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25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陈德仁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陈德仁

  红,是民众的情感期盼和灵魂托付。在武宣县历史上就涌动着一片红海洋:飘动的红巾涌起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巨浪;红底衬镰刀斧头的红旗催生了桂中最早的农村党支部;民众挥舞的猎猎红旗重创日本侵略者。如今,史上波涛汹涌的红潮成为仙城永恒的经典和全国红色文化的独特风景和魅力。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群英逐波掀巨浪

  清道光年间——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多难年代:鸦片战争让中国被迫与英国、美国、法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香港岛被拱手割让给英国,赔款白银2100万两。经过康乾盛世的大清王朝就象一个释放尽能量的垂暮老人,呈现出病入膏肓的状态。

  武宣,虽然是广西大瑶山南麓的偏僻山角,国难当头也逃不脱匪患迭起,黎民百姓流离失所,无以为生的时空。

  此时,在这个山峦草莱,渺无人烟的穷乡僻壤,萌发了以东乡沙田村萧朝贵为代表的贫富抗争。

  史载,萧朝贵是东乡镇合群村民委高达村北沙田人(太平天国失败后改称那沙),生于清嘉庆末年。“烧炭种山为业,家贫不谙文墨,然性机警,多急智,颇涉猎降僮神怪之术” 。虽然家境贫寒,无钱念书,但萧朝贵自小就离家外出做工,“到县城西街的一家杂货店当伙计……受老板的提派,在黔江、浔江一带送商货。”才20岁出头就备尝了颠沛流离的滋味。

  黔江、浔江一带即大藤峡,是南方逆流北上的主要水路,地处武宣县至桂平县之间。《读史方舆纪要》“广西二·浔州府”云:“大山夹江,自象州武宣县而南,绵亘数百里,山势险峻,叛傜出没于此。”

  当时瑶民起义,商道劫富济贫、劫掠事件常有发生。萧朝贵往来江面时接触了许多会党和豪杰,为了通行无阻他拜师学艺,暗中入伙会党,早年在心中植下了改造社会的种子,萌发了发起武装起义的思想。由于它练就了武艺高强的超人“神灵法术”,群众都愿听命于他。

  184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派冯云山、杨秀清到武宣壮、汉、瑶各族人民中宣传拜上帝会的教义和好处,积极动员大家参加拜上帝会。萧朝贵审时度势,主动融入反叛的洪流中。

  运动需要生生不息的思想。为了凝聚人马,肖朝贵提出了激动人心的思想和口号。在《天兄圣旨》中,萧朝贵多次以天兄下凡的名义,号召会众要“奉天父上主皇上帝命,奉救世主基督命,奉天王大道君王全命”,要会众“识得洪秀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动员拜上帝会信徒同打江山,创建人间天堂,保证起义的组织实施,萧朝贵无疑起着核心作用。在起义发动期间,洪秀全赞扬道:“天下万郭[国]都靠秀清、朝贵二人”,“秀清、朝贵乃真十分帮手。”

  金田起义前夕,为壮大团营组织,萧朝贵广为招纳会众,动员同族兄弟参加起义。他首先自焚茅舍,表示义无反顾的决心。在萧朝贵的带动下,3000多群众热情支持革命,纷纷变卖家产,满怀信心地跟随萧朝贵去举行武装起义,东乡自然成为紅色革命的根据地。

  肖朝贵所居遗址位于广西百崖大峡谷口即沙田村山路旁,房址坐北朝南,东南宽6米,西南进深8米,黄泥沙夯墙,尚存部份墙体厚0.6米,高4米,长5米。残址周围如今已是四处焦土,偶尔有果树竹林摇曳。遗址前约3000平方米的当年的耕地犹在。

  望着那残墙断壁,似乎那义无反顾的歌声正袅袅飘来:“葡萄架上藤结藤,朝贵串联来到村;百姓听了流热泪,烧掉房屋双髻奔。十五十六月光明,兄弟姐妹心连心;放下箕箩找枪炮,跟随朝贵当天军。”歌曲通俗易懂,直达胸臆,它凝聚着一股力量,展示着此时的萧朝贵已经成了拜上帝教会中令人佩服的、众望所归的领袖。有歌谣为证:“不怕清妖兵马足,朝贵引他到山麓,好比红薯堆进灶,大大小小一窝熟”。

  果不其然,1851年震憾世界的农民运动在广西金田爆发,洪秀全在武宣县东乡莫村扬起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大旗,“登极”就天王位。

  天王“登极”,肖朝贵鼎力相助。

  作为当地的军事英才,肖朝贵依山势和地利建议选择了莫村建营盘。莫村是北上“通衢大道”的必经之地,也是水路的最近点。村东是广阔平地,西北角是高椅峡谷禄振、禄广、佛子坳三个高岭,东南角是寨顶山。营盘处瑶山山脉环绕之中,峰峦叠嶂。洪秀全依肖朝贵之意建起了长六十米,宽二十米的指挥部王宫和点将台。周围用黄泥、石灰、红糖三合土舂成一米厚两人高的围墙,外围深挖战壕。村外山上建了三座炮台。太平军在此扎营立旗,建起了太平天国军事指挥中心。

  太平军起义时,将领冠帽,士兵红巾包头。无论士、农、工、商,“必先褫其衣冠履袜”,换上红巾和号衣。为此,百姓称之为“红头军”。 那红色的裹头巾如同一道火墙,烘托出刀枪林立、军旗招展、万众欢腾的气势。同时,也透露出军事家和将领们对红色凝聚军心,鼓舞斗志,激发勇气的战争作用。配以太平天国大旗,标志着太平天国成为中国唯一具备服饰制度的农民国家政权。

  1853年3月8日,太平军围困南京城, “自城外至江东门,一望无际,横广十余里;直望无际,皆红头人也”随后南京被太平军攻下,定都天京。

  朝贵担任前军主将,在战斗中经常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鼓励将士奋勇杀敌,即使是清军集中三万兵力,分南北两路夹击太平军,太平军被包围在金田、莫村的狭小地区内,萧朝贵也是镇定地告诫将士“要同心同意,同打江山”,“尽忠报国”。史书称:"贼首潜称伪七人,其最著者为伪西王萧朝贵,负胆力,凶悍异常,尝单骑片时杀数十人如行无所事。"

  太平军起义之初,武器简陋笨重。肖朝贵革故鼎新,引入新技术新器械。从香港、澳门购买西洋武器。定都天京后购买洋枪、洋炮。“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发现了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差距迎头赶上。今天看来,萧朝贵对推动学习西方从军事工业近代化为起点作出了历史意义的尝试。天王洪秀全为了表彰“同打江山”的功臣,加封肖朝贵为西王、八千岁。

  1852年夏,西王萧朝贵在太平军从桂北全州进入湖南期间,联名东王杨秀清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奉天救世安民谕》、《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等重要檄文,猛烈抨击清朝的倒行逆施。号召广大人民 “同享太平之乐”。在长沙城外的防线,萧朝贵指挥天兵猛攻南门,弹片横飞,火光冲天。萧朝贵亲临前线,在太平军中,萧朝贵的勇猛是出名的,12月,他身着黄袍,带卫队在南门外妙高峰亲临阵地摇旗督战,指挥炮兵轰击,不幸被敌军炮弹击中胸部,血流如注,但他视死如归,在临难时还对将士说:“攻取长沙,有进无退。我今天马革裹尸,上登天堂,也是如愿的。”殉国时年仅32岁。

  萧朝贵担负着率领太平军主力部队的重任,不仅谋略、才智出众,而且作战刚勇过人,打仗时冲锋陷阵,没有丝毫的畏惧。为浓墨重彩、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堪称太平天国的开国元勋。

  除西王萧朝贵外,东乡人曾水源授御林侍卫,负责撰写诏书,批签奏章。1852年曾水源随西王肖朝贵攻长沙。任东殿左丞相,为天官正丞相,是太平天国朝内百官之首,总理东王府事,成为太平天国早期领导核心。那沙村人覃贵福,12岁应募入太平军,17岁在南京开试应武科,洪秀全亲署他为武状元,曾统领万人。这些大批革命精英使东乡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和长驱北上的力量积蓄地。在中国树立了一支威风凛凛,志在“太平一统”的大旗。

  宗祠运筹惊天下

  东乡处于柳州、梧州、浔州三府的陆路交通要道,是横贯桂中、桂东交通大动脉这条驿道上的重要圩镇。

  桂中第一农村支部即诞生于东乡老街的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始建于1921年(民国十年),中将军长刘达庆、刘炳宇出面组织人力财力修建而成。该祠大门上镶嵌着长1.03米,宽0.9米的刘氏宗祠阴刻石碑,门两旁分别镶嵌着对联:彭城世泽;铁汉家声。整座祠堂为土木结构,坐北向南,建筑面积975平方米,面宽38.7米,进深25.2米。祠首进为天井,后进大厅高约10余米。主屋分上下两座,左右各一座横屋。青砖方柱,石柱基平地面,除屋内左右墙体为灰砂夯成外,其余均为青砖墙体,小青瓦屋面,硬山顶建筑,卷曲台梁结构。祠堂中,最神圣的地方是供奉祖宗牌位的神龛或神台。在神龛或神台上,始祖牌位居中,然后左昭右穆依世序排列。

  刘姓是中国当代的第四大姓,作为汉高祖刘邦之第刘交的后裔,刘氏在东乡自然是名人辈出。清有与振威将军刁经明齐名的武功将军刘季三,民国时期有刘玉山、刘达庆、刘炳宇三位中将军长。

  历史记载着刘氏家族的兴旺。后人吟诗记之:

  刘家宗祠不寻常, 八位将军出此堂。①

  御笔亲批行赐葬, 钦差奉命抚忠良。

  前人尚武儿孙旺, 后代崇文事业昌。

  天下太平长向往, 人间忠孝永流芳!

  历史具有惊人的传承性。1926年,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国民革命军北伐风起云涌,剑指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

  受广西第一个农村中共党支部梧州多贤支部影响,有理想、有信仰和富有献身精神的东乡进步青年翁尧年怀着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无限期盼和清除各种污泥浊水的渴望,以甘洒热血的行动推动公平正义。12月初,经四下联络,与潘业俊等10多名东乡农协骨干悄悄汇集在刘氏宗祠,面对党旗宣誓:“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服从党的纪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严守秘密,誓不叛党。”翁尧年与大家商定:“要负起革命的重任,团结民众,为打倒军阀、清算贪官污吏而战斗,誓为农工牺牲性命。”22日,通挽召开农协成立大会,他和潘业俊到会祝贺并赠送了一面“农民运动万岁”红旗:“农民运动、社会宣传、农旗耀映、亿万斯年。”

  党支部的建立开启了武宣县党组织的先声,成为桂中成立最早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随后,通挽、桐岭、三里、武宣城厢区、禄新区等地农协会应运而生。党支部成员在各自的农协会会长位置上核心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建立农民武装、打击土豪劣绅的运动。一系列有影响的斗争反过来又加强了党的领导,武宣成为当时桂中农民运动的中心。

  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翁尧年同其他农协会骨干领导农友废墟捐、夺众称的勇举。

  话从东乡圩说起。俗语道:“东乡三里吃白米,黄茆二塘扯牛肠。”丰盛的物产加上东乡从清代19世纪中叶开始一直是浔州、梧州、柳州三府的陆路“通衢大道”,圩镇自是繁华不已。以平原村屯为中心建起了自北向南各长200米,宽5米的两条平行的街道。圩亭虽小,却承接了方圆百几里的贸易来往。

  当年,军阀混战,政局混乱。百姓除了兵灾还有匪祸,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各种捐税名目繁多。除地赋税外,还有契税、印花税、营业税、糖烟酒税。墟市猪种捐、铺租捐、生猪出口捐、屠牛捐、度客捐等各种捐税不下40种。

  1926年至1927年,“夏间皆大雨如注,黔江泛溢,沿河禾苗被淹失收”。“次年9月旱大饥”。(《武宣县志》1994自然灾害篇)。春荒时节,农民饥不果腹,生活苦不堪言。而地主豪绅与官府借机哄抬米价,并将大量粮食运送出县牟取暴利。已经成为共产党员的潘业俊与东乡区农协筹委执行委员自卫军队长刘铁民挺身而出,与通挽农协会一起动员了300多人拿着镰刀、棍棒、猎枪设卡。1927年5月,在南来北往必经之地“界顶”和“三江坝”没收地主奸商投机外运的粮食三万多斤,随后分发给荒民解决饥荒。同时,乘势与团局交涉破天荒地废除了墟捐。

  东乡的革命斗争引起了广西早期中共党组织的注意。为了发展力量,1928年1月8日晚,中共广西地委书记邓拔奇到东乡石崖村潘业俊家召开党员会议,继桂平、平南、贵县、容县四个县委之后,组建了中共武宣第一个县委。潘业俊为负责人,也是来宾市最早的县委书记,原东乡支部隶属县委直属支部。

  县委成立后,在各区发展了10余名党员酝酿更大规模的农民运动。

  1928年2月23日,刘铁民带领几名农民自卫队员,直奔设“众秤”的猪仔行,从正在过秤收费的两个团丁手中夺过众秤和收费单据当众宣布:“区团局利用‘公秤’勒索群众,盘剥群众的钱物,从今天起收归农会掌管。每次收费24个铜板改为4个,所收的用来做农民协会经费。”

  时隔3日,县长唐熙年和县团务局长王善征率团丁60多人到东乡,将掌管众称的农友黄亚考、刘和隆逮捕。此事激起了公愤。中共广西特委指示,要尽全力坚持刚刚得到的胜利果实。翁尧年和农协骨干随即率农友1000多人将团务局围困了两昼夜。广西省政府闻讯,即令驻梧州的警备司令部第二团团长石化龙率部到武宣协同唐熙年进行“清乡”镇压。3月3日,7名共产党员和农协骨干遭捕杀,11名农协骨干的田产被没收充公,房屋烧毁。翁尧年被捕就义,潘业俊被迫秘密转移外地,中共武宣县委、东乡区委遭到摧残解体,农协会被迫解散,暴动失败。

  桂中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从建立到解体虽然只是一年半的时间,却在广袤的田野播下了深深的革命火种。它以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强领导者和组织者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融入了以梧州为中心的广西党组织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大潮,成为梧州、南宁、桂林、柳州、苍梧、玉林、桂平、平南、武宣等县市最早成立的20多个党支部之一。农协会、农军领导农民进行的减息减租等革命斗争既是武宣农民革命意识的觉醒,也是整个桂中革命的先声。为今后党组织领导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积累了红色经验和教训。

  惊险伏击战强寇

  双髻山——武宣名景之一。它以海拔1016米的高度成为柳州、梧州、浔州三府的陆路交通要道,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所必争。清朝进士张梦骥 “八景合作”一诗赞道:“双髻晴岚耸碧空” 足见其蔚为大观。

  1944年10月初,日本侵略军为了与从湖南南下柳州的日军会合,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率日军以钳形攻势由桂平进攻武宣。27日,日军不走水道、公路,而是选择了从桂平县紫荆乡过东乡界顶这条偏僻崎岖的山路进入武宣上柳州。国军第135师据守双髻山阻击。29日至11月1日,“都被我遏止在阵地前面,敌遗尸满谷寸,仍进犯不已。战斗还在该线附近激烈进行……。” (《新华日报》1944年1l月3日版)国军与日军在山顶奋战4天3夜后,击毙日军难波正六少佐等80余人,击伤野吉大佐和第一大队长高柳克已少佐等100余人。

  如果说双髻山战役是正规军首次取得的抵御外来侵略者首次大捷的话,那么在大藤峡红石滩发生的一场战役,被史上称为“武宣革命史以弱胜强的典范。”

  红石滩位于黔江下江村红石口地带。到过红石滩的人会惊异: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头为什么如此鲜红映目

  据考,红石滩地处广西大瑶山南麓。充沛和独特的潮湿气候滋润着红色的植被石块;上游是桂中锰矿的主产区,为红石的产生提供了足够的基础条件。

  艳丽的红色石块,碧绿的青山秀水,大自然凭借其充满魔力的神奇之手,创出了如此精彩美丽的杰作。

  红石滩,在这里因一群群血性男儿在历史上演绎出一幕幕抗日绝唱而鲜红艳丽。

  那是1944年秋,日本侵略军逼近广西。所到之处,疯狂的烧杀掳掠,大肆劫夺粮食、耕牛和一切军用物质。其中一股侵入武宣乐业村的日军,十五分钟内就砍死十三名老百姓。其后失踪的、炸死的、刀砍死的39余人。100余头耕牛、猪被抢走,全村房屋几乎烧为灰烬……

  面对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暴行,中共党组织广为宣传鼓动,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救国情绪。广西党的负责人黄彰此时多次到武宣,指导江明彬、覃秉寿等人成立了武宣特支。将在外地工作的党员陈文渊、韦世刚等六人调回,加强党的斗争力量。大家捐献武器,筹款买枪,办兵工厂,相继冲向抗日杀敌的战场。

  东乡农军和通挽农军成为党在桂中开展对敌斗争的第一批武装,抗日斗争以红石滩战斗为标志达到高潮。

  1945年1月22日,东乡党支部接到三里镇群众报悉,武宣县城装货开往梧州的日军5艘驳船,12只橡皮艇到大片塘村古楼屯时登岸入村抢劫。

  这是一个打伏击的好机会!抗日义勇队队长潘新朝马上召集陈朝坤、陈毓义、韦世常等抗日义勇队核心人物迅速抵近现场侦查。敌人有300多人,20挺机枪和几门小钢炮。面对数倍于我的强敌,潘新朝连夜发动义勇队参战。他说:“不怕死的,有枪的跟我来!”虽是缺乏弹药和米粮,义勇军70多人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扛着从各自家里带来的土旧步枪, 3挺机枪,2箱子弹向大片塘急进。

  红石滩是黔江一段既长又陡的窄峡,江面最窄处仅300米,在各种枪支的有效射程内。两岸是一大片大小不一的红石堆,利于埋伏。但红石滩两边的峡谷是一个反斜面,若后退必然是全身暴露,处在敌人一览无遗的枪口下。选择这样的阵地设伏,一方面凝聚了各阶层爱国者的组织才能和智慧;另一方面体现了义勇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英雄气慨。

  潘新朝当过国民党团级军官,在观察了地形后,他做出了勇敢而冒险的部署:把义勇队分为3个小组,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当过国民党下级军官的陈毓义带第一组20多人埋伏在上段,主要是防止敌人受到打击后下岸向义勇军迂回包抄。中段是黔江最窄处,由中央军校第四分校毕业的陈绍坤带领第二组以最大的火力消灭敌人。参加过学生军的韦世常、韦颖分别带第三组韦世光、黎金生、蓝砚田等12人组成“敢死队”,埋伏在伸到河流中的大岩石堆中,阻击敌船下逃直至全歼。

  1月25日上午八时,两路日军汇聚成一路,橡皮艇在两侧掩护驳船浩浩荡荡顺江而下。当日船全部驶入埋伏阵地后,义勇队员居高临下突然袭击,近距离扫射暴露在江心的敌人。手忙脚乱的敌军顿时乱作一团,稍作调整后仗着人多武器精良的优势,组织轻机枪和掷弹筒小钢炮还击。尽管是处于“敌众我寡”的态势,但三组队员发挥自动作战与协同一致的精神,瞄准敌人枪弹齐发,一时碎石横飞、硝烟弥漫。被困在红石阵地前的8个汽艇集中优势火力,向第二组的突出阵地作破摧性射击。一队敌人登上对岸后,向第二组的左则侧向射击,队员韦世光、黎金生、兰砚田不幸阵亡。

  岸边的巨石被日军的机枪和小钢炮击中碎石飞溅,第三组仅剩下的6人毫不退缩,避其锋芒灵活打击。韦世常手持机枪,瞄准江心敌船猛扫,一时船翻人仰,无法冲出包围圈。敌人只好退到了两岸枪都打不到的岩洞躲藏。从清晨打到晚上8点多,10多个小时的战斗敌人死伤过半,此时义勇队子弹打光,双方对峙。直到夜幕降临,日军在夜幕的掩护下停机息浆,漂流下逃。据桂平的坪冲岸边埋尸地显示,敌人埋有154具死尸,伤兵无法统计,其中有日军指挥官——宪兵队长向井立夫。

  这一仗,义勇队以少胜多,以劣势装备,在缺少弹药的情况下打败了武装整齐,训练有素的日本正规军,创造了桂中抗战史上“在统一战线中依靠千百万劳动群众”的一大奇迹,显示了“中国人民有同自己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2月14日,东乡党支部书记韦文渊,党员韦世宽等组织300多人开追悼会。在“齐挥满怀热泪万千行”的抗战阵亡三勇士追悼会中,广西第十五区民团指挥部参谋长李彩光认为“这一仗,能以一个换取四、五十个的代价,是从来所罕见的。”广西第一届国民大会副议长,武宣县长黄钜英把“红石之战”誉为“创列黔江战史第一卷”。

  随后在东乡建的三勇士纪念塔碑文刻道:“三勇士者,平岭韦世光、古眉黎金生、灵机蓝砚田也。乎死有重于泰山者,为国家民族成仁是也。语曰:‘虽死犹存’ 。”陈文渊等6人建塔筹备委员会对三勇士赞词碑刻为:“邦家不造,倭寇猖狂,兴亡有责,我武维扬。尔三勇士,实为国殇,黔江战史,红石光芒。”

  在大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年代牺牲的英雄有:翁尧年、刘月高、潘业俊、刘铁民、韦敬礼、江明彬、韦天强、韦华琰等人。

  1994年,东乡、河马、通挽、新龙、桐岭及其行政村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根据地,1997年马步、三里及其行政村成为为抗日根据地,1997年禄新、思灵、武宣、二塘、黄茆、金鸡及其行政村为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

  为了纪念这些英雄的史迹,县政府在马鞍山公园建设了武宣县革命烈士纪念陵园。烈士纪念碑由平台、基座、碑体及雕像四部分组成。犁头旗标志着早期农民革命斗争,6个人物塑像象征武宣县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注(1):八位将军分别是:刘有麟、刘日耀、刘宗楷、刘孟三、刘季三、刘德汉、刘志仁、刘炳宇、轶事记载于《武宣县志》。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