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来水位一直在下降的中国最大湖泊——青海湖将在近十年后开始持续回升。
中国科学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李世杰等人3年来利用数值模型进行的计算结果表明,青海湖水位在2010年前处于波动状态,其后达到稳定状态,2016年后持续回升,2030年左右水位将恢复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水平,比目前升高3米多。
流域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的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湖和最大的内陆封闭湖,近几十年湖泊水位每年下降平均速度接近10厘米,30年下降了近3米,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3年前起,李世杰和博士研究生刘吉峰一起利用国际通用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综合考虑气候、地形、土壤、土地利用等地理要素,以及1960年至2000年的降水、气温记录,对青海湖流域的气候、径流及湖泊水位等进行模拟计算。他们将青海湖流域划分为155个不同的水文单元,将水文模型、气候模型等叠加在一起,建立水量平衡模型。利用这套模型,科学家模拟1991年到2004年青海湖地区的降水和入湖径流量,模拟结果和实测数值的相关性达到92%以上,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青海湖过去数十年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水位逐渐下降。未来随着气候继续变暖,来自印度洋的季风有望增强,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降水有望增加,超过蒸发量,从而实现水位的回升。
由于几条主要入湖河流的径流量增加,青海湖流域的生态会有所改善,鸟岛有可能恢复为真正的岛屿,对畜牧业等也将带来良好影响。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广西融安:志愿者包粽迎端午
2021年6月11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融康社区老年人康养中心,青年志愿者们与给老人一起包粽子。当日,融安县财政局的党员志愿者来到融康社区开展“浓情端午节,送粽暖人心”爱心活动,与社区老人欢聚一 【详细】
广西新冠病毒疫苗第一针接种突破1000万人
5月23日,记者从自治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专班获悉,广西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3日18:00,全区新冠病毒疫苗第一针接种量突破1000万人,完成国家下达广西6月9日前第一剂次任务的 62.15%。 【详细】
最新!南宁发现核酸检测显示阳性人员1例,初步判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2021年5月24日,南宁市根据广州市荔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协查函,在对协查重点人员进行排查及核酸检测中,发现核酸检测显示阳性人员1例。 【详细】
桂柳高速六标假日加快施工确保早通车
5月1日,在桂柳高速公路融安段六标段建设工地,中交四公局建设者们在进行施工作业。当日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在桂柳高速柳州市融安县段第六标段,工程建设者们放弃假日休息,坚守工作岗位,加班加点进行施 【详细】
快查!2021广西公务员笔试成绩出了,分数线划定
经研究,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合格分数线(以下简称合格分数线)公布如下: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