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06日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罗 翔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环江讯 朴实生动的剧情、匠心独运的编排、感人肺腑的真情……近日,第九届广西戏剧展演落幕,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自编自导自演的《乡路遥远》摘取桂花剧目金奖、编剧奖、导演奖等奖项。据悉,该剧还曾在广西第十七届“八桂群星奖”评奖活动中获金奖,并受邀参加世界面具艺术高峰论坛。

  近年来,环江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发展和传承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2011年8月,该县艺术团改制成立“非遗中心”。近年来,该县非遗中心改编的毛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戏目《傩祭》《三娘与土地》和创编的《左邻右舍》《将心比心》等数十个舞台艺术精品,在全国各级文化建设、文艺演出中荣获一系列专项性奖励和表彰,成为传播环江非遗文化的一张名片。“作为非遗传播者,每个节目我们都做到精益求精。”该县非遗中心主任唐振高表示。

  同时,该县文广新体局联合非遗中心多次开展2个国家级、4个自治区级、16个市级、143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调查研究、资料汇编和技艺传承等工作。目前,该县有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人,市、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1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竹帽编织代表性传承人谭素娟说:“近年来,县里组织多期花竹帽手工技艺培训班,编织技艺后继有人。”

  2015年年初,该县还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配齐人员和装备,专职负责规划、统筹和组织实施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利用毛南族重大节庆活动分龙节等,进行“肥套”表演和花竹帽、铜鼓展示,向全国传播非遗文化,非遗工作开创新局面。2015年,该县拍摄“花竹帽”和“傩戏”专题纪录片,拍摄微电影《傩缘》,编制《毛南傩》书籍等,不断挖掘展示非遗文化内涵。截至目前,该县设有非遗排练厅3个共320平方米、非遗展厅5个共450平方米。

  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肥套”,在东南亚和欧洲引起广泛关注;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壮族铜鼓铸造技艺”备受青睐,该县韦氏仿古壮族铜鼓铸造厂已向上海世博会、东盟博览会等大型活动供应几万套礼品铜鼓,并远销亚欧……

  非遗名录和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成效显著。2015年,该县新增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5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13人,市级非遗名录1个。

  (罗 翔)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