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0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李安泉 韦秋岑 王 键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双桥镇中心学校塑胶运动场

  两江镇白云小学公园式校园

  锣圩镇锣圩小学校园

  城区实验学校教学楼

  双桥镇腾翔小学教师研讨教学。

  太平镇庆乐小学百人陀螺大赛

  城厢镇第三小学的孩子们沐浴着阳光,享受优质教育。

  近年来,南宁市武鸣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发展工作,举全城区之力,着力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让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在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的过程中结出累累硕果,谱写了武鸣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1 三大机制保障:

  城乡学校所所达标晋级

  武鸣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构建三大保障机制,夯实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一是构建经费投入机制。武鸣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求始终做到“三优先三增长”,即“发展规划优先安排、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财政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近3年来,城区财政共安排义务教育经费8.23亿元,用于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功能室建设和实验仪器、教学设备、电脑、图书等设施设备的添置。二是构建教师补充机制。2012年以来,新招360多名特岗教师补充到农村小学,并逐步办理入编手续。三是构建学校帮扶机制。2015年,出台《武鸣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帮扶实施方案》(2016年5月27日武鸣区挂牌前,为武鸣县),明确76个帮扶部门对应帮扶76所村完小,从人、财、物等方面对村完小进行帮扶,目前各帮扶部门共投入帮扶资金189.7万元,有效地推进村级小学的发展。

  2 注重内涵发展:

  校园文化处处出彩育人

  武鸣区义务教育学校按照“环境美、书香浓、人心齐、风气好”的要求,以“突出亮点,打造精品”为原则,积极美化校园环境,精心营造良好氛围,将文化育人的理念、成果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使一草一木皆会“说话”、一墙一壁皆能育人。各中小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努力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融合,将民族特色文化与现代先进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能够凝聚人、激励人、引导人、教育人的“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宿舍文化”“体育文化”“树文化”“石文化”。特别是2016年国庆节以来,城区财政追加6190万元资金,组织辖区125所义务教育学校、83个教学点全面推进校园美化亮化工程,仅用两个月时间,就使得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如府城镇东江小学校园错落有致、层次鲜明、美观大方,“围墙文化”图文并茂,意蕴深远,渗透了国情教育、德育教育、艺术教育等内容;罗波镇罗波小学围绕“书香校园”“骆越学园”建设目标,结合地方骆越文化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校园建设,高标准打造壮民族特色学校;两江镇白云小学校内小径通幽、花草繁茂,亭台楼阁布局和谐,宛如一座小型公园。目前全城区学校有自治区级绿色学校3所、南宁市级绿色学校14所、市级以上文明单位19所,城区级文明单位达95%以上。学校成为学生追求理想的学园、陶冶情操的乐园和教师安居乐教的家园,实现了以文化人、以文强教。

  3 建好每所学校:

  均衡目标步步坚实迈进

  武鸣区全面实施“810”教育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大手笔优先投入教育经费,全面改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近3年来,城区财政共安排义务教育经费8.23亿元,投入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资金4.91亿元,新建、改扩建、重建校舍344栋,总建筑面积21.49万平方米;投入1.27亿元,改造教学实验仪器室,装配小学、初中学校1572套多媒体班班通教学设备,更新课桌椅3.6604万套,购置4902台计算机和87.65万册图书;投入2.05亿元用于学校美化、文化和功能室建设。目前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综合差异系数小学、初中分别缩小至0.4525、0.2647(国家标准为小学、初中分别小于或等于0.65、0.55),基本实现了中小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全覆盖的建设目标。

  4 从教待遇优厚:

  学校教师人人安居乐教

  武鸣区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精心营造爱教、护教、重教的良好氛围,使全体教师立德强技、潜心育人。一是城区政府在中心城区地段划拨111亩土地,建设教师产权型住宅26栋1404套,投入9742万元,新建教师周转房和公租房70栋1627套,使教师教有所居、育有其屋。二是在全面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全覆盖的基础上,从2015年1月起,城区财政每年投入160万元,按80%的标准增核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表彰先进教育集体、“十佳校长”、“十佳班主任”和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三是完善职称评聘激励制度。对已取得中、高级且任职资格满5年的教师,不受有无岗位限制,直接聘到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的最低档次,享受相应工资待遇。2016年6月已有795名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享受此待遇,同时,在第二轮岗位设置中又有855名教师新晋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四是努力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在为每一名乡镇教师发放300元/月乡镇工作补贴的基础上,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分别按每人每月200元、300元、400元不等的标准,补助城区143所村级小学(含教学点)1421名教师。五是健全教师社会保障制度,每年为教师定期进行体检和心理健康服务。完善绩效工资制度,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甚至高于当地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年提高。

  武鸣区有力的师资队伍建设措施,造就了全国道德模范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自治区基础教育名校长1人、自治区基础教育名师1人、自治区特级教师5人,南宁市教坛明星3人、南宁市学科带头人56人、南宁市教学骨干606人。

  5 深化素质教育:

  教学质量节节攀高创优

  武鸣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教育原则,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辖区中小学校通过实施阳光校园、快乐课堂、阳光大课间等活动激发教学活力,激活学习兴趣,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城区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在自治区、南宁市一流水平,2016年城区义务教育九年巩固率101.80%,中小学生行为合格率达100%,体质健康小学合格率96.35%、初中合格率97.92%。

  该城区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所有课程。各中小学校积极把壮谣、壮谚、山歌、故事传说、民间文化、节日庆典文化等纳入民俗文化教学范畴;把抛绣球、跳竹竿舞、打陀螺等壮民族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或大课间活动;把壮民族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让学校建筑、文化设施及校园景观等呈现出鲜明的壮民族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与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文艺素养,培育出了“尼达妮”“勒庆乐”等一批民族艺术团体。武鸣区的“尼达妮”合唱团连续5年参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武鸣歌台演出,已成为武鸣区的民族文化教育品牌,新华社、《人民日报》、《文汇报》等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城区民族中学先后荣获“自治区少数民族体育先进集体”“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称号。太平镇庆乐小学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学校校歌《让壮乡儿女走向世界》及学校“壮族文化传承节”主题歌《情满五色糯米饭》先后荣获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奖金奖。

  正由于义务教育工作扎实,武鸣区历年来中考成绩均位居南宁市各县区前列,高考成绩迭创新高。2016年,武鸣区高考参考人数5504人,一本上线人数突破千人关口,达1264人,占参考人数的22.97%。

  6 坚持扶困助学:

  惠学举措校校覆盖共享

  武鸣区尊重和关怀每一个学生,以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为办学宗旨,不断提升学生就学幸福指数。一是营养午餐全覆盖。从2013年起,武鸣区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526名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的工资、五险及水电燃料费,城区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率先在南宁市覆盖所有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惠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5万多人。二是困难补助广覆盖。城区政府出台了《武鸣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工作实施方案》, 2014—2016年,城区累计发放本级配套资金564.41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9.1713万人次。同时,城区还建立义务教育家庭困难学生资助项目,每年投入37.4万元资助近8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子女。三是学生关爱呈常态。城区出台了《武鸣县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武鸣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措施,确保全城区留守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为务工随迁子女实行全纳教育和“低门槛入学”,落实“同城同等待遇”。通过改扩建中心城区6所学校和新建红岭小学新校区,新增教学班78个、学位3705个,基本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就读问题。城区还建立残疾儿童少年确认、登记和组织入学制度,出台《武鸣县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实施方案)》,确保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健康成长。目前,该城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6.3%。

  经过几年的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南宁市武鸣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武鸣区先后通过了南宁市区、自治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督导评估验收。然而,基本均衡不是终点,优质均衡才是目标。武鸣区将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朝着更高目标继续迈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