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8月12日 来源:南国早报 作者:邓振福 袁波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桂林市秀峰区甲山乡的农妇骆德妹,两年前不幸患上尿毒症,她的丈夫熊声仁得知换肾可以救妻子后,毅然决定捐一个肾给妻子。当他说出这个想法时,家人劝他“想清楚再决定”。8月2日,熊声仁瞒着八十多岁的母亲,借钱做了手术,将一个肾捐给妻子,演绎了一个感人的现代爱情故事

背着妻子四处求医

8月10日,记者在桂林一八一医院肾脏科见到了这对夫妻。

“两年来,丈夫为给我治病付出了很多,我心里非常感激。”躺在病房里的骆德妹说,她今年44岁,是桂林市秀峰区甲山乡熊家村人。2005年10月份,她脸部浮肿,全身无力,而且尿液也越来越少。当时,她曾到附近的小医院就诊,医生说她肾功能不全。之后,丈夫熊声仁带她来到桂林市区的大医院看病,她被诊断为尿毒症。

骆德妹说,丈夫为了给她治病,放下了家里的农活,经常背着她到公交车站坐89路到市区,再背着她去医院治病。一年多来,丈夫先后背着她到桂林的3家大医院治病,不断吃药打针和做血透,但疗效甚微。眼看家里为给自己治病债台高筑,丈夫每天忙前忙后,但自己的病情却一天天恶化,她便想放弃治疗,但丈夫不答应。

借钱也要捐肾救妻

熊声仁说:“我要早知道换肾能治好妻子的病,我早就捐了。”他说,看到妻子渐渐失去信心,他十分焦急,到处寻求良方。今年5月9日,他无意中从早报上看到《哥哥捐左肾给弟弟 姐姐捐右肾救妹妹》(见本报2007年5月9日“桂林新闻”版报道)后,便萌生出捐肾救妻的想法。第二天,熊声仁带着妻子来到了桂林一八一医院,向医生提出要捐一个肾给妻子。随后,医生给熊声仁夫妻做了配型检查,发现两人的配型相符。不久,医生定下了做手术的时间,但熊声仁一时凑不起手术费,他四处向亲戚朋友借,手术时间一再延迟。

熊声仁说,他打电话向亲戚朋友借钱时,他们听说此事后,都非常慷慨,有的还将钱直接送到医院来。但是他姐姐得知他要捐肾给妻子后,马上找到他,让他想清楚了再决定。同时,村委会的干部也提醒他说:“现在你们家里已经有一个病人了,你可是家里的顶梁柱,万一手术出点问题,那你们这个家怎么办?”夜里,熊声仁翻来覆去,难以成眠。他后来告诉记者:“如果不换肾,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共同生活了24年的妻子离开人世。我做不到。”最后,姐姐等家人在他的劝说下,同意了他的想法。

骆德妹说,最初,听说丈夫要捐肾给自己时,想到家里还有两个未成家的孩子,还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万一手术有个闪失,自己活不成,还连累了丈夫,这个家就难了,于是,她怎么也不肯同意。最后,她被丈夫的真情所打动,含泪答应了。

8月2日上午,熊声仁夫妻俩被同时推进手术室,两台手术同时进行。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手术,最后一根血管缝合的瞬间,被成功植入骆德妹体内的熊声仁右肾开始运转——夫妻俩实现了真正的血肉相连。

熊声仁说,为了不让老母亲担忧,他捐肾给妻子的事,至今还瞒着老母亲。

真情感动社会各界

为骆德妹治病的谢医生说,骆德妹入院时,已是尿毒症晚期,换肾迫在眉睫。一般情况下,夫妻之间的配型相符的情况比较少,而熊声仁夫妻的配型却排斥很低,非常适合捐赠,这或许也是一种缘分吧。目前在国内,丈夫捐肾给妻子的例子较少。他们医护人员也为熊声仁夫妻间的深情所感动,精心照顾着他们夫妇俩。目前,两人术后都恢复得非常好,8月12日就可以拆线了,再经过十多天康复治疗,就可以出院。目前,通过医院方面的积极联系,“诺华亲属肾移植基金”表示要资助熊声仁5000元,中美华东制药公司也将向骆德妹捐赠5000元的抗排斥药。

谢医生说,虽然捐肾报道经常有,但多数人由于缺乏医学知识,不敢为亲人捐赠器官。其实,人体内有两个肾,在亲人需要的时候完全可以捐出一个。对供体来说,只要不做太重的劳动,基本上没什么大问题。随着医疗新技术的涌现及心电监护水平的提高,器官供给者的手术意外风险率将更低。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