斤1角钱的售价,他愣怔当地,怎么也笑不出来。

  其实,如此遭遇又何止陈先生一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吴圩镇偌大一个西瓜市场,满载西瓜的手扶拖拉机一字排开摆了几十辆,却极少有主顾问津。

  据了解,今年西瓜刚上市时,吴圩镇的西瓜售价还不错,每公斤能卖到1元至1.2元,好点儿的甚至卖到每公斤1.8元。但没过几天,西瓜售价就一路下跌。特别是6月9日以来,瓜价竟从几角钱一斤直跌至几分钱一斤!更令人不解的是,如此低价,却仍然无人问津。曾有一位瓜农拉着一车西瓜找到一位中间商,恳请帮忙批售。可那位中间商却称最近见不着一个外地收瓜老板,断然拒绝了他。采访中,看着市场内满地被遗弃或烂掉的西瓜,记者也只能为之感叹不已。

  据介绍,吴圩镇今年全镇西瓜种植面积约有3690亩。记者现场与几位瓜农算了一笔账,瓜农每种植一亩西瓜,仅购买瓜种、施肥、喷药等就需投资约500元,按每亩产量1000公斤计算,每公斤西瓜必须卖到0.5元才能回本。现在仅几分钱一斤的售价,瓜农亏大了!

  低价滞销 “症结”在哪

  那么,今年西瓜后期超低的售价甚至滞销,“症结”究竟在哪儿呢?从上市时间来看,南宁与邻省并没有太大冲突。广东西瓜上市较早,湖南、贵州则要比南宁稍晚;从市场销售情况看,本地西瓜刚上市时销售势头极好,从5月中旬到6月5日,几乎每天都有近百辆运瓜车往省外跑,市场需求量并不小。

  瓜农们普遍认为,造成本地西瓜后期低价滞销的主要原因是,近期雨量偏大,外省收瓜老板担心遭遇洪水途中受阻,因此不敢前来收购。

  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外省收瓜老板少了只是西瓜滞销其中一个原因,当地人只下得“厨房”,却上不了“厅堂”才是主要原因。吴圩镇之前曾有好几十个人周游在市场周边,大家都在坐等外省收瓜老板前来收购,然后充当中间商,帮助外省老板联系看货收购,从中赚取每斤几分钱的劳务费,根本没有敢为天下先的闯劲。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有相当经济实力的瓜农及中间商,问他们为什么明明有能力却不愿意做老板自己出去闯天下,一个瓜农说:“自己当老板去推销,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呀?我们都没出过远门,到哪儿都是人生地不熟的,出去还不是亏了回来啊?”一位中间商则答道:“自己做老板风险太大了,弄不好一年就都白干了,还要背上一身债。”

  看来,守着瓜地坐等他人上门收购,这种远远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经销模式,才是导致本地西瓜低价滞销的根本原因。

  痛定思痛 良方何在

  产销受阻,处境艰难。

  今年想要扭转西瓜滞销颓势似乎已经不可能了,但痛定思痛,明年我们应该怎么做?解决问题的思路到底在哪呢?

  从营销理论上说,商品经济的核心归根到底是市场开发和市场占有,它需要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而且要超前预测,中途应变,调控有方。如果人人只想着种瓜高产,而不考虑销路问题,能卖多少算多少,那么说一千道一万,你不过是在替别人打工。走不出流通领域的“单行道”,每年来来去去就那几位客户,那几个地区,老程式,老面孔,产品能卖出好价才怪。

  价值规律六亲不认,市场变化冷酷无情,瓜农们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下功夫求新求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大踏步前进。

  但愿明年瓜熟时节,我们能看到广大瓜农灿烂无比的笑脸。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